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序在迷宫般的小巷中亡命奔逃,身后的冰冷感如同附骨之疽,紧追不舍。他能感觉到那阴影中蕴含的恶意,并非单纯的杀戮,更像是一种要将灵魂都冻结、同化的恐怖。
他不敢回头,将体质提升到F级后带来的微弱体能优势发挥到极致,利用对周围环境的瞬间记忆,不断变换方向,钻过狭窄的缝隙,推翻沿途的杂物试图阻挡。
不知跑了多久,直到肺叶如同火烧,双腿灌铅般沉重,身后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冰冷感才终于渐渐减弱,直至消失。
他靠在一面潮湿的墙壁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冷汗浸透了衣衫。确认暂时安全后,他立刻开始分析现状。
王浩死亡。团队仅剩三人。赵建国的猜疑必然因这次意外而达到顶峰。直接返回旅店,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副本的威胁,还有来自队友的潜在敌意。
更重要的是,这次探索虽然付出了惨重代价,但信息获取并不充分。他们只是确认了教堂区域的极端危险,以及“声音”确实能吸引“它们”,但如何有效、安全地利用这一点,依旧是个未知数。王浩的死亡更像是一次意外触发,而非可控测试。
“效率太低,变数太多。”林序抹去额角的汗水,眼神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冷静的光芒。
他想到了“回档”。
如果现在回档,回到今天上午,甚至更早的时间点,他就能带着对教堂区域危险的清晰认知、对“声音”机制的初步理解,以及团队内部裂痕必然加剧的预判,来重新规划。
他可以尝试不同的策略:
· 方案A: 在前往教堂前,更主动地测试“声音”引怪的有效范围和持续时间,找到更安全的测试地点和方法。
· 方案B: 尝试独自探索其他可能藏有“钥匙”的区域,避开团队,减少变量。
· 方案C: 设法缓和与赵建国的关系,或者……在必要时,将其也作为一个需要管理的“风险因素”进行处理。
每一次回档,都是一次重置,一次优化路线的机会。
但是,回档点如何选择?
回档到王浩踢翻铁桶之前?那样或许能救下王浩,但无法改变赵建国的猜疑,也无法获得更多关于阴影追击模式的信息。
回档到今天早上分组搜索之前?他可以尝试改变分组,或者提出更完善的计划,避免下午的鲁莽探索。
甚至……回档到第一次进入这个副本的那一刻?拥有先知先觉的他,可以完全主导团队行动,避免孙静的死亡,高效收集线索。
这个念头极具诱惑力。但林序很快将其否决。
过早的回档会损失掉这段时间获取的所有细节信息,比如红色标记的规律、民居日记的内容、以及赵建国性格的微妙变化。这些细节在应对这个规则复杂的副本时,可能至关重要。
“最优的回档点,应该是在信息获取相对饱和,但局势尚未彻底恶化到无法挽回的时刻。”
现在,就是一个不错的节点。
他获取了教堂区域的直接危险感知,验证了声音的部分机制,摸清了赵建国的态度,而团队虽然减员,但核心战力(林薇)和潜在风险(赵建国)都还在,局面尚未完全失控。
是时候开启新一轮的“调试”了。
林序闭上眼睛,不再抵抗精神与肉体的疲惫,将意识沉入那片熟悉的、代表“重置”的黑暗之中。
“回档。”
……
意识重新连接现实。
林序发现自己正站在旅店二楼的房间内,窗外是刚刚放亮的、阴沉的天光。
林薇正在说话:“……我们必须出去寻找线索和物资。这个旅店不安全,我们也不可能在这里不吃不喝撑过三天。”
她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精神状态相对最好的林序身上:“林序,我们两个一组,出去探索。赵经理,你和王浩留在旅店,继续搜索,看能不能找到守则的其他部分或者其他有用的东西。记住,无论听到什么,都不要轻易开门,也不要单独行动。”
一切,都回到了今天清晨,即将开始分组行动的那一刻。
王浩还活着,正一脸恐惧地站在赵建国身边。赵建国看向他的目光,还带着最初的审视,而非之后那几乎不加掩饰的猜忌。
林序深吸了一口带着霉味的空气,感受着体内充沛的体力。
他拥有了第二次机会。
这一次,他不会再按部就班。他要更主动,更高效地利用已知信息,引导团队走向更有利的方向,同时……为可能出现的“团队内部风险”,准备好应对方案。
“我同意分组。”林序迎上林薇的目光,平静地开口,“但在出发前,我建议我们先统一一下对‘规则’的理解和应对策略。比如,如果我们再次遇到那种‘小孩哭声’的诱惑,或者白天的钟声,该如何协同应对。明确的预案,或许能避免不必要的……减员。”
他的话语意有所指,目光不经意地扫过王浩和赵建国。
林薇微微一怔,随即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孙静的死亡,确实暴露了团队缺乏应急协同的问题。
赵建国也愣了一下,看向林序的眼神少了一丝审视,多了一分思索。
王浩则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连点头。
看着众人的反应,林序知道,新一轮的“调试”已经正式开始。
这一次,他要尝试编译出,存活率更高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