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缇小时候最期待的节日是元宵节。
巴州的元宵和别处不同,人们不像南方一样吃汤圆,也不像北方一样吃饺子。大家吃的是一种叫作“羹”的食物,十四吃咸、十五吃甜,是巴州不变的习俗。
咸羹一直是缇缇的心头好,那种混合着肉丁、豆腐粒、冬笋丝和香菇末的粘稠汤汁,总让她馋得不行。
也因此,她几乎每年都会从正月初一那天开始,掰着手指头数着元宵节的日子,仿佛已经提前尝到了妈妈做的那碗热乎乎的咸羹。
不过,在缇缇有限的人生经历里,最令她印象深刻的,还是五岁那年的元宵夜。
缇缇记得那一晚,父亲砸了厨房里所有的碗,母亲瑟缩在墙角,泪水无声地划过她纸一样苍白的脸。
年幼的缇缇本想抱一抱母亲,却遭到母亲的呵斥,吓得杵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
“滚出去,一会你爸该打你了。”
母亲声音里带着哭腔,泪水如同断线的珍珠簌簌掉落。缇缇没敢违抗母亲的意思,胡乱点了点头,掉头跑出门外。
冬夜的寒风宛如刀刃,切割着她脸上每一寸肌肤,缇缇咬了咬嘴唇,下意识望向邻居舒旖家。
巴州的确有元宵不关灯的习俗,但似乎从没有过不关门的习俗。缇缇望着舒旖家敞开的大门,不由得愣了愣。
缇缇忽然想起一件怪事,自从搬到这里,邻居家就经常夜不闭户,父母吃饭时也常议论,都觉得那一家人似乎脑子不太灵光。
真的是脑子不灵光吗?缇缇眨了眨眼睛,第一次主动走向那扇门。
门的后面并没有谁在等她,楼上隐约有说笑声,声音温暖而欢快,和她家尖锐的嘶吼形成鲜明对比。
缇缇在门口杵了一会,没舍得离开。她轻手轻脚关上门,不料发出了不小的动静,很快引起楼上的注意。
那个叫作舒旖的女孩子,这时跑到楼道里,朝着楼梯下方的黑影喊:“谁在那里?我家的门不需要关,谢谢你的好心,请帮我们重新打开吧。”
缇缇被吓了一跳,她转身想跑,却不小心摁亮了楼道里的灯,就这样和舒旖打了个照面。
“是你呀,你终于来啦。”
舒旖明显松了口气,她像一只活泼的小兔子,蹦跳着下了楼,轻轻拉住缇缇的小手就要把她往楼上带。
“唔……姐姐,门还没开。”
缇缇却依旧杵在原地,她小心地朝着大门的方向努了努嘴,声音越来越小,像是怕说错了什么。
“没那个必要了。”舒旖捂着嘴笑起来,声音清脆得像是夏夜的风铃,“大门已经等到了它的客人。”
那一年,五岁的缇缇在七岁的舒旖姐姐家里吃到了心心念念的咸羹,甚至和舒旖姐姐躺在同一张小床上。
“你要听歌吗?爸爸教了我很多儿歌,我唱给你听!”
正值无忧无虑的年纪,舒旖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缇缇的忐忑,她只是翻了个身,对着月光吹了声口哨。
“可以。”
缇缇点了点头,小小的身子在被窝里蜷了蜷,睡意在舒旖的歌声中渐渐袭来,缇缇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睡了过去。
除了这一件事,还有一件发生在小时候的事情,缇缇记忆犹新。
那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个女生过生日,她叫上所有和自己玩得好的小伙伴,去她家吃生日蛋糕。
缇缇吃完蛋糕后,轻轻放下纸盘,嘴角还沾着一点奶油。她伸出舌头舔了舔,望着被众人簇拥的小寿星,良久才说道:“我的生日在6月29日,到时候我也想请你来我家吃蛋糕。”
可是缇缇忘记了,忘记家里人根本不愿意为她张罗生日。当年幼的缇缇鼓起勇气在饭桌上提起这件事时,父亲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像一块骤然压下的乌云。
“过什么生日,我们家没那闲钱。”
被拒绝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所以缇缇并没有觉得有多么难过。只是给朋友的承诺无法兑现,这让她有些愧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没有和那个女生来往,渐渐地,彼此间也不再像之前那样亲密无间。
邵毓椿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知道这件事的。他没有跑到缇缇面前安慰她,也没有跑到缇缇朋友那里帮缇缇说好话。他只是默默地拿出他的小本本,在上面一字一句地写下一行字:“给妹妹过一次生日。”
邵毓椿是长辈眼中的好孩子,他听话乖巧,聪明懂事。舒旖的爸爸更是对他赞不绝口,特别是在“歃血为盟”事件之后。
但是这个好孩子,却在缇缇生日那天做了一件坏事——暑假前的最后一门期末考试,他缺席了。监考老师拿着考生名单一遍又一遍喊着邵毓椿的名字,却不知男孩此刻正站在江月镇最大的那家蛋糕店门口。
当缇缇写完最后一道题走出考场时,迎面撞上了抱着大蛋糕的邵毓椿。见她出来,邵毓椿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酝酿了一会,终于说出了“妹妹生日快乐”这句话。
缇缇并不知道,邵毓椿缺席考试之后,那个暑假究竟过得好不好。她只知道自那以后,她每年都能收到一个来自邵毓椿的大蛋糕。
岁月流转,缇缇逐渐长大。她先后经历邵毓椿和舒旖的离开,那些温暖过她生命的人,像元宵节的孔明灯,明明灭灭,最终散落到流年深处。
缇缇当然看到了舒旖QQ上的留言,她把那段长文字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她不怪舒旖的不告而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个道理她在外公去世的时候就已经明白。
但缇缇同样没有选择给舒旖回信息,她只是默默地将手机锁屏,屏幕光亮熄灭。与此同时父亲破铜锣似的大嗓门在楼下响起,又把缇缇和舒旖放到一块比较,用舒旖的优秀衬托缇缇的无能和可怜。
“就让舒旖奔向属于她的光明未来,我爸说的对,我只是阴沟里的老鼠,哪里还能够和她继续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