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医生仔细阅读着由可可和卡卡补充完善后的“双师守护计划”提案全文。他越看,眉头蹙得越紧,但并非因为不满,而是因为一种越来越清晰的、近乎震撼的洞察。
诚然,可可和卡卡关于人才统计与补充的务实建议非常出色,有效地解决了计划落地的人力资源瓶颈问题。但林医生的专业目光,更多地被提案中那些完全由刘晓晨道长构思的核心部分所吸引——
从“双师”角色(主师与辅师)的精密定义与女性为主的战略,到拜师仪式中道协高功主持所蕴含的“文化解释权”争夺;
从3-6岁观察期的柔性介入(模拟道教师徒考察),到烹饪、礼仪“国宴化”标准对家庭生活定义权的夺取;
从针对高段位控制家长的“认知征服”策略(理工科背景降维打击),到“程端阳式终极守护”所展现的不离不弃;
再到将国家培养后置(送检察官深造)、以及巧妙利用科研院所实习生留存率痛点来建立稳定培训渠道的惊人操作……
这一整套环环相扣、既有宏大叙事又有微观操作、既融合现代治理理念又深植传统文化智慧的庞大体系,其构思之精妙,逻辑之严密,对人性弱点与社会痛点把握之精准,尤其是对那种极端、隐蔽且破坏力巨大的家庭控制模式的深刻理解……简直达到了令人惊叹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地步。
林医生放下提案,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作为心理医生,见过太多家庭的悲欢离合,也深知要设计出如此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需要何等深厚的洞察力。
“这绝不仅仅是学术研究或逻辑推演能得出的成果……” 林医生喃喃自语。
一个强烈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刘晓晨道长,在他自己的童年,一定亲身经历、或者近距离目睹过某些极其深刻、甚至可能是创伤性的事件。 否则,一个没有类似切肤之痛的人,很难想象会如此精准地预见到那些高功能、高社会地位家长所能施展的、包裹在“爱”与“理性”外衣下的极致控制手段;也很难有如此巨大的动力和如此深沉的悲悯,去构建一个如此庞大、细致到近乎“偏执”的国家级守护系统。
这套方案,不像是一个冷冰冰的社会工程蓝图,更像是一份用智慧和心血写就的“复仇”与“救赎”的宣言——向那些隐藏在家庭阴影中的、无形的暴力与控制“复仇”,为所有可能被困在其中的孩子争取“救赎”。
他或许曾是那个需要被“观察”的孩子,或许曾目睹过亲近的人被困于某种“认知牢笼”,或许曾深切地体会过在权威和“理性”面前的无助……这些未可知的经历,化为了他今日构建“双师守护计划”最原始的动力和最深刻的灵感来源。
林医生拿起电话,他想打给刘晓晨,不是为了询问那些可能存在的过往,而是想告诉他:他看懂了这份提案背后,那超越了一般社会责任感的热忱与沉重。这份提案,不仅是给国家的建议,或许,也是道长本人与过去某种阴影的和解与超越。
他更加确信,由这样一位深谙其中痛楚与奥秘的智者领航,加上可可、卡卡这样充满行动力的伙伴,“双师守护计划”成功的希望,又增添了几分。这不仅仅是一项政策推动,更是一场由深刻个人体验所点燃的、旨在改变无数人命运的社会变革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