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智爱
第十六章 心音的回响
“共生”三周年庆典结束后,光影实验室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邮件。发件人是云南大理的非遗传承人李奶奶,信里附着手绘的扎染纹样,字里行间满是恳切——她想让濒临失传的白族扎染技艺被更多人看见,却苦于不懂技术,无法将纹样与“共生”的智能光效结合。
“这正是我们要做的事。”沈知晚将邮件投影在会议室屏幕上,眼里闪着光,“开放平台不该只服务专业创作者,更要成为传统与科技的桥梁。我们可以启动‘非遗共生计划’,亲自走进村寨,帮传承人把手艺装进智能珠宝里。”
陆行川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扎染纹样,想起嘉年华上那些被看见的小众创意,立刻点头:“我陪你去。刚好陈默他们在研发第三代产品的‘心音感知’技术,这次下乡或许能找到新的灵感。”
出发前,陈默塞给沈知晚一个巴掌大的设备:“这是‘心音原型机’,能融合脑电、心率和微动作信号,试试能不能捕捉到‘创作时的情绪’。”他指了指设备上的微型电极,“干电极设计,不用导电膏,戴在手腕上就行。”
大理的白族村寨被青山环抱,李奶奶的扎染作坊就在溪流边。看到沈知晚和陆行川带来的“共生”样品,老人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摩挲着:“这光会跟着心情变?像我们染布时,阳光不同,蓝色也不一样。”
接下来的一周,两人跟着李奶奶学扎染。沈知晚负责记录纹样的结构与寓意,陆行川则用设备采集数据——从李奶奶穿针引线时平稳的心率,到她看到染布显色时骤然升高的脑电α波,再到她调整扎结力度时的微动作,都被精准捕捉。
“你看这个峰值。”一天傍晚,陆行川调出数据曲线,指着其中一段波动,“昨天李奶奶染出‘苍山雪’纹样时,脑电θ波功率突然下降,心率变异性升高,这是典型的‘心流状态’特征。”
沈知晚忽然有了灵感:“我们可以做‘传承模式’!让‘共生’设备记录传承人的创作情绪,当使用者模仿扎染动作时,设备通过光效提示是否进入了同样的专注状态,就像传承人在身边指导一样。”
陆行川眼睛一亮,立刻掏出电脑修改代码。夜色渐深,作坊里只有屏幕的微光和溪流声,沈知晚看着他专注的侧脸,悄悄将“心音原型机”戴在了他手腕上。第二天一早,她点开数据曲线,发现凌晨三点时,有一段平缓的波动——那是他帮她掖好滑落的披肩时,无意识流露的温柔。
离开村寨前,他们完成了首款“扎染共生”原型。项链吊坠是李奶奶设计的“洱海月”纹样,当佩戴者静下心来描摹纹样轮廓时,吊坠会根据脑电信号逐渐亮起,从浅蓝过渡到深蓝,复刻李奶奶创作时的情绪轨迹。
“就像把我的手,借给了远方的孩子。”李奶奶戴上原型,眼眶湿润了。
返程的飞机上,沈知晚靠在陆行川肩上看数据,忽然发现原型机还记录了一段“静默语音”——那是她昨天对着溪流念叨“要是能把风声也装进去就好了”,设备捕捉到她喉间未发出的音节,自动转换成了文字备忘录。
“你偷听我说话?”沈知晚笑着戳他胳膊。
陆行川拿出另一个原型机,屏幕上是他的“心音日记”:“在作坊看到你教李奶奶用平板时,θ波功率比平时低20%,这是我最安心的时刻。”他顿了顿,补充道,“陈默说,多模态信号融合能让设备‘读懂’潜意识,但我觉得,我比设备更懂你。”
回到实验室,“非遗共生计划”迅速落地。团队陆续走进新疆、贵州等地,将艾德莱斯绸的纹样、苗族银饰的锻造节奏都变成了“共生”的光效语言。而第三代产品的“心音感知”技术也有了突破——不仅能识别情绪,还能通过边缘计算实现实时反馈,当检测到焦虑时,会自动播放用户预设的舒缓音乐,同时用震动引导呼吸。
沈知晚和陆行川还悄悄加了个“情侣彩蛋”:当两人的“共生”设备靠近时,会根据彼此的脑电与心率信号,生成独一无二的“心音光纹”。第一次测试时,陆行川刚握住她的手,两人的吊坠就同时亮起,交织出细碎的金蓝色光斑,像将两颗心跳的节奏,刻进了光里。
“像我们的专属密码。”沈知晚盯着光斑笑。
“不止。”陆行川调出后台数据,“这光纹的频率,和我们第一次在日内瓦展厅相遇时,你的心率曲线完全吻合。”
那天晚上,他们在露台举办了小型测试会。陈默戴着设备演示:“当我想‘启动记忆之匣’,不用说话,设备捕捉到大脑向语音系统发送的信号,就能直接响应。”他顿了顿,调侃道,“以后开会走神,可瞒不过你们俩的‘心音监测’了。”
笑声中,沈知晚忽然想起李奶奶的话:“手艺不是死的,是要跟着人心走的。”她看向陆行川,发现他也在看她,眼里的光和吊坠的光斑一样温暖。
三个月后,“共生”第三代产品发布会如期举行。当沈知晚展示“非遗共生”系列,讲述李奶奶的故事时,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而当她揭晓“心音感知”技术,邀请陆行川上台演示情侣光纹时,全场瞬间安静,随即爆发出善意的欢呼。
“‘共生’的终极意义,是让科技听懂人心。”陆行川握住沈知晚的手,两人的吊坠再次亮起交织的光斑,“就像我们,从并肩作战的伙伴,到读懂彼此心音的爱人,科技是桥梁,而真心,才是永恒的光。”
发布会结束后,后台涌来许多人。李奶奶的孙子举着手机视频,屏幕里的老人笑得合不拢嘴;一位自闭症儿童的母亲握着沈知晚的手,说“心音光效”让她第一次“看见”孩子的平静时刻;还有刚订婚的情侣,当场预定了“心音光纹”定制款。
沈知晚靠在陆行川怀里,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觉得所有的熬夜与奔波都有了意义。他们用科技留住了传统,用光连接了人心,而他们的爱情,也像这不断进化的“共生”一样,在理解与陪伴中,生长出越来越温暖的模样。
“下周去看李奶奶吧?”沈知晚抬头问。
“好。”陆行川点头,指尖划过她的吊坠,“顺便带上新做的‘苍山雪’光效样品,再听听溪流的声音。”
月光洒在两人交握的手上,吊坠的光纹轻轻跳动,像在诉说一个关于科技、传承与爱的,未完待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