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逆命山海:肉粽的复活局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赴山海  李沉舟     

夏耘的新苗与江湖的互助网

逆命山海:肉粽的复活局

山海逆命录:雁门劫·第七十七章 夏耘的新苗与江湖的互助网

总校的荷风刚吹透窗纱,肉粽就收到了西域商队的急信——信上画着蔫蔫的苜蓿,旁边写着“今年夏天格外热,苜蓿叶子发黄,商队的骆驼快没草料了,盼总校的‘救苗小导师’来帮忙”。案头的夏耘计划表上,原本标注着“去东海指导海草养护”,她立刻用红笔圈改,在西域旁画了个加急符号:“先去西域救苜蓿,再顺道去东海,两边都不能耽误。”

李沉舟刚将新制的“遮阳棚支架”装车,闻言点头:“西域的苜蓿是商队的生命线,得尽快去。让镖师们多带些耐旱的‘沙打旺种子’,苏先生准备防暑药剂和测土仪,开雁做些‘解暑麦饼’,里面加些甘草粉,能帮大家防中暑。”苏先生补充道:“我还配了‘耐旱营养液’,喷在苜蓿上能增强抵抗力,再教牧民们挖浅沟储水,应对高温天。”

学堂的孩子们听说要去西域救苜蓿,个个主动请战。阿古拉翻出自己在漠北用的“牧草湿度计”,说要教牧民怎么判断苜蓿缺水;东海的小姑娘把《春种图谱》更新成《夏耘救苗指南》,画着遮阳、浇水、施肥的步骤,想把中原的抗旱方法教给西域人;昆仑的孩子则把自己的厚外套换成薄麻布衫,说西域热,穿薄点干活方便。“薪薪”像是知道要去救急,每天都跟着孩子们整理工具,时不时用爪子扒拉装营养液的陶瓶,像是在催促快点出发。

车队驶出总校时,路边的梧桐叶已长得浓密,阳光透过叶子洒下斑驳的光影。马车在蜿蜒的路上行驶,渐渐从湿热的中原进入干燥的西域,空气里满是沙尘的味道,远处的戈壁滩在烈日下泛着白光。车厢里,苏先生正给孩子们演示测土仪的用法:“捏一把土放在仪器里,要是指针指到‘干旱区’,就得赶紧浇水,还要喷营养液,知道吗?”孩子们凑在仪器旁,看得认真,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汗珠子滴在纸页上,晕开小小的墨点。

抵达西域商队营地时,商队首领早已在路口等候,他的嘴唇干裂,手里攥着一把发黄的苜蓿:“你们可来了!再不来,骆驼就要饿肚子了,这丝绸之路都要断了!”众人跟着他去苜蓿地,只见大片苜蓿叶子卷曲,有的甚至已经枯萎,几只骆驼站在旁边,有气无力地啃着仅剩的几片绿叶子。

李沉舟带着镖师和牧民们搭建遮阳棚,用树枝和麻布搭成简易棚架,挡住正午的烈日;苏先生教孩子们调配营养液,按“一勺营养液兑三桶水”的比例混合,再用喷壶均匀地喷在苜蓿叶子上;阿古拉拿着湿度计,教牧民们怎么在不同时段测土壤湿度:“早上十点前、下午四点后浇水最好,中午浇水会把根烫伤。”东海的小姑娘则带着牧民挖浅沟,说:“沟里存住雨水,能慢慢滋润土地,苜蓿就不容易缺水了。”

经过三天的忙碌,苜蓿地渐渐恢复了生机——叶子舒展开来,泛着淡淡的绿光,骆驼终于能吃到新鲜的苜蓿,精神也好了许多。商队首领握着肉粽的手,眼眶泛红:“谢谢你们救了苜蓿,救了我们商队!以后你们要是有需要,西域的丝绸、玉石,我们都愿意送!”

离开西域前,孩子们还教牧民们种沙打旺:“这种草特别耐旱,混种在苜蓿里,以后再遇到高温天,也不用担心骆驼没草料了。”牧民们跟着学,把沙打旺种子撒进土里,像是种下了新的希望。

车队接着前往东海,刚到海边就看到林晚带着渔民们在海草圃旁等候。“今年赤潮来得早,海草有点受影响,”林晚指着近海的水面,“我们想请你们教我们怎么监测水质,防止赤潮扩散。”苏先生立刻拿出水质检测仪,教孩子们和渔民们怎么看数据:“要是水里的养分超标,就要及时补种海草,海草能吸收多余养分,预防赤潮。”东海的小姑娘则带着大家制作“水质监测日志”,每天记录水温、酸碱度,方便及时调整养护方法。

离开东海那天,渔民们送了很远,林晚递给肉粽一罐晒干的海草:“这是今年第一批丰收的海草,你们带着,就当是东海的心意。明年夏天,我们等着你们来教新的养护方法!”

返程的路上,马车里满是孩子们的笑声。阿古拉在《夏耘救苗指南》上画了西域的苜蓿和东海的海草,旁边写着“夏天虽然热,互助就能救”;东海的小姑娘把水质监测日志整理好,说要带回总校给其他孩子看。肉粽靠在李沉舟身边,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大海,轻声说:“这个夏天,我们不仅救了苜蓿、护了海草,还把互助的方法传到了西域和东海,就像在江湖上织了一张互助网,哪里需要,网就延伸到哪里。”

李沉舟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远方:“是啊,这张网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密,以后不管江湖哪个角落遇到困难,都会有人伸出援手。这就是我们守护的江湖,温暖又有力量。”

回到总校时,庭院里的荷花正开得热闹,“守护苗圃”里的新苗也长得郁郁葱葱。孩子们跑下车,立刻去苗圃里浇水,还把从西域带回来的沙打旺种子种了下去,说要培育“更耐旱的品种”。肉粽站在苗圃旁,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突然明白,“共生三年”的夏耘,不是简单的作物养护,而是江湖互助网的延伸——每一次救苗,每一次教学,都是在为这张网添新的丝线,让它能护住江湖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株新苗。

山海逆命录:雁门劫·第七十八章 秋实的网脉与江湖的共庆图

总校的银杏叶刚被秋风染成金箔,案头就堆满了各地寄来的“秋实报”——西域商队的苜蓿喂肥了骆驼,今年走丝路的货物比去年多了四成;东海的海草长势喜人,渔民们捕获的渔获装满了船舱;漠北的抗寒苜蓿迎来丰收,牧民们正忙着将牧草晒干储存,连周将军都特意拍了“牛羊满圈”的画像送来。最让肉粽惊喜的是南疆青溪寨的信,小柱子在信里说,寨里的“守望林”结了野果,草药园的薄荷、甘草也丰收了,想请总校的人去参加“秋实共庆会”,还说要给“薪薪”留一筐最甜的野山楂。

“沉舟,青溪寨的共庆会得去!”肉粽拿着信冲进演武场,李沉舟正带着镖师们整理秋收物资,地上摆着西域的丝绸、东海的干海草、漠北的羊毛,都是各地送来的“秋实礼”。“让镖师们带上总校的新麦粉、江南的桂花糖,苏先生准备草药炮制工具,开雁烤些‘秋实饼’,我们去跟青溪寨的百姓好好热闹一场,顺便把各地的秋实故事分享给他们。”

学堂里的孩子们听说要去南疆,立刻围到院子里。阿古拉翻出自己的《夏耘救苗指南》,说要给寨里的孩子讲西域救苜蓿的故事;东海的小姑娘把“水质监测日志”整理成画册,想教大家怎么保护水源;昆仑的孩子则把自己种的冰绒草干花装在小陶瓶里,说要送给小柱子当礼物。肉粽选了十二个有经验的孩子,让他们穿上轻便的秋装,每人揣着一本《秋实手记》,叮嘱“要把各地的丰收经验学扎实,也把青溪寨的种果技术带回来”。

车队驶出总校时,路边的稻田已经金黄,农民们正忙着收割庄稼,收割机的轰鸣声与孩子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格外热闹。马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渐渐从干燥的中原进入湿热的南疆,空气里满是雨林的清香,远处的木棉树挂着零星的红果,像点燃在翠绿里的小灯笼。车厢里,苏先生正给孩子们讲草药炮制的方法:“薄荷要阴干,不能暴晒;甘草要切片后蜜炙,这样药效更好,知道吗?”孩子们凑在草药包旁,看得认真,时不时举手提问,笔记记得密密麻麻。

抵达青溪寨时,村长和小柱子早已带着村民们在路口等候,他们穿着半旧的布衣,手里提着装满野果的竹篮,脸上满是笑意。“你们可来了!”小柱子拉着阿古拉的手,指着远处的“守望林”,“果子都熟了,草药也采好了,就等你们来开庆会呢!”

众人跟着小柱子去了寨后的果园和草药园。果园里,野山楂、野柿子挂满枝头,红彤彤、黄澄澄的,格外诱人;草药园里,薄荷、甘草长得郁郁葱葱,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晾晒。阿古拉蹲在草药园旁,对寨里的孩子说:“西域的苜蓿遇到高温会发黄,我们搭了遮阳棚、喷了营养液,就救过来了,你们种草药要是遇到天旱,也可以试试!”说着就翻开《夏耘救苗指南》,指着上面的图画讲解,寨里的孩子听得入迷,时不时点头。

李沉舟带着镖师和村民们搭建庆会的台子,用竹子和茅草搭成简易的舞台,周围挂满了晒干的草药和野果;肉粽教孩子们做“秋实果酱”,把野山楂、野柿子熬成酱,装在陶罐里,说能留到冬天吃;苏先生则在旁边教村民们炮制草药,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村民们围在旁边,学得认真,时不时递上刚采的草药请他指点。

“秋实共庆会”开始时,寨里的空地上挤满了人。小柱子第一个上台,拿着昆仑孩子送的冰绒草干花,说:“谢谢总校的朋友们,帮我们种果树、教我们种草药,今年的收成是最好的!”接着,阿古拉讲了西域救苜蓿的故事,东海的小姑娘分享了东海护海草的经验,昆仑的孩子则教大家怎么辨认冰绒草,台下的村民们听得入迷,时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宴会上,村民们端上了烤竹鼠、竹筒饭、野菜汤,还有萧开雁带来的秋实饼、总校的新麦馒头、江南的桂花糖。众人围坐在篝火旁,一边吃着美食,一边聊着今年的丰收故事。村长喝了口自酿的米酒,笑着说:“以前我们只会种庄稼,现在跟着总校学,会种果树、会种草药,日子越过越好,这都是互助的好处啊!”

离开青溪寨那天,村民们送了很远。小柱子抱着一筐野山楂,塞到阿古拉手里:“这是给你和‘薪薪’的,明年秋天,你们一定要来,我们的果子会结得更多!”村长则给孩子们每人送了一个竹编的小篮子,说:“以后来,就用这个装果子!”

返程的路上,马车里满是野山楂的酸甜味。孩子们翻看着《秋实手记》,上面记满了青溪寨的种果技术,还画着寨里孩子的笑脸。阿古拉摸着竹篮,说:“明年秋天,我一定要来,教他们种漠北的牧草,也学他们种果树。”东海的小姑娘则说:“我要把青溪寨的护林经验记下来,以后帮更多地方种果树、建树林。”

回到总校时,庭院里的银杏叶已经落满了地,像是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孩子们跑下车,立刻去“守护苗圃”里种下从青溪寨带回来的果核,说要培育“中原版的南疆野果”。肉粽站在苗圃旁,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轻声对李沉舟说:“这个秋天,我们不仅收获了各地的秋实,更织密了江湖的互助网——西域的苜蓿、东海的海草、南疆的野果、漠北的牧草,都成了网脉上的节点,把江湖的各个角落连得更紧了。”

李沉舟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远方:“是啊,这张网会越来越结实,以后不管哪个角落遇到困难,其他地方都能伸出援手;不管哪个地方有好经验,都能分享给大家。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江湖,处处是秋实,处处有温暖。”

暖炉里的火已经燃起,映着墙上的“江湖共生图”,泛着橘色的光。肉粽知道,“共生三年”的秋实,是“十年共生计划”里沉甸甸的一章——而接下来的冬天,他们会带着各地的丰收经验,去漠北帮牧民冬藏,去昆仑帮族人护灵草,让互助的网脉在冬日里依旧温暖,为明年的春天埋下新的希望。

上一章 春醒的约定与江湖的新绿潮 逆命山海:肉粽的复活局最新章节 下一章 冬蕴的网暖与江湖的新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