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以“第七日”为元年。
在重建的城市中心,屹立着一块特殊的纪念碑。它并非雄伟高大,材质也只是最普通的、略带斑驳的灰色合金,与周围充满新生科技感的建筑格格不入。碑的正面,只有四个简洁却沉重的大字——
【第七日碑】
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旧日纪元最后的重量。
碑的背面,雕刻着一个简单的图案: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轮廓,线条柔和,仿佛沉浸在安眠之中。在婴儿图案的下方,刻着一个字——
【曦】
没有冗长的铭文,没有歌功颂德。但每一个经过碑前的人,无论是匆匆走过的重建工程师,还是被老师带来了解历史的孩子,都会不由自主地放缓脚步,神情肃穆。
关于碑后的故事,版本在流传中渐渐变得模糊,掺杂了神话与想象的色彩。
但核心的真相,被记录在最高权限的档案馆里,也口耳相传于那些亲历者的后代之中。
人们知道,曾经有两位顶级的战士,他们是时代的“利刃”与“坚盾”,从死敌成为无法分割的伴侣。人们也知道,一个在末日尽头诞生的、拥有特殊血脉的孩子,在他出生的第七日成为了文明存续的“钥匙”。
而最让人动容,也最让历史学者与伦理学家反复咀嚼的,是一封在能量共振实验启动前,由朱志鑫和苏新皓共同留下、加密等级最高的简短遗书。
它最终被公之于众,成为了“第七日精神”的注解:
【自愿启动能量共振协议,一切后果自行承担。
唯有一愿:若能寻回残迹,请将我们与孩子合葬。
他名叫曦,不冠姓,
他属于未来,
是我们的黎明。
—— 朱志鑫 & 苏新皓】
“自愿承担”。
“与孩子合葬”。
寥寥数语,道尽了所有。
没有要求铭记,没有索取荣光,只有身为战士对自身选择的负责,以及身为父母最朴素、最终极的愿望。
后人实现了他们大部分的遗愿。通过极其精密的能量轨迹回溯技术,在当初的共振核心区域,确实搜集到了属于朱志鑫和苏新皓的、极其微量的能量化粒子残留——那或许是他们存在过的最后证明。
人们为这些粒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他们合葬于“第七日碑”之下。墓碑朝着日出的方向,象征着“曦”的含义。
最大的遗憾也在于此。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后人始终未能找到任何一丝属于那个婴儿“曦”的物理痕迹。
他就如同一个真正的、纯粹的能量奇点,在爆发出改写世界的光芒后,自身也彻底融入了新生的天地之间,无迹可寻。
所以,碑下合葬的,只有两位父亲。
那个他们用生命去换、并渴望永远陪伴的孩子,却连一丝尘埃都未能留下。
一位历史学家在著作中写道:“‘第七日碑’下,埋葬着两位拯救了人类的英雄,也埋葬着他们未能完成的、最简单的愿望。
这或许是那个残酷纪元,留给新世界最深刻的印记——拯救了众生的,恰恰是众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每当黎明来临,第一缕阳光照在碑上,将那“曦”字镀上一层金色时,总有人会觉得,那或许就是那个孩子,在以另一种方式,温柔地拥抱着他的父母,以及这个他们共同拯救的世界。
风过碑前,无声。
却仿佛有跨越时空的叹息,在轻轻回响。
---
【番外·第七日碑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