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逆命山海:肉粽的复活局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赴山海  李沉舟     

秋染的共生与江湖的守望书

逆命山海:肉粽的复活局

山海逆命录:雁门劫·第六十五章 秋染的共生与江湖的守望书

总校的银杏叶飘成金色时,肉粽的案头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共生信”——是昆仑白族长和东海渔民首领联名写的,信纸左边画着雪山冰川,右边画着海浪渔船,中间用墨笔写着:“冰川融水渐稳,海草长势喜人,愿与总盟共修《江湖共生守望书》,记录各地生态守护之法,传给后世江湖人。”

“这《守望书》若是修成,便是江湖第一本生态互助典籍。”李沉舟走进书房时,正看见肉粽对着信纸沉思,他将一叠各地苗圃的秋实报告放在桌上,“西域的苜蓿喂肥了商队的骆驼,南疆的草药治好了村民的风寒,这些都是‘共生’的实例,正好收录进书里。”

苏先生这时提着药箱进来,箱里装着刚整理好的草药标本——昆仑的冰绒草、东海的海藻、西域的甘草,每一份标本下都标注着生长习性和守护方法:“我把这些标本的图谱画出来,附在《守望书》里,既能让人直观认识草药,也能教大家怎么培育。”萧开雁则抱着一摞账本,里面记着各地苗圃的收成:“西域商队用苜蓿省下了三成草料钱,东海渔民靠海草多捕了两成鱼,这些数据也能写进去,让大家看看‘共生’的好处。”

学堂的孩子们听说要修《江湖共生守望书》,比谁都积极。阿古拉翻出自己在漠北的畜牧笔记,说要把“牛羊与牧草的共生之道”写进去;东海的小姑娘则整理了赤潮防治的方法,画了图文并茂的“海洋守护指南”;昆仑的孩子则把白族长教的冰川保护知识记下来,说要让更多人知道“雪山与江湖的联系”。连“薪薪”都像是懂了,每天趴在孩子们身边,看着他们写字画画,时不时用爪子扒拉一下纸页,像是在帮忙修改。

为了收集更多“共生”故事,肉粽决定带着孩子们去各地走访——先去西域看苜蓿喂骆驼,再去南疆看草药治村民,最后回中原整理成书。出发前,孩子们特意去总校的“守护苗圃”里,摘了几片苜蓿叶夹在笔记本里,说要作为“共生信物”,送给各地的伙伴。

车队驶出总校时,路边的稻田已经金黄,农民们正在收割庄稼,空气中飘着稻谷的清香。马车在蜿蜒的路上行驶,第一站先到西域商学课堂。商队的骆驼正悠闲地吃着苜蓿,皮毛油光水滑,比去年壮实了不少。商队首领笑着说:“自从种了苜蓿,骆驼再也不用吃昂贵的草料,我们走丝路的成本省了很多,还能多带些货物,这就是‘草养驼,驼帮商’的共生啊!”

阿古拉蹲在骆驼旁边,摸了摸骆驼的脖子,对孩子们说:“你们看,骆驼吃了苜蓿长得壮,就能帮商队运更多东西,商队赚了钱,又能帮我们建学堂,这就是互相帮助的共生。”孩子们点点头,把“苜蓿与骆驼”的故事记在笔记本上,还画了一幅骆驼吃苜蓿的画。

第二站是南疆南河村。村里的草药园里,薄荷、甘草长得郁郁葱葱,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草药,晾在学堂的院子里。村长拿着一包草药,对肉粽说:“苏先生教我们种的草药,不仅能治风寒,还能卖给山外的药铺,赚的钱用来给学堂添课本,这就是‘药养人,人护药’的共生啊!”

东海的小姑娘跟着村民们一起采摘草药,听村长讲草药怎么治病,怎么卖钱,然后把“草药与村民”的故事记下来,还在旁边画了一株薄荷,标注着“能治感冒,能卖钱”。

最后一站是漠北畜牧学堂。牧民们的牛羊在草原上吃草,远处的牧草长得比人还高。周将军指着草原说:“去年总校送的牧草种子,不仅让牛羊过冬有了保障,还让草原的土壤更肥沃了,这就是‘草养畜,畜肥土’的共生啊!”

昆仑的孩子跟着牧民们一起放牛羊,听他们讲怎么种草,怎么养牛羊,然后把“牧草与牛羊”的故事记下来,还画了一片草原,上面有牛羊在吃草。

走访结束后,孩子们回到总校,开始整理收集到的故事。阿古拉负责“动物与植物”的部分,东海的小姑娘负责“植物与人”的部分,昆仑的孩子负责“自然与江湖”的部分,其他孩子则帮忙画画、抄录。肉粽和李沉舟则负责审核,确保每个故事都真实、有用,苏先生则负责补充草药知识,萧开雁负责补充数据。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江湖共生守望书》终于完成了。书的封面是用银杏木做的,上面刻着“共生”二字,里面收录了二十多个“共生”故事,有“苜蓿与骆驼”“海草与鱼虾”“草药与村民”“冰川与江湖”,每个故事都配有图画和文字说明,还有草药图谱、生态数据,既好看又实用。

《江湖共生守望书》完成的那天,总校举办了一场“共生庆典”。各地分舵的代表都来了,西域商队送来了丝绸,南疆送来了草药,漠北送来了羊毛毯,东海送来了珍珠。沈少卿也从京城赶来,还带来了皇帝御赐的“共生之印”,盖在《守望书》的扉页上,说:“这本《守望书》,是江湖人的智慧结晶,是守护自然的宝典,朝廷会将它刊印成册,传给天下百姓!”

庆典上,孩子们轮流上台,讲述自己收集的“共生”故事。阿古拉讲“苜蓿与骆驼”,东海的小姑娘讲“海草与鱼虾”,昆仑的孩子讲“冰川与江湖”,台下的人听得入迷,时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白族长和东海渔民首领站起来,齐声说:“以后,我们要把《守望书》的知识传给更多人,让江湖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

离开总校时,各地分舵的代表都带走了一本《江湖共生守望书》,说要回去教给当地的百姓和孩子。白族长握着肉粽的手,说:“我们会把《守望书》刻在昆仑的石头上,让子孙后代都能看到;东海的渔民会把《守望书》抄在竹简上,放在渔船里,让每个渔民都能学习。”

孩子们站在总校门口,看着代表们远去的身影,心里满是自豪。阿古拉抱着“薪薪”,说:“以后,我要带着《守望书》去更多地方,教大家怎么实现共生,怎么保护自然。”东海的小姑娘则说:“我要把《守望书》的故事讲给东海的孩子听,让他们也知道要保护大海,保护我们的家园。”

肉粽靠在李沉舟身边,看着孩子们欢快的身影,轻声说道:“这本《江湖共生守望书》,不仅是一本典籍,更是一份承诺——承诺人与自然要共生,人与人要互助,江湖与天下要同心。这份承诺,会像总校的银杏树一样,深深扎根,永远流传。”

李沉舟握紧肉粽的手,目光望向远方:“是啊,这就是江湖的守望——不仅要守护当下的和平,还要守护未来的生态,守护一代又一代江湖人的家园。而这些孩子,就是这份守望的传承者,是江湖的未来。”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总校的“守护苗圃”里,苜蓿、草药、海草长势喜人,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薪薪”在旁边欢快地奔跑。肉粽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江湖“共生守望”的新起点——未来,会有更多人读到《江湖共生守望书》,会有更多人践行“共生”的理念,让江湖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互助的温暖永远流传,成为一代又一代江湖人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山海逆命录:雁门劫·第六十六章 冬藏的守望与江湖的新纪年

总校的雪落得无声,肉粽正坐在暖炉旁,翻看着各地寄来的《江湖共生守望书》实践报告——漠北牧民按书中方法混种牧草,牛羊存栏量比去年多了两成;东海渔民照着海草种植指南补种大叶藻,近海的渔获量明显增加;最让她心头一暖的是青溪寨的信,小柱子在信里说,村民们在寨旁种了一片“守望林”,每棵树上都挂着木牌,写着“守护江湖,共生共荣”。

“肉粽姐,江湖互助总盟的纪年使到了!”萧开雁推开书房门,带进一阵雪雾,手里捧着一卷烫金的绸布,“沈少卿大人说,今年是总盟成立第五年,各地互助成果远超预期,朝廷提议将明年定为‘江湖共生元年’,还要在中原举办‘新纪年大典’,邀请所有分舵、学堂和受益百姓参加,共同开启江湖的新篇章。”

李沉舟刚将《江湖共生守望书》的修订版整理成册,闻言抬头时,眼中映着暖炉的光:“‘共生元年’不仅是对过去五年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承诺。我们要带上学堂的‘纪年小使者’,把各地的共生成果都带去,让所有人看到互助与共生的力量。”

苏先生立刻从药箱里取出一个木盒,里面装着五年来培育的草药标本——从第一年的昆仑雪莲,到今年的西域苜蓿,每一份标本下都标注着培育时间和产地:“这些标本就作为总校的‘纪年信物’,见证我们与江湖共同成长的五年。”萧开雁则忙着烤“纪年糕”,把五年间各地的特色食材——漠北的奶酥、江南的桂花、东海的海苔、西域的葡萄干、南疆的红糖,一层一层裹进面团,最后在糕顶印上“五年共生”四个字,咬一口就能尝遍江湖的味道。

学堂的孩子们听说要当“纪年小使者”,比谁都激动。阿古拉把漠北畜牧学堂的成长日记装订成册,说要在大典上分享“从雪灾到丰收”的故事;东海的小姑娘将五年来画的“海洋生态图”整理成画卷,想展示东海从赤潮危机到渔获满舱的变化;昆仑的孩子则把自己种的第一株冰绒草做成干花,说要送给大典,寓意“共生之芽,永不凋零”。“薪薪”也像是被这份热闹感染,每天围着孩子们转,时不时用鼻子拱拱装信物的布囊,像是在确认有没有落下什么。

出发前往中原大典举办地那天,总校的车队格外隆重。孩子们穿着新做的浅青色校服,领口绣着“共生元年”四个字,腰间系着挂有纪年信物的绸带,跟在马车旁,像一串跳动的音符。阿古拉牵着漠北马,马背上驮着牧民们送的羊毛毯,毯面上绣着“五年互助”的图案;东海的小姑娘坐在船上,船里装着渔民们捕捞的新鲜海产,还有那卷长长的“海洋生态图”;昆仑的孩子则抱着草药标本盒,小心翼翼地护着,生怕标本受损。

一路上,不断有其他分舵的车队加入——西域商队的驼铃叮咚,骆驼背上驮着丝绸和《江湖共生守望书》的刻本;南疆的队伍扛着新采的草药,还有青溪寨“守望林”的树苗;漠北的骑兵牵着壮实的牛羊,说要在大典上展示畜牧成果。到了大典举办地“同心坛”外时,队伍已经绵延数十里,远远望去,像是一条连接天地的彩带,将江湖的各个角落都串联在一起。

同心坛早已被装扮得庄严又热闹。坛中央矗立着一座“共生碑”,上面刻着五年来总盟的互助成果——建学堂三十六所,设互助站五十二个,救助百姓逾十万人,培育生态作物二十余种;碑的四周挂满了各地的“共生信物”,有昆仑的冰晶雪莲、东海的珍珠渔网、漠北的羊毛马鞭、西域的丝绸锦缎,琳琅满目,皆是江湖共生的见证。坛下的广场上,摆着各地的成果展——漠北的牧草样本、东海的海草盆栽、南疆的草药圃、西域的苜蓿种子,引得百姓们纷纷驻足观看,不时发出赞叹。

大典当天,天刚亮,同心坛下就挤满了人。沈少卿作为朝廷代表,率先走上祭坛,手里捧着“江湖共生元年”的金印,高声说道:“过去五年,江湖互助总盟跨越山海,以互助为心,以共生为念,救百姓于危难,护生态于失衡。今日,朝廷钦定明年为‘江湖共生元年’,愿此后江湖人皆以《共生守望书》为纲,人与自然共生,天下百姓同心!”

随着金印盖在“共生碑”上的那一刻,坛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李沉舟牵着阿古拉的手走上祭坛,将总校的草药标本盒放在碑前:“这五年,我们从逆命镖局的孤军奋战,到如今七处分舵、数十万江湖人的携手同行,靠的是‘互助’二字;未来,我们要以‘共生’为念,守护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灵,让江湖的温暖永远延续。”

阿古拉捧着漠北的成长日记,站在祭坛中央,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传遍广场:“五年前,漠北遭遇雪灾,牛羊冻死大半;如今,我们有了畜牧学堂,有了耐寒牧草,牛羊长得比以前更壮。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江湖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紧接着,东海的小姑娘展开“海洋生态图”,讲述东海从赤潮到渔获满舱的变化;昆仑的孩子举起冰绒草干花,说要让生态之美传遍天下;青溪寨的小柱子则带着“守望林”的树苗,说要在同心坛旁种下第一棵“共生树”,寓意江湖的守望永远长青。

孩子们的讲述结束后,沈少卿宣布“共生树”种植仪式开始。李沉舟、肉粽、白族长、周将军、林晚等各地代表,还有阿古拉、小柱子等“纪年小使者”,一起走到坛下的空地,挥锹铲土,将青溪寨的树苗种下。百姓们纷纷围上来,有的递水,有的帮忙扶树苗,连“薪薪”都围着树苗转了几圈,像是在守护这株象征希望的幼苗。

大典的最后,众人一起朗读《江湖共生守望书》的序言:“江湖者,非独刀光剑影之场,乃万物共生之境。人助我,我助人,是为互助;人护自然,自然养人,是为共生。愿此后,江湖无饥寒之苦,无生态之危,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朗朗的读书声在广场上回荡,与风声、掌声交织在一起,格外动人。

离开同心坛时,夜色已深。各地代表纷纷前来送行,白族长递给肉粽一块冰晶,里面冻着一株冰绒草:“这是昆仑的‘共生冰晶’,愿它能像我们的友谊一样,永远纯净,永远长青。”周将军则塞给阿古拉一把新做的马鞭:“明年‘共生元年’,我在漠北等你们,一起看草原的春天。”

孩子们坐在马车上,手里捧着大典上得到的纪念品,还在兴奋地讨论着未来的计划。阿古拉说要在漠北种更多的牧草,东海的小姑娘说要在东海建更多的海草苗圃,昆仑的孩子说要把冰绒草种到更多地方。“薪薪”趴在阿古拉怀里,嘴里叼着一根从“共生树”上落下的小树枝,睡得格外香甜。

回到总校时,雪已经停了。庭院里的“守护苗圃”被雪覆盖,像是盖了一层白色的被子。孩子们跑下车,立刻去查看苗圃里的植物,还把从大典上带回来的“共生树”树枝插在苗圃旁,说要让它和其他植物一起成长。肉粽站在苗圃旁,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突然明白,过去五年的守望,不是终点,而是“共生元年”的起点——未来,会有更多人加入他们,以互助为心,以共生为念,守护江湖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生灵。

暖炉里的火还在燃烧,映着墙上的“江湖共生图”,泛着橘色的光。肉粽靠在李沉舟身边,轻声说道:“明年‘共生元年’,我们去漠北看草原,去东海看海草,去昆仑看冰川,让江湖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共生的温暖。”

李沉舟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远方,那里有雪山的轮廓,有大海的波光,有草原的辽阔:“会的。只要我们心怀互助,念及共生,江湖的新纪年,一定会比过去的五年,更美好,更安宁。”

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轻轻落在总校的牌匾上,“江湖学堂总校”六个字在雪中若隐若现,像是在守护这份属于江湖的约定,也像是在预示着,“共生元年”的江湖,会有更多温暖的故事,等待着他们去书写。

上一章 春醒的薪火与江湖的新苗 逆命山海:肉粽的复活局最新章节 下一章 春启的元年与江湖的新耕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