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的生活平静而温暖,可可以为自己已经渐渐摸清了希宇所有的敏感和脆弱。然而,希宇内心那片柔软的天地,远比她想象的更加广阔,也更加易碎。
一次,可可推着希宇在小区附近散步,阳光很好,希宇的心情也不错。突然,他指着马路中央一小团模糊的羽毛,声音带着颤音:“姐姐……小鸟……”
可可定睛一看,是一只不幸被车辆撞死的麻雀,小小的尸体已经有些僵硬。她正想快速推他离开,却见希宇的眼圈瞬间红了,大颗大颗的眼泪无声地滚落下来,他哽咽着,模糊不清地重复:“它……不飞了……疼……”
可可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她连忙蹲下身,挡住他的视线,轻声安慰:“小鸟睡着了,不疼了,姐姐把它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好不好?”她迅速处理好小鸟的尸体,但希宇的低落情绪持续了很久,那天晚饭都吃得很少。
这还只是开始。
有时在家看电视,如果新闻里偶然出现虐待流浪动物或者车祸导致动物死亡的画面,哪怕只是一闪而过,希宇都会像受惊的小鹿,猛地缩起身子,眼泪汪汪地扑进可可怀里,身体微微发抖,需要哄很久才能平复。
更让可可心情复杂的是,她发现希宇的共情能力,远远超出了对猫狗等常见伴侣动物的范畴。一次新闻里报道规范的屠宰场作业(尽管打了马赛克),只是提到猪牛羊,希宇就吓得脸色发白,紧紧抓住她的胳膊。看到关于肉狗养殖的争议报道,他更是恐惧得几乎要窒息,把脸深深埋在她胸口,呜咽着说:“狗狗……怕……”
最让可可无奈的是日常的采购。她不可能永远不带希宇去商场。但每次踏入生鲜区,对希宇而言都像是一场酷刑。
水产区,店员手起刀落拍晕活鱼,刮鳞破肚;或是将活蹦乱跳的八带、甲鱼投入沸水;尤其是那种现场加工小龙虾的摊位,活虾被直接倒入满是调料的滚烫锅中……这些在常人看来或许习以为常甚至带着烟火气的场景,在希宇眼中,却无异于一场场血腥的屠杀。他会吓得浑身僵硬,死死闭着眼睛,把整张脸都埋进可可的颈窝,双手紧紧搂着她的脖子,小声地、反复地哀求:“姐姐……走……走……怕……”
就连肉类区,看到售货员用大刀剁开猪蹄、排骨时,那有力的敲击声也会让他心惊胆战。
看着怀里颤抖不已的希宇,可可的心情五味杂陈。
愧疚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她想起初见时,自己因为一只刺猬的死亡,就武断地认定他是残忍的投毒者,还用冰冷的手铐几乎废了他的手腕。她当时为何没能看出,这样一个连路边死鸟、新闻里模糊的动物受难画面都无法承受的人,怎么可能做出那种事?她的误解和粗暴,对他那颗纯净柔软的心,该是多么大的伤害和讽刺!
感动也随之而来。在经历了父亲暴虐、母亲惨死、自身残疾等诸多苦难后,希宇的心没有被仇恨和冷漠侵蚀,反而保留着对世间万物最原始的悲悯。这种近乎神性的善良,让她震撼,也让她更加珍视。
但更多的是心疼和无奈。她心疼他每次被迫面对这些场景时的恐惧和无助。可她也不能因此就把他永远隔绝在一个无菌的真空里。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他的脆弱而改变运转的方式,肉食消费、水产处理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她不能永远不让他看,只能想办法帮他建立更好的“防护”。
于是,可可开始更加细心地规划生活。看电视时,她提前查看节目单,避开可能含有相关画面的内容,或者干脆陪他看那些纯粹美好的自然纪录片、动画片。去商场前,她会先列好清单,规划最短路线,尽量绕过生鲜区,或者选择人少的时间段快速通过。如果 unavoidable 要经过,她会提前轻声提醒,用手轻轻捂住他的眼睛,或者让他把脸埋在自己怀里,快速离开。
同时,她也在日常生活中,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尝试进行极其温和的引导。比如,在吃鱼吃肉的时候,她会轻声告诉他:“小鱼/小猪/小牛很勇敢,它们变成了食物,让我们有力气。我们要谢谢它们,不浪费。” 虽然希宇未必能完全理解,但至少传递了一种对生命消耗的尊重,而非纯粹的恐惧。
每一次,当希宇因为外界的“残忍”而恐惧地钻入她怀中时,可可都会紧紧抱住他,轻轻拍着他的背,在他耳边反复低语:“不怕不怕,姐姐在。姐姐保护你。”
这句话,不仅是对此刻恐惧的安抚,更是对她自己内心的承诺。
她更加确信,成为希宇的妻子,是她这一生最正确、最值得的决定。他的脆弱,不是负担,而是让她更加坚韧的理由;他的善良,如同明镜,照见她曾经的过失,也指引着她未来守护的方向。
她无法让世界变得完全温柔,但她可以成为他面对这个有时很残酷的世界时,最坚固的缓冲和最温暖的港湾。这份守护,注定漫长,但她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