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流光智爱
本书标签: 现代 

第三章 跨界实验室的诞生

流光智爱

流光智爱

第三章 跨界实验室的诞生

清晨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会议室,金色的光束在桌面上铺开一层温暖的光晕。沈知晚推开会议室的门时,陆行川已经坐在主位上,正低头翻阅着一份文件。

"早。"她轻声打招呼。

"早。"陆行川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你的决定,我很期待。"

"我也一样。"沈知晚在他对面坐下,将一份厚厚的文件推到他面前,"这是我对跨界实验室的初步构想,包括团队构成、工作流程和初步预算。"

陆行川接过文件,快速浏览起来。他的目光在几页关键内容上停留了片刻,然后抬起头:"我很欣赏你的专业和细致。关于预算,我会让财务部门全力支持。至于团队构成,你需要的人,我会亲自协调各部门配合。"

"谢谢。"沈知晚松了口气,"我希望实验室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设计和研发过程不受过多商业压力影响。"

"这点我同意。"陆行川点头,"但我们也需要设定明确的里程碑,确保项目按时推进。"

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未来的期待。

一周后,"光影实验室"正式成立。选址在陆氏智居总部旁的一栋独立小楼,这里原本是公司的创新孵化中心,如今被改造成了一个兼具艺术气息和科技感的跨界空间。

一楼是材料展示区和开放工作台,墙上挂满了沈知晚的设计草图和陈默团队的技术原型;二楼是私密工作室和会议室;三楼则是一个小型的展览空间,未来将用于展示实验室的最新成果。

"我给你介绍一下核心团队成员。"陆行川带着沈知晚参观时说道,"除了陈默的技术团队,我们还从工业设计部调来了几位优秀的设计师,他们在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方面很有经验。"

"很好。"沈知晚满意地点头,"我也带来了三位自己的核心成员——资深匠人老周,年轻设计师小苏,以及负责市场调研的小林。"

"这样的组合很完美。"陆行川微笑,"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希望我们能创造出真正的跨界奇迹。"

"光影实验室"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二楼的会议室举行。二十多位来自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齐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兴奋与期待。

"首先,感谢大家加入这个创新项目。"沈知晚站在白板前,手持马克笔,"我们的目标是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融合珠宝艺术与智能科技的高端产品系列——'共生'。"

她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流程图:"我们的工作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概念设计与技术可行性研究;第二阶段是原型制作与测试;第三阶段是产品优化与量产准备。"

"在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艺术与技术的深度融合。"陈默补充道,"我们会采用敏捷开发的方式,每周进行一次迭代评审,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团队成员们就材料选择、设计语言、技术实现路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当会议结束时,每个人的笔记本上都写满了创意和想法。

"今天晚上,我请客。"陆行川在会议结束时宣布,"欢迎大家加入'光影实验室'这个大家庭。"

晚宴选在一家融合了东方美学与现代设计的餐厅。长桌中央摆放着用花艺和微型灯组构成的装置,光影在桌面上流动,仿佛呼应着实验室的名字。

"为了'共生',干杯!"陆行川举杯,眼中闪烁着光芒。

"为了'共生'!"众人齐声响应。

席间,沈知晚与陈默就柔性显示屏与宝石结合的技术细节展开了深入讨论。陆行川则在一旁观察着团队成员间的互动,满意地看到不同背景的人才正在快速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我有个想法。"资深匠人老周突然说道,"我们可以尝试将传统的失蜡法铸造与3D打印结合,这样既能保留手工的温度,又能实现复杂结构的精准制作。"

"这是个绝佳的思路。"陈默眼睛一亮,"我们可以用3D打印制作高精度的蜡模,再用失蜡法进行铸造,这样就能在保证精度的同时,保留金属流动的自然质感。"

沈知晚微笑着看着这一幕。当传统工艺遇上现代技术,创新的火花正在悄然绽放。

接下来的一个月,"光影实验室"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白天,团队成员们在工作台前忙碌着,讨论声、机器运转声与金属敲击声交织在一起;夜晚,工作室依然灯火通明,有人在调试代码,有人在打磨金属,有人在绘制草图。

沈知晚每天穿梭在各个工作区域,从设计草图到材料选择,从交互逻辑到用户体验,她都亲自把关。她惊讶地发现,自己与陆行川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两人虽然背景迥异,但在对完美的追求上却惊人地一致。

"这个角度再调整一下,光线反射会更自然。"沈知晚指着屏幕上的3D模型说道。

"我同意。"陆行川在一旁点头,"而且这样调整后,传感器的位置也更合理,数据采集会更准确。"

他们的对话简洁而高效,仿佛已经合作多年。

然而,挑战也接踵而至。柔性智能合金在与宝石结合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兼容性问题;微型显示屏的功耗控制比预期更复杂;用户测试中,部分体验场景的交互逻辑被认为不够直观。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交互方式。"在一次迭代评审会议上,用户体验设计师提出,"珠宝的交互应该是自然而无意识的,而不是像操作电子设备那样需要学习成本。"

"我同意。"沈知晚若有所思,"或许我们应该从珠宝本身的特性出发,设计更符合佩戴习惯的交互方式。比如通过触摸特定位置、旋转宝石或者改变佩戴角度来触发不同功能。"

"这是个很好的方向。"陆行川点头,"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交互研究小组,结合珠宝工艺和人体工学,开发一套全新的自然交互系统。"

在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团队也在不断探索产品的情感内核。一天下午,沈知晚带着团队成员参观了她的私人收藏——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古董珠宝。

"这件维多利亚时期的胸针,背后有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她指着一件精致的作品说道,"珠宝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的材质和工艺,更因为它承载的情感和记忆。"

"这正是我们的产品需要传递的。"陆行川在一旁说道,"科技可以赋予珠宝新的功能,但情感才是它的灵魂。"

团队成员们若有所思。在接下来的设计中,他们开始尝试将更多情感元素融入产品——可定制的宝石镶嵌方式、能记录重要时刻的"时光胶囊"功能、以及通过光效变化传递情感状态的设计。

一个月后,"共生"系列的第一个功能原型诞生了。这是一枚藤蔓造型的胸针,藤蔓部分采用柔性智能合金,可以根据体温变化呈现微妙的颜色变化;藤蔓顶端的花苞内置微型显示屏,能够显示简单的光效图案;花苞外壳使用智能玻璃,平时不透明,触摸特定位置后会变得透明,露出内部的宝石和显示屏。

"这只是一个初步原型,但已经能看到产品的核心价值。"在团队评审会议上,沈知晚介绍道,"接下来我们需要优化材料组合,提升交互体验,并进行大量的用户测试。"

"我建议我们邀请一些潜在用户参与测试。"市场调研负责人小林提议,"包括珠宝收藏家、科技爱好者和高端消费者,听取他们的意见。"

"同意。"陆行川点头,"同时,我们也要开始考虑量产可行性和供应链管理。"

当晚,实验室的团队成员们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沈知晚站在三楼的展览空间,看着那件静静陈列在展柜中的原型作品。灯光下,藤蔓的金属光泽随着室内温度的细微变化而流动,仿佛一件有生命的艺术品。

"你在想什么?"陆行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我在想,"沈知晚转过身,"这不仅仅是一件产品,它可能会改变人们对珠宝的认知,也可能会改变人们与科技互动的方式。"

"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陆行川微笑,"当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能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的艺术,那才是真正的智能时代。"

两人并肩站在展柜前,静静欣赏着这件凝聚了团队心血的作品。灯光下,他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仿佛两条原本平行的轨迹,在某个奇妙的时刻交汇,然后共同延伸向未知的未来。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沈知晚轻声说道。

"但我们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陆行川回应道,目光坚定,"而我很庆幸,这段旅程,有你同行。"

沈知晚转过头,与他四目相对。在对方的眼中,她看到了同样的坚定与期待。在这个充满创新与挑战的旅程中,他们不仅是合作伙伴,更像是两位匠人,共同雕琢着一件名为"未来"的艺术品。

而这件艺术品的第一缕光芒,已经在他们眼前绽放。

上一章 第二章 材料实验室的秘密 流光智爱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 原型测试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