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雨巷昙影
本书标签: 古代  苏婉 

八 正文

雨巷昙影

雨巷昙影·昙约如期

深秋的雨巷总飘着桂香,“婉绣坊”的窗台上晒着新收的丝线,苏婉正把水乡寄来的“水纹昙绣”照片贴进“绣脉册”,忽然听见巷口传来熟悉的呼喊——是阿苗!抬头望去,扎羊角辫的姑娘正背着布包朝这边跑,身后跟着几个挎着竹篮的村民,竹篮里隐约露出昙花的淡白花瓣。

“苏婉姐姐!我们来赴约啦!”阿苗跑进院里,先把布包往桌上一放,里面是满满一叠山里绣品,最上面的粗布帕子绣着“盼归”的模样,连老槐树的枝桠都绣得分明。“我们种的昙花开了,就想着按信里说的,来雨巷看看真的‘盼归’!”阿苗说着,拉过身边的妇人,“这是我娘,她还带了山里的麻线,说要跟你学更细的‘银辉绣’。”

苏婉笑着把大家迎进屋里,刚泡好的碧螺春还冒着热气,阿苗的娘就从竹篮里取出个陶罐:“这是山里的野蜂蜜,掺在浆糊里粘绢布,又香又牢,上次你说要记进绣谱,我特意多带了些。”说着,她打开陶罐,甜香混着桂香漫开来,阿杏凑过来闻了闻,笑着说:“下次扎昙花灯,咱们就用这个浆糊,让灯影里都带着蜜香。”

第二日清晨,我们带着阿苗一行人去看“盼归”。昙花树的枝桠上缀着不少花苞,晨露沾在叶片上,像撒了把碎钻。阿苗蹲在树旁,指尖轻轻碰了碰花苞,眼里满是欢喜:“比我绣的好看多了!回去我要把花苞的样子也绣进帕子里。”苏婉取出随身携带的绣绷,教她用短针绣晨露的光泽:“绣露水珠要留些针脚的空隙,让光透过来,才像真的沾在花瓣上。”

那几日,雨巷格外热闹。阿苗和村民们跟着苏婉学绣“叠瓣绣”,陈先生则举着相机,拍下她们围坐在院里绣活的模样,还特意拍了阿苗娘用麻线混银线绣昙花的细节,说要放进新的绣谱里。茶馆老板娘见大家来得热闹,每天都煮桂花酒酿圆子,还在碗底绣了小小的昙花图案,说这是“昙花味的圆子”。

离别的前一晚,“盼归”恰好开了五朵昙花。我们把阿苗带来的山里绣品挂在昙花树旁,又点亮了巷里的昙花灯,银线绣的花纹与灯影叠在一起,山里的粗布与城里的绢布相映,竟分不清哪是乡野的质朴,哪是江南的温柔。阿苗忽然说:“明年春天,我们村里要办‘昙花绣集’,想请你们去当评委!”苏婉握着她的手,笑着应下:“一定去,还要带新印的绣谱给大家。”

送阿苗一行人到巷口时,阿苗塞给我个布偶——是用山里的粗布做的,布偶手里捧着盏昙花灯,灯瓣上绣着“雨巷”“山乡”四个字。“这样不管我们离得多远,都像在一起绣昙花一样。”她说着,眼圈有些红,却又立刻笑起来,“等绣集办好了,我就把照片寄给你们,贴进‘绣脉册’里。”

看着她们的身影渐渐远去,苏婉翻开“绣脉册”,在阿苗寄来的信旁边,又贴了张新的照片——照片里,阿苗和我站在“盼归”树旁,手里举着刚绣好的并蒂昙花帕子,笑容比昙花还亮。她在照片旁写了行字:“昙约如期,绣脉绵长。”我望着这行字,忽然明白,传承从来不是单向的奔赴,而是像这样,你带着山里的智慧来,我带着江南的温柔去,让不同的风景在针脚里相遇,让不同的心意在灯影里相连,岁岁年年,都有新的约定,在昙花绽放时,悄悄长成新的温柔。

上一章 七番外 雨巷昙影最新章节 下一章 八 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