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金枝绣刃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原创作品 

第八章 血色前奏

金枝绣刃

羽林卫营的辕门在暮色中透着森然的铁色,巡逻的卫兵甲胄上沾着夕阳的余晖,腰间的长刀随着步伐轻晃,发出沉闷的碰撞声。云凤的马车刚停稳,就见裴九郎的亲兵快步迎了上来,低声道:“公主,将军正在营中议事,让属下先带您去偏厅等候。”

云凤点点头,掀帘下车时,特意拢了拢披风的下摆——那里藏着三枚透骨钉。她知道,此刻的羽林卫营或许已不再安全,张御史的死像一记警钟,敲碎了所有伪装的平静。

偏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案几和几把椅子,墙角燃着一盆炭火,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寒意。云凤刚坐下没多久,裴九郎就推门进来了,他脸上带着未散的怒容,军靴踏在地上,发出重重的声响。

“张御史是被毒死的。”他开门见山,声音里淬着冰,“刘太医去验的尸,说是‘寒心散’,发作时与急病无异,但若用银针验,能看出一丝极淡的青黑色。”

“寒心散。”云凤重复着这个名字,指尖微微收紧,“这毒需要用凝露香做药引,看来刘太医果然是血影门的人。”

裴九郎一拳砸在案几上,木案发出一声闷响:“他们这是在警告我们!张御史一死,朝中那些原本犹豫的老臣,怕是更不敢出声了。”

“不止是警告。”云凤看着他,“他们杀张御史,也是在试探。试探我们的反应,试探陛下的态度。如果陛下没有深究,他们就会更加肆无忌惮。”

裴九郎沉默了。他知道云凤说得对。陛下近来沉迷修道,对朝政本就有些懈怠,淑妃又在一旁吹枕边风,张御史的死,很可能就这么不了了之。

“我们不能等了。”云凤忽然道,“骊山行宫的计划,必须提前部署。”

“提前?”裴九郎皱眉,“可我们的人手还没完全到位,张御史一死,朝堂上也少了助力……”

“正因为如此,才要提前。”云凤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营外渐浓的夜色,“他们以为杀了张御史就能吓住我们,我们偏要让他们知道,这只会让我们更快动手。裴将军,你能调动多少羽林卫?要绝对可靠的那种。”

裴九郎沉吟片刻:“羽林卫有左、右两营,右营是我一手带出来的,大约三百人,可以信得过。左营……左营统领是李嵩的门生,靠不住。”

“三百人够了。”云凤转过身,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秦六已经在骊山布下了五十个江湖高手,加上你的三百羽林卫,足够形成合围。现在缺的,是能让陛下相信我们的理由。”

“理由?”

“对。”云凤道,“我们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陛下亲眼看到淑妃和血影门勾结的契机。”

裴九郎看着她,忽然明白了什么:“你想引蛇出洞?”

“是。”云凤点头,“我们可以故意放出消息,说张御史死前,曾留下一份关于李嵩贪赃的账本,藏在了骊山行宫的某个地方。淑妃和李嵩一定会上钩,他们会派人去取账本,到时候,我们只需要让陛下‘恰好’撞见这一幕……”

“这太冒险了。”裴九郎立刻反对,“万一陛下不肯去,或者被淑妃察觉……”

“没有万无一失的计划。”云凤打断他,语气却异常坚定,“张御史已经死了,我们不能再失去任何机会。裴将军,你信我吗?”

裴九郎看着她的眼睛。那双眼睛里没有丝毫犹豫,只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他忽然想起终南山崖壁上的解语花,在狂风里扎根,在石缝中开花,看似柔弱,却有着惊人的韧性。

“我信你。”他缓缓道,“需要我做什么?”

“你去安排人手,”云凤道,“让右营的羽林卫分批潜入骊山,装作巡逻兵,不要引起注意。另外,想办法把‘张御史留了账本在骊山’的消息传出去,要做得像无意泄露的一样。”

“好。”

“我去宫里。”云凤道,“我要想办法让陛下答应,提前去骊山避暑。”

裴九郎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你一个人去?太危险了。淑妃刚杀了张御史,说不定正盯着你我。”

“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云凤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江湖儿女的洒脱,“而且,只有我去最合适。我是公主,去劝陛下避暑,名正言顺。”她顿了顿,从怀里掏出那个装着玉佩和信纸的布包,“这些证据,你收好。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拿出来。”

裴九郎接过布包,指尖触到她的手,这一次,两人都没有躲闪。他能感觉到她指尖的微凉,也能感觉到那份沉甸甸的信任。

“小心。”他低声道。

“你也是。”

云凤离开羽林卫营时,天已经全黑了。马车行驶在空旷的街道上,车轮碾过石板,发出单调的声响。她撩开车帘,看到街角的阴影里,有几个身影一闪而过——是血影门的人,果然在跟踪她。

她冷笑一声,对车夫道:“去长乐宫。”

车夫愣了一下:“公主,现在去长乐宫?”

“嗯。”云凤点头,“去给淑妃娘娘送样东西。”

她要让淑妃相信,自己还蒙在鼓里,甚至还想讨好她。只有这样,对方才会放松警惕,才会相信那个“账本”的消息。

长乐宫的灯火比往日更亮,暖阁里传来丝竹之声,淑妃似乎正在宴请宾客。云凤被宫女领进去时,正看到淑妃和几个命妇说笑,桌上摆满了佳肴,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七妹怎么来了?”淑妃放下酒杯,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这个时辰,你不是该在府中歇息吗?”

“臣妹听说娘娘近来为张御史的事烦心,”云凤走上前,手里捧着一个锦盒,“特意寻了串佛珠,据说能安神静气,想送给娘娘。”

淑妃的目光落在锦盒上,眼底闪过一丝探究:“张御史的死,确实让人惋惜。不过生死有命,七妹也不必太过挂心。”她示意宫女接过锦盒,“多谢七妹的心意,坐下喝杯酒吧。”

云凤没有坐,只是垂着眼帘,声音怯怯的:“臣妹不敢打扰娘娘宴请。对了,臣妹听说骊山的梅花开得正好,陛下近日又总说宫里闷,不如劝陛下提前去骊山避暑?一来可以散散心,二来也能避开这长安的暑气。”

淑妃端酒杯的手顿了一下,随即笑道:“七妹说得有道理。我明日便去劝劝陛下。”

云凤要的就是这句话。她屈膝行礼:“那臣妹就不打扰娘娘了,先行告退。”

离开长乐宫时,云凤能感觉到淑妃的目光一直落在她背后,像针一样刺人。但她没有回头,只是挺直了脊背,一步步走出宫门。

马车驶回公主府的路上,云凤终于松了口气。第一步,成了。

接下来,就等淑妃和李嵩上钩了。

三日后,陛下果然下旨,说长安暑气渐盛,决定提前半月,于六月二十前往骊山行宫避暑。消息传出,朝野上下一片平静,只有少数人知道,这平静之下,正酝酿着一场风暴。

裴九郎按照计划,让右营的羽林卫分批潜入骊山,与秦六的人汇合。他自己则留在长安,继续放出“账本藏在骊山”的消息,甚至故意让李嵩的人截获了一封“裴九郎写给张御史门生的密信”,信中说“账本在行宫东侧的望梅亭,待陛下驾到后,伺机呈递”。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出发前往骊山的前一夜,云凤坐在窗前,看着桌上的软剑。剑身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映出她平静的脸。青黛走进来,端着一碗参汤:“公主,喝了参汤早些歇息吧,明日还要赶路呢。”

云凤接过参汤,却没有喝,只是看着青黛:“青黛,明日去骊山,你就留在府中,不用跟着我了。”

青黛愣住了:“公主,那怎么行?奴婢要跟着您伺候……”

“听话。”云凤打断她,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府里需要人照看,而且……说不定会有危险。”

青黛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公主,您是不是要做什么危险的事?您告诉奴婢,奴婢不怕!”

云凤放下参汤,轻轻拍了拍她的手:“我不会有事的。等我回来,就带你去终南山看解语花,好不好?”

青黛知道,公主一旦做了决定,就不会改变。她哽咽着点头:“奴婢等您回来。”

夜深人静时,云凤换上了一身便于行动的劲装,将软剑系在腰间,又把那枚刻着“李”字的玉佩贴身藏好——这是最后的底牌。她推开窗户,像一只夜鸟,悄无声息地跃了出去。

她没有去别的地方,而是去了终南山方向。

她要去找师父留下的最后一支力量——隐在终南山深处的“听风卫”。那是一群由孤儿组成的暗卫,由师父一手训练,只听她的号令。不到万不得已,她不想动用他们,但这一次,她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终南山的夜,比长安更冷。云凤踏着月光,沿着熟悉的山路往上走,耳边只有风声和自己的脚步声。走到半山腰的一处瀑布前,她对着瀑布左侧的石壁,用指节敲了三下长、两下短。

片刻后,石壁缓缓移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里面走出一个穿着黑衣的少年,对着云凤单膝跪地:“属下参见少主。”

“起来吧。”云凤道,“带三十个听风卫,跟我去骊山。”

少年没有多问,只是沉声应道:“是。”

当云凤带着三十个听风卫赶到骊山行宫时,裴九郎已经在那里等她了。看到她身后的人,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了然——他果然没看错,这位七公主的底牌,远比他想象的要多。

“都安排好了?”云凤问。

“嗯。”裴九郎点头,“望梅亭周围布了五十个江湖高手,羽林卫守在行宫四周,你的听风卫可以埋伏在行宫后侧的密林里,那里是唯一的退路。”

云凤点头:“好。明日陛下驾到,淑妃和李嵩的人一定会动手。我们就在望梅亭,给他们设一个局。”

两人站在行宫的最高处,望着远处连绵的山脉。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将身影拉得很长。山风吹过,带着草木的清香,也带着一丝血腥的气息。

“你说,”裴九郎忽然开口,“等这件事结束,你会怎么样?”

云凤转头看他,笑了笑:“或许还做我的七公主,或许……去江湖上看看。”她顿了顿,“你呢?”

“我?”裴九郎望着长安的方向,“继续做我的羽林卫,守护这长安城,守护陛下。”

云凤没有再说话。她知道,这件事结束后,他们或许会回到各自的轨道,像两条相交过的线,最终走向不同的远方。但至少此刻,他们站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风雨。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远处传来了仪仗的声响。陛下的车驾,到了。

淑妃穿着一身华丽的宫装,陪在陛下身边,脸上带着温婉的笑容,谁也看不出她心中的杀意。李嵩跟在后面,眼神不时扫过望梅亭的方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云凤和裴九郎混在侍卫中,目光紧紧盯着他们。

一切,都要开始了。

上一章 第七章 宫墙暗影 金枝绣刃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九章 骊山惊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