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专场:《外包背锅侠》——黑锅专业户,背到能走秀
(上台,穿一件印满“NOT MY FAULT”的灰T恤,背后却歪歪扭扭贴满“OUTSOURCE”标签,转身时标签哗啦啦掉了一地,弯腰捡还差点摔了)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来聊职场里最“委屈”的特种兵种——外包背锅侠。
这物种学名挺形象,叫Scapegoatus Outsourceus;俗称更扎心,叫“人形不粘锅”——不是不粘油,是不粘好活儿,专粘黑锅;核心特征就三点:平时当牛做马赶项目,出事就地正法背黑锅,连公关文案里的“替罪羊”都写的是你。
一、招聘广告 vs 入职现实:文字游戏里的“坑”
外包的招聘广告,堪称“职场文字游戏天花板”,入职前以为进大厂,入职后发现是“大厂边缘打零工”,每句招聘词翻译过来都能让人心梗:
“世界500强项目合作”——翻译:给大厂做边角料活儿,工牌连主楼门禁都刷不开,只能从侧门进;
“弹性工作制”——翻译:24小时手机不敢静音,甲方凌晨两点发需求,你得秒回“收到,马上改”,比弹簧还“弹”;
“快速成长机会”——翻译:成长的不是专业技能,是背锅速度,从“遇事慌”到“接锅稳”,一周就能出师;
“无需打卡考勤”——翻译:因为公司根本没给你录打卡权限,连考勤系统都登不进去,全靠自觉“卷”。
总结下来:“外包”俩字拆开看,就是“外”面的临时人员,“包”你入职就背上锅,一个都跑不了。
二、日常操作:背锅流水线,锅锅有你的份
外包的日常,就是一条“全自动背锅流水线”,不管问题是谁的,最后锅总能精准扣到你头上:
1. 项目出Bug:甲方爸爸拍着桌子说“这肯定是外包写的代码!”——你心里委屈:需求改了18版,连版本管理都靠Excel记,前一版的Bug没修,这版能不遗传吗?结果你还得笑着说“是我没测仔细,马上改”;
2. 客户投诉:客服对外说“这是外包人员个人行为,我们已经开除了”——你懵了:我明明是按甲方给的PPT原样复制,连“用户体验”写成“用户体念”的错别字都没改,怎么就成“个人行为”了?最后还得收拾东西走人;
3. 系统宕机:公关发声明“非本公司员工操作,系第三方外包失误”——你气笑了:服务器在甲方机房,我连机房门卡都没有,怎么让系统宕机?结果锅还是稳稳扣在你身上。
时间久了,你都能背出公关的“背锅三连”:“已开除”“已解约”“已移交相关部门”——至于“相关部门”是哪儿?说白了就是垃圾桶,扔了就没人管了。
三、福利大礼包:空气系待遇,听着有,实则无
外包的“福利”,堪称“职场空气净化器”,看着有名字,实则全是空气,连“画饼”都画得敷衍:
- 年终奖:领导拍着你肩膀说“明年好好干,有机会转正哦!”——你心里门儿清:这“机会”约等于0,去年说这话的同事,今年还在干外包;
- 社保公积金:按最低基数交,每月扣完钱,查社保记录时都怀疑“是不是交了个寂寞”,连看病报销都不够;
- 加班费:项目赶工时领导说“辛苦下,项目结束一起调休”——结果项目一个接一个,“结束”永远在明天,调休单到离职都没批下来;
- 晋升空间:HR说“外包虽然没编制,但你能成长啊!”——你看着自己的“成长记录”:背锅次数从10次涨到50次,专业技能没涨,抗压能力倒是练出来了。
总结下来:“工资低+活多+锅大”,堪称外包“三大巨头”,少一个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外包。
四、背锅经济学:企业的“风险三体过滤器”
后来你才明白,外包之所以能成为“背锅侠”,本质是企业的“风险转嫁神器”,分三层过滤风险,最后只剩你一脸懵逼:
1. 法律隔离:企业说“我们不是雇主,只是项目买方”——出了事,法律上找不到企业头上,只能找外包公司,外包公司再把你推出去;
2. 道德缓冲:企业对外说“这是外包公司管理的问题,我们不知情”——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道德上不用承担责任,全让外包背;
3. 公关灭火:企业一句“已开除,永不合作”——既安抚了客户,又保住了自己的名声,至于你后续找工作难不难?没人管。
说白了,外包就是企业的“风险三体过滤器”,过滤掉法律风险、道德责任、公关危机,最后把“锅”和“你”一起扔出去,完美闭环。
五、反击指南:背锅侠的自救绳,留痕最重要
吃了几次亏,你也总结出了“外包自救指南”,核心就一个:留痕,留痕,再留痕,别让自己白背锅:
1. 留痕即保命:不管是甲方的需求变更,还是领导的口头指令,都要写成邮件发出去,会议纪要、聊天记录、甚至甲方说“就这样做”的截图,都要一式三份,云端和本地双备份——万一出事,这些就是你的“免罪金牌”;
2. 合同看三遍:签合同时,重点看“工作内容”“责任边界”“赔偿条款”,别被“大厂合作”的名头忽悠,看不懂的条款就截图问法律援助,别稀里糊涂签字,不然出事了都不知道自己要赔多少钱;
3. 公关模板反向用:出事先别慌,先发个朋友圈(屏蔽甲方和领导),配文“按甲方XX版需求执行,截图为证,原样复制,无修改”——让锅还没扣下来就先漏风,至少身边人知道不是你的错。
六、反转:背锅多了,也能磕出火花
虽然外包苦,但背锅久了,也能熬出点“甜”:
- 项目上线后,用户夸“体验好”,甲方去领奖,你只能领盒饭,但代码库里的每一条commit记录,都刻着你的名字,那是你实打实的成果;
- 有次同事甩锅给你,你拿出之前的邮件记录证明清白,还顺便帮项目解决了遗留问题,甲方私下给你递名片:“以后想换工作,找我,虽然还是外包,但工资能涨30%”;
- 面试新公司时,面试官问“你经历过系统宕机吗?怎么解决的?”——你淡定说“我经历过3次,第一次是服务器问题,第二次是需求冲突,第三次是数据同步bug,解决方案分别是……”,面试官当场说“你比我们公司的老员工还懂,薪资给你溢价50%”。
原来背锅背多了,也能把“黑锅”洗白成“项目经验”,把“委屈”熬成“底气”。
收尾
我最受不了外包背锅侠的“空气系待遇”,也无数次因为“莫名背锅”想辞职,但我也懂:背锅不是终点,把“锅”变成“垫脚石”才是本事。
愿所有外包背锅侠,都能把“已开除”改成“已升值”,把“永不合作”改成“下次合作加钱”,把“非本公司员工”改成“本公司不可或缺的编外大神”!
谢谢大家,我是XXX,一个曾背过18口黑锅、如今自带锅铲准备“炒老板鱿鱼”、跳槽涨薪的——前·人形不粘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