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正对着一卷兵书出神,指尖顺着墨线缓缓游走。
外间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管事周嬷嬷的声音隔着帘子响起:
管事嬷嬷夫人,老奴带新挑的几个人来给您过目
海棠应了一声,周嬷嬷便引着四个低眉顺眼的丫鬟。她们皆穿着府中统一的青缎比甲
唯有最后一人,穿着半旧的月白衫子,身形瘦削,瞧着约莫三十上下年纪。
管事嬷嬷按将军吩咐,专挑些沉稳伶俐的
周嬷嬷笑道,侧身一步,将那人稍稍显出来些
管事嬷嬷这是敏姑,原在城外别庄上管着库房,账目、人事都理得极清。性子是耿直了些,胜在忠心可靠,一双眼睛再毒不过。
海棠抬眼看去,恰对上敏姑抬起的目光。那目光清凌凌的,不像寻常下人那般畏缩,也不带半分谄媚,只在她面上轻轻一绕,便又谦卑地垂了下去,分寸拿捏得极好。
沈海棠既是嬷嬷看中的人,自然是好的
海棠放下书卷,声音温和,
沈海棠都叫什么名字?原先在何处当差?
前三个丫鬟一一答了,轮到敏姑时,她屈膝一礼,声音不高不低,吐字却异常清晰
敏姑奴婢敏姑,给夫人请安。先前在城外管着庄子上十七处库房,大至粮帛器皿,小至一针一线,进出损耗,皆需过目
她言语间自带一股沉静气度,倒不像个管库房的,反像位掌印的女官。
恰在此时,采萍端着刚沏的茶进来,步履稍急,盏托与杯沿轻轻一碰,发出细微的磕碰声。
周嬷嬷眉头一皱,正要开口,敏姑却已侧过身,极其自然地伸手扶稳了茶盘,语气平和
敏姑姑娘仔细些。这雨过天青的瓷盏,是殿下心爱之物,若磕碰了,夫人用着也不安心
她说着,指尖在托盘边缘一抹,
敏姑再者,茶水七分满为宜,多了易烫手,少了显怠慢。分寸之事,最是考较人
采萍小丫鬟脸一红,喏喏称是。
周嬷嬷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对海棠道:
管事嬷嬷夫人您看,就是这张嘴不饶人,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周嬷嬷适时补充:
管事嬷嬷她爹娘去得早,原是军中的匠户之后,家里没人了,才进了府。在庄子上埋没了这些年,是老奴想着夫人身边正需这等踏实又有些见识的人,才调了她回来
她不禁坐直了身子,重新打量眼前这个形容素净的女子
沈海棠你懂木工?
敏姑略懂的一二
海棠看着敏姑那双平静无波却隐含锐光的眼睛,心下已然明了。这哪里是普通的下人,慕容策和周嬷嬷这是将一员干将送到了她身边。
她沉吟片刻,缓缓道:
沈海棠我这儿不同别处,规矩不多,但唯有一条——用心当差,忠于事实。你可能做到?
敏姑再次屈膝,这一次,姿态更为郑重
敏姑奴婢别无所长,唯有一双眼睛,一颗俗心,眼睛用来辨物察人,俗心用来铭记本分,夫人尽可差遣~
沈海棠好
海棠点头,唇边泛起一丝真切的笑意,
沈海棠那你便留在我身边。这听雪阁里的大小事务,尤其是工坊那边的一应用料、人手调配,你多费心,直接向我回话。
敏姑是,奴婢遵命
敏姑应下,退后一步,悄然立于海棠身侧后方半步之处,位置恰到好处,既能随时听候吩咐,又不至喧宾夺主。
周嬷嬷见状,知道事已定下,脸上笑纹深了些,又说了几句闲话,便带着其余丫鬟退下了。
屋内烛火噼啪一声轻响。海棠重新将目光投向那卷兵书,却感觉心境莫名安定了几分。她未曾回头,只轻声吩咐:
沈海棠明日巳时,陪我去一趟工坊
身后传来敏姑沉静温和的应答:
敏姑是,夫人。奴婢已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