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的检测车停在公寓楼下时,顾清樾正在整理集训资料。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手持的仪器发出断续蜂鸣,与标本库的低温报警声频率相同。负责人出示的检测报告显示,放射性核素浓度峰值出现在书房窗口位置,同位素特征与观测站样本盒的铅封编号存在匹配关系。
顾清轩站在楼梯间打电话,声音刻意压低但足够清晰:"......需要医疗监护,对,特别是精神科病史。"他手里拿着顾清樾的医保卡复印件,背面有用红笔描出的借书卡条形码图案。
当天下午,快递员送来生物竞赛资格恢复通知书。邮戳日期是11月23日——前世阿榆在ICU恢复自主呼吸的日子。附件里的复核意见书中,专家签名栏的笔迹与图书馆那本书的批注相同。当顾清樾触摸纸张时,油墨突然褪色,显现出隐藏的水印:一张脑切片显微照片,标注区指向杏仁核血流量异常区域。
晚间新闻播放观测站永久查封的专题报道。镜头扫过地下室时,记者意外拍到通风管道检修口内侧刻着的数学公式,推导结果与顾清樾准考证编号的平方根相同。节目尾声的滚动字幕里,闪过"L.W.R基金会赞助播出"的字样。
深夜,顾清樾发现书房窗台积灰上有两组指纹:一组属于戴手套的勘察人员,另一组指纹纹路与温澜助手证芯片的电路图案高度相似。窗玻璃外侧粘着半片银杏叶,叶脉被放射性检测仪的辐射残留物染成淡绿色。
次日就诊时,主治医生出示的新病历上,既往病史栏添加了"创伤性记忆触发"的诊断。描述症状的术语与温澜实验报告里的神经学名词完全一致。诊室电视正在重播观测站查封新闻,当画面出现样本盒特写时,顾清樾的腕式监测器显示血氧饱和度骤降至84%。
回家后他收到图书馆自动推送的邮件,提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机制》已续借成功。系统生成的电子借阅证上,照片是他前世高中时期的影像,背景能看到阿榆模糊的侧影。借阅记录显示该书曾在三十年前被借出,归还日期是10月17日。
第三天清晨,顾清轩带着公证处人员上门。他们核实的医疗档案里,多出一组放射性暴露史记录,暴露时间与井下岩芯样本的年份测算结果吻合。公证员离开时,遗落的钢笔笔帽内侧刻着微型星图,北斗七星勺柄指向标本库的网格坐标。
当晚暴雨,书房窗口检测出放射性浓度再次升高。顾清樾在窗台缝隙找到半张被雨水泡烂的纸,残存字迹能辨认出"股权转让"和"监护权"的片段。当他把碎纸拼合时,水渍形成的轮廓与焦虑症自测量表上的症状曲线完全重叠。
午夜梦回时,他听见通风管传来敲击声。这次节奏变成四长一短,对应着前世阿榆心电图消失前的最后波动。惊醒后打开手机,发现屏幕自动显示着观测站的地下层平面图,B3通道的逃生路线被荧光标记线覆盖,终点指向他的书房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