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雨巷昙影
本书标签: 古代  苏婉 

番外二

雨巷昙影

雨巷昙影·番外·昙香满巷

入梅那日,巷口的青石板刚被雨打湿,“婉绣坊”的竹帘就被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掀起来。我正帮苏婉整理新到的丝线,抬头便看见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举着个陶土罐跑进来,罐口飘出淡淡的昙花香——是去年收的小徒弟阿杏。

“师父!师娘!”阿杏把罐子往桌上一放,掀开盖子露出里面的昙花酱,“我娘说这是用咱们后院‘盼归’的花瓣做的,让你们就着新茶尝鲜!”

苏婉刚绣完半朵昙花的手顿了顿,笑着刮了下阿杏的鼻尖:“又乱叫,该叫姐姐。”阿杏吐吐舌头,眼尖地瞥见绣架上未完工的绢帕,凑过去惊叹:“师父,这‘雨巷昙影’的纹样,比上次画册里的还要好看!”

我端来两盏刚泡好的碧螺春,看着苏婉把昙花酱舀进茶里,琥珀色的茶汤顿时浮起一层浅白的花沫,香气混着茶香漫开来。“这酱倒比去年的更清甜些,”苏婉抿了口茶,转头看向我,“还记得前年你在北方,总说想念江南的昙花味,如今倒好,连徒弟都想着给咱们送来了。”

正说着,门外传来熟悉的相机快门声。抬头一看,是杭州来的摄影师陈先生,他举着相机对着门楣上的“婉绣坊”木牌,笑着走进来:“特意赶在梅雨季来,想拍组‘雨巷绣昙’的照片,没想到一来就闻着香味了。”

陈先生跟着我们往后院走,廊下的“盼归”正缀着满枝花苞,雨珠挂在花苞上,像缀了串碎银。“去年画册里那组昙花照,好多读者都问这花在哪儿种的,”他举着相机连拍几张,“还有人说想来江南学绣昙花呢。”

苏婉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拂去花苞上的雨珠:“前阵子确实收到几封书信,有北方的姑娘说看了画册,想过来拜师。我想着把西厢房收拾出来,再添几张绣架,刚好阿芷你也能帮着教些基础针法。”

我望着她认真的侧脸,忽然想起三年前她刚办绣展时的模样,那时她还总担心没人喜欢这些老手艺,如今却能从容地收下徒弟,把昙花绣进更多人的心里。雨丝落在竹罩子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为这份坚持轻声喝彩。

傍晚雨停时,阿杏带着几个小徒弟在后院摆起了小桌,我们围着桌子喝茶吃点心,陈先生则在一旁抓拍这些细碎的瞬间。阿杏突然提议要学绣昙花香囊,苏婉便取来素色绢布,手把手教她穿针引线,指尖的动作依旧耐心又轻柔。

“绣昙花要顺着花瓣的纹路走,”苏婉握着阿杏的手,慢慢引着丝线穿过绢布,“就像做人,要顺着心走,才能走得稳、走得暖。”阿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里满是认真,像极了当年初学刺绣的苏婉。

夜色渐深,后院的昙花悄悄绽开了几朵,素白的花瓣在月光下泛着柔润的光。我和苏婉坐在廊下,看着小徒弟们围在一起说笑,听着陈先生翻看相机里的照片时发出的赞叹,忽然觉得,这雨巷的日子,就像这昙花一样,看似平淡,却藏着数不尽的温柔。

“等北方的姑娘来了,咱们就教她们绣昙花,”苏婉靠在我肩上,声音轻得像月光,“再把巷里的故事绣进绢帕里,让更多人知道,江南不仅有雨巷,还有永远开不败的昙花,和永远暖着人心的情谊。”

我握着她的手,鼻尖萦绕着昙花的清香,忽然明白,所谓圆满,从不是轰轰烈烈的模样,是巷尾的昙花年年绽放,是身边的人始终相伴,是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都藏着这样淡淡的、却足以温暖一生的美好。

上一章 二 正文 雨巷昙影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三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