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婆婆的传说
在北境的古老传说中,三百年前的断魂崖下,有一个名为风铃村的小村落。这里住着一个天生聋哑的少女,名叫风铃儿。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听不见世间任何声响的少女,却总能在起风时露出会心的微笑,用手指在沙地上写下:"风在说话。"
村民们起初并不相信,直到有人发现,每当风铃儿在村口的古树下静坐时,四周的风就会变得格外温柔,仿佛真的在与她低语。渐渐地,人们都说这是风灵赐予她的天赋,是风神对这个无声世界的补偿。
那一年,魔灾以燎原之势席卷北境。黑压压的魔族大军如潮水般涌来,北境防线节节溃败。当最后的屏障即将被突破时,守军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炸毁断魂崖天堑,以天地之险阻挡魔族铁骑。然而这意味着,崖下的风铃村将永远沉入深渊,世代居住于此的三百多户村民都将葬身谷底。
消息传来的那个夜晚,整个风铃村陷入绝望的哭嚎。村民们跪在祖祠前祈求,但所有人都知道,在战争的大势面前,一个小小的村落何其渺小。
就在引线即将点燃的深夜,这个从不被人理解的聋哑少女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震惊的事。她悄悄离开哭泣的村民,独自登上断魂崖顶。月光下,她取出母亲临终前留给她的七只古铜风铃,在呼啸的罡风中开始起舞。
那舞蹈诡异而美丽,她的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抬手,都暗合着某种古老的韵律。守军士兵想要上前阻拦,却被突如其来的狂风逼退。更令人震惊的是,原本狂暴无序的罡风,竟开始随着她的舞姿变换方向。
"她在与风对话!"一个年长的士兵惊呼。
只见风铃儿的舞步越来越快,七只风铃在她手中发出清脆的鸣响。渐渐地,四面八方的罡风汇聚成一道通天彻地的风龙卷,以断魂崖为中心疯狂旋转。魔族大军还未来得及反应,就被这道天地之威卷入高空,而后重重摔落千丈深渊。
当最后一名魔兵消失在风暴中时,风铃儿也耗尽了所有力气,软软地倒在崖边。幸存的守军上前查看,震惊地发现她满头的青丝竟在一夜之间尽成白发。
战役结束后,风铃儿拒绝了所有的封赏,在断魂崖边结庐而居,成了第一代"风婆婆"。村民们常常看见她坐在崖边,手指轻抚风铃,嘴唇微动,仿佛在与无形的存在交谈。更神奇的是,每当月圆之夜,人们总能看见一只巨大的青鸾在崖顶盘旋,而风婆婆就坐在那里,与它轻声细语。
"那不是普通的青鸾,"村里的长者告诉年轻人,"那是守护风灵玉的巡天风鸾,是风之精灵的化身。"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婆婆的事迹传遍了北境。有人不远千里前来请教,她总是耐心地告诉他们:"风鸾最爱听风铃声。它说风铃是风之语,记录着人世间所有的思念与守望。"
这个传统代代相传,每一位接任的风婆婆都会在月圆之夜摇响风铃,与巡天风鸾对话,聆听天地间风的讯息。她们用这种方式,守护着断魂崖的和平,也守护着风灵玉的安宁。
然而,三个月前的一个夜晚,最后一代风婆婆照常在崖边摇响风铃时,却听见风鸾发出凄厉的哀鸣。她抬头望去,只见黑色的噬风蛊如瘟疫般遮蔽了月光,正在疯狂地吞噬着天地间的风灵之力。巡天风鸾在绝望中挣扎,华美的羽翼被黑色的斑点侵蚀,最终从九天之上坠落。
风婆婆急忙下山求援,但没有人相信一个聋哑老妪的"风语"。守军将领认为她年老糊涂,村民们觉得她在说梦话。她只能日复一日地坐在崖边,摇着再无声响的风铃,守护着这片即将永远沉寂的天地。
直到宁小闲和宁宇的到来,才让风婆婆看到了最后的希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选择用最决绝的方式,完成了风语者最后的使命——以生命为引,以灵魂为祭,奏响了那曲震撼天地的《唤风引》。
当她纵身跃下悬崖的那一刻,她摇响的不仅是一串风铃,更是唤醒了一个时代的风之记忆。那些被她珍藏在心底一生的风声——春日唤醒种子的和风,夏日轻抚荷塘的熏风,秋日卷起麦浪的金风,冬日裹挟雪花的朔风,都在这一刻化作永恒的乐章。
如今,每一个经过断魂崖的旅人都会驻足聆听。他们说,这里的风中永远回荡着风铃声,那声音轻柔却坚定,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守护的誓言。这誓言跨越了三百年的光阴,从第一个听懂风语的聋哑少女,到最后一位与风同逝的风婆婆,至今仍在天地间回响。
而在某个起风的夜晚,细心的人还能听见风中有个温柔的声音在轻轻诉说:"风铃是风之语,记录着人世间所有的思念与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