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词圣柳永:千古词宗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本书标签: 古代  历史穿越  系统 

朝会激辩,出身岂定贤愚?

词圣柳永:千古词宗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崇文院的刁难与流言,终究还是化作了更具杀伤力的武器,被摆上了朝堂。

几日后的常朝,当议及京东、西两路试行新政细则时,王拱辰再次出列,这一次,他的矛头直指柳永。

“陛下,”他手持笏板,声音洪亮,“新政之要,在于择选贤能。然贤能之标准,首重德行与出身。若使出身不正、德行有亏者参与要务,恐非但不能推行善政,反会败坏风气,引得天下士人寒心!”

他虽未指名道姓,但目光几次扫过柳永所在的位置,意图昭然若揭。

殿内响起一阵低低的附和声。

柳永面色平静,心中却知,退无可退。

果然,另一位与王拱辰交好的御史立刻接口:“王中丞所言极是!臣闻参与拟定细则之馆阁校勘柳永,昔日流连勾栏,以艳词俚曲惑乱人心,其行止放浪,天下共知!此等人物,岂可妄议国家大政?若以其言为是,则天下勾栏瓦舍之徒,岂不皆可登堂入室?礼法何存!士林之耻!”

言辞愈发尖锐刻薄,几乎将柳永钉在了耻辱柱上。连端坐龙椅的仁宗,眉头也微微蹙起。

范仲淹与欧阳修面色一沉,正要出列反驳,柳永却已抢先一步,跨出班列,面向御座,深深一揖。

“陛下,臣有言奏。”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带着惊诧、鄙夷,亦有一丝看好戏的期待。都想看看,这个“出身不正”的词人,如何在庄严的朝堂上为自己辩白。

“准奏。”仁宗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柳永直起身,并未看向攻击他的御史,而是环视了一圈殿内众臣,最后目光落回御前,声音清晰而沉稳:

“方才二位言官提及臣之出身,提及臣昔日之词曲。臣,不敢讳言。”

他顿了顿,仿佛在回忆,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复杂的情感:“臣年少时,科举落第,心灰意冷,确曾混迹于市井勾栏,借词曲抒怀。彼时所作,多风花雪月,儿女情长。”

殿中响起几声不屑的轻笑。

柳永话锋陡然一转,声音提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然,诗三百篇,国风亦出民间!《伐檀》刺贪,《硕鼠》讽虐,《七月》述农事之艰!敢问诸位,这些源自闾巷田畴的歌声,可有损其警示君王、体察民瘼之价值?”

这一问,引经据典,掷地有声!那几个发出轻笑的官员,笑容顿时僵在脸上。以《诗经》为盾,谁能反驳?

柳永不给众人反应的时间,继续慷慨陈词:“臣出身的,不是勾栏,是民心!臣昔日所见,非止儿女情长,更是市井百态,民生多艰!正是这些经历,让臣深知民间疾苦,知晓何为百姓真正所需!”

他转向方才攻击他的御史,目光锐利如刀:“若论出身,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古之圣贤,岂尽出于高门华阀?若只因臣曾混迹市井,便断定臣心无社稷,不识大体,臣,不敢苟同!”

他再次面向仁宗,深深一拜:“陛下!臣在丹徒,改良农具,兴修水利,非为邀名,只为百姓能多得一口饱饭;臣在江阴,协查走私,整饬军备,非为图功,只求边关能多一分安宁!此心此志,天地可鉴!若只因臣之过往,便否定臣今日所为,否定新政利民之初衷,臣……无话可说,唯请陛下圣裁!”

说罢,他保持躬身的姿势,不再言语。

紫宸殿内,一片死寂。

柳永这番话,有理有据,有节有度。先是坦然承认过去,继而抬出《诗经》国风提升格调,再以古之圣贤举例驳斥出身论,最后落脚于自己在地方的实实在在的政绩和为民的初心。层层递进,气势磅礴,将“出身”之辩,巧妙转化为了“实绩”与“初心”之辩。

【系统】界面微光闪烁:

【技能“文以载道”效果触发】

【言论感染力提升,说服力大幅增强】

欧阳修适时出列,声音沉痛:“陛下!柳校勘所言,字字泣血,句句在理!若以出身论英雄,则寒门再无进取之路,天下英才,何以归心?新政‘择官长’,正要破除此类门户之见!”

范仲淹亦躬身道:“陛下,柳永之才,在于通晓实务,体恤民情。此正为新政所需。若因其过往些许行差踏错便弃之不用,非但是朝廷损失,更是天下百姓之损失!”

龙椅上,仁宗沉默良久。他看着下方那个躬身不起的绿色身影,想起丹徒的万民伞,想起江阴查获精铁的密报,也想起柳永昨日在朝堂上那句“俯身田间”。

“柳卿,”仁宗终于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起身吧。”

柳永缓缓直起身。

“卿之所言,朕知道了。”仁宗目光扫过王拱辰等人,“朝廷用人,论才论德,亦需论其心志与实绩。过往之事,不必再提。新政试行,关乎国计民生,望诸位臣工,同心协力,以实务为重,勿再作无谓之争。”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应道。

王拱辰等人面色铁青,却也不敢再言。

退朝的钟声响起。柳永随着人流走出大殿,阳光洒在他身上,带着一丝暖意。他知道,这场风波暂时过去了,但他与保守派的矛盾,已然公开化,且会更加激烈。

曾公亮悄悄走近,低声道:“柳兄,今日一番言论,振聋发聩!”

范仲淹与欧阳修也投来赞许的目光。

然而,柳永心中并无多少喜悦。他清楚,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他必须尽快在馆阁中做出更实在的成绩,并找到扳倒对手的确凿证据。

那卷《漕运纪略》,或许就是突破口。而谢玉英那边,不知是否有新的消息?

上一章 保守派攻讦,旧事重提讽出身 词圣柳永:千古词宗系统助我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下一章 范欧力挺,初步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