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逆命录:雁门劫·第八十五章 共生五年的夏泽与江湖的新守护
总校的荷风刚吹透第三重窗纱,肉粽案头的“夏泽急报”就堆成了小山——西域商队的竹信上画着枯萎的沙打旺,说连日高温让丝路沿线的牧草大面积枯黄,骆驼群已断粮三日,商队首领在信尾画了个焦渴的骆驼,墨痕都透着焦急;东海的海螺信里裹着半片发黄的海草,林晚在信中说近海突发小规模赤潮,部分海草被污染,鱼虾开始远离浅滩,渔民们正忙着转移育苗池,盼总校带水质净化技术来支援;最让肉粽揪心的是南疆青溪寨的竹笺,小柱子的字迹歪歪扭扭,写着“守望林遭虫灾,叶子被啃光,草药园也受影响”,随信寄来的一片山楂叶上,还留着密密麻麻的虫洞。
“沉舟,三个地方都急,我们得兵分三路!”肉粽把急报摊在紫檀木桌上,指尖划过地图上西域、东海、南疆三个红圈,指腹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你带一队去西域救牧草,那边商队多、骆驼多,缺粮事大;苏先生带一队去东海治赤潮,他的水质净化配方最管用;我带一队去南疆除虫灾,青溪寨的孩子没见过这么严重的虫害,肯定慌了。镖师们把所有抗旱、净化、除虫的工具都带上,开雁准备三倍的解暑干粮,我们明早天不亮就出发!”
李沉舟刚将新制的“便携灌溉车”调试完毕,车身上还沾着未干的桐油,闻言立刻放下扳手:“西域的沙打旺耐旱,但扛不住连续二十天高温,我让镖师们给灌溉车加装太阳能板,白天能自动抽水;苏先生,你把水质检测仪和净化药剂分装好,东海的浅滩多,得让孩子们学会快速测水质;肉粽,南疆的虫害可能是卷叶蛾,我给你备些除虫灯和生物农药,别伤了草药园的益虫。”
苏先生早已把水质净化的步骤写成了口诀,抄在十几张油纸伞上,伞面还画着海草、鱼虾的简笔画:“这样渔民们雨天能遮雨,晴天能看口诀,记起来方便。”萧开雁则在厨房里忙得脚不沾地,蒸屉里是掺了甘草粉的解暑馒头,砂锅里熬着绿豆汤,油锅里炸着裹了芝麻的杂粮饼,她还特意给每个队伍装了两坛酸梅汤,坛口封着红布,写着“消暑应急”:“夏天赶路容易中暑,这些都是解暑的,让大家路上能喝口热的、吃口饱的。”
学堂里的孩子们听说要分三路去救急,个个攥着工具跑来找肉粽报名,院子里的青石板都被踩得咚咚响。阿古拉扛着自己在漠北用过的“牧草湿度计”,脸涨得通红:“肉粽姐,我跟沉舟哥哥去西域!我会看牧草缺水不缺水,还能帮着赶骆驼!”东海的小姑娘抱着《海草养护日志》,把自己画的赤潮防治连环画塞进布囊:“苏先生,我跟你去东海!我知道哪里的海草长得好,还能教渔民们记水质日志!”南疆的孩子更是急得快哭了,拉着肉粽的衣角:“肉粽姐,我跟你回青溪寨!我认识寨里的每棵树,知道虫子都躲在哪儿!”
肉粽蹲下身,挨个摸了摸孩子们的头,把西域、东海、南疆的队伍名单念了一遍,最后叮嘱:“去西域的要戴宽檐帽,防晒;去东海的要穿防水鞋,别湿了裤脚;去南疆的要穿长袖,防蚊虫。每天都要跟队伍里的大人报平安,不许单独乱跑,知道吗?”孩子们齐声应着,转身就去收拾行李,有的往背包里塞薄外套,有的把工具包系得紧紧的,“薪薪”则跟着阿古拉转,时不时用鼻子蹭蹭他的裤腿,像是在说“带我一起去”。
第二天天还没亮,总校的大门就吱呀打开,三队人马在灯笼光下集结。去西域的队伍由李沉舟带队,镖师们牵着“追风”,马背上驮着灌溉车零件和沙打旺种子;去东海的队伍由苏先生带队,孩子们抱着水质检测仪和油纸伞,桶里装着净化药剂;去南疆的队伍由肉粽带队,车上装着除虫灯、生物农药和果树营养液。三队人在门口互相道别,阿古拉对着东海的小姑娘挥手:“我们西域见!”东海的小姑娘举着油纸伞回应:“我们东海见!”肉粽则拍了拍苏先生的肩膀:“苏先生,东海那边就拜托你了!”
西域:烈日下的牧草守护战
李沉舟带领的西域队走了五天,才抵达丝路沿线的商队营地。刚到山口,就看到商队首领领着十几个伙计在路边等候,他们的嘴唇都干裂起皮,衣服上满是沙尘,手里攥着一把枯黄的沙打旺,叶子一捏就碎。“李镖头,你们可来了!”商队首领的声音沙哑,指着远处的牧场,“你看,原本绿油油的沙打旺,现在都成这样了,骆驼已经三天没吃饱,再这样下去,这趟丝路就走不了了!”
李沉舟跟着他去牧场,只见大片沙打旺趴在地上,叶片卷曲发黄,有的甚至已经枯死,几只骆驼站在旁边,有气无力地啃着仅剩的几根绿芽,看到人来也只是抬了抬头,又低下头去。阿古拉蹲在地上,拿出牧草湿度计插进土里,指针立刻指到“极度干旱”,他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沉舟哥哥,土壤里一点水分都没有了,得赶紧浇水!”
李沉舟立刻让镖师们组装便携灌溉车,太阳能板展开后,在烈日下泛着银光,连接水管后,清澈的水立刻流进牧场的沟渠里。“大家分两组,一组浇水,一组补种沙打旺种子!”李沉舟一边指挥,一边拿起铁锹挖沟,汗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淌,滴在土里瞬间就没了踪影。阿古拉跟着商队伙计浇水,他拿着小水壶,小心翼翼地把水浇在沙打旺的根部,生怕浪费一滴水;“追风”则帮着拉小推车,把种子和水壶运到牧场深处,偶尔还会用鼻子拱拱阿古拉的手,像是在鼓励他。
到了中午,太阳像个火球挂在天上,气温越来越高,地面都烫得能烙饼。萧开雁提前准备的酸梅汤派上了用场,镖师们把汤倒进粗瓷碗里,递给商队伙计和孩子们,一碗下肚,暑气消了大半。阿古拉喝着酸梅汤,突然想起什么,拉着商队首领的手:“大叔,我们可以在牧场旁边挖浅沟,把雨水存起来,以后再遇到高温天,就不用怕缺水了!”
商队首领眼睛一亮,立刻组织伙计们挖沟。阿古拉则在沟边插了几根小木棍,上面系着红布条:“这是水位线,水到这里就不能再存了,不然会淹到牧草的根!”孩子们也跟着帮忙,有的递铁锹,有的捡石头加固沟边,连“薪薪”都跑过来,用爪子扒拉泥土,像是在帮忙挖沟。
经过三天三夜的忙碌,牧场终于恢复了生机——浇过水的沙打旺重新挺起了腰杆,新补种的种子冒出了嫩绿的芽,骆驼们终于能吃到新鲜的牧草,精神也越来越好。商队首领拉着李沉舟的手,非要送他一匹最好的骆驼:“李镖头,这匹骆驼通人性,能帮你们赶路,要是没有你们,我们这趟商队就真的完了!”李沉舟推辞不过,只好收下,给骆驼取名“丝路”,说以后走丝路,就带着它。
离开西域那天,商队的伙计们送了很远,他们手里拿着装满葡萄干和杏仁的布囊,塞进孩子们手里:“路上吃,垫肚子。等秋天你们来,我们给你们烤全羊!”阿古拉骑着“追风”,跟在“丝路”旁边,回头对商队首领喊:“大叔,明年春天我们还来,教你们种更多的沙打旺!”
东海:浅滩上的赤潮狙击战
苏先生带领的东海队抵达海边时,林晚正带着渔民们在浅滩上忙碌,他们手里拿着网兜,试图把受污染的海草捞上来,海水里泛着淡淡的红色,那是赤潮的痕迹。“苏先生,你们可来了!”林晚的衣服都被海水打湿了,脸上满是焦虑,“赤潮已经扩散到育苗池旁边了,要是再不管,今年的鱼苗就全完了!”
苏先生立刻拿出水质检测仪,舀了一勺海水放进去,仪器屏幕上立刻显示“水质超标”,他皱着眉头说:“水里的氮磷含量太高了,得赶紧用净化药剂,不然海草和鱼苗都会受影响。”孩子们跟着苏先生调配药剂,按“一勺药剂兑十桶水”的比例混合,再用喷壶均匀地喷在海面上,白色的药剂在水里散开,渐渐中和了赤潮的红色。
东海的小姑娘拿着油纸伞,给渔民们念上面的口诀:“‘测水质,看颜色,红潮来,药剂泼;海草净,鱼苗活,守好海,日子火’,大叔阿姨,你们记着这个口诀,以后再遇到赤潮,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渔民们跟着念,有的还拿出笔,把口诀记在手腕上,一个老渔民笑着说:“这口诀好记,比我们以前瞎忙活管用多了!”
苏先生还教渔民们制作“水质监测牌”,用木板做成牌子,上面画着不同颜色的海水,标注着“安全”“预警”“危险”三个等级:“每天早上看一眼海水颜色,对照牌子就知道水质怎么样,要是到了‘预警’,就赶紧准备药剂,别等赤潮扩散了再动手。”孩子们帮着画监测牌,有的画小鱼,有的画海草,把牌子画得五颜六色,渔民们看了都喜欢,立刻把牌子插在浅滩边。
到了晚上,苏先生带着孩子们和渔民们在育苗池旁搭起帐篷,轮流守夜监测水质。东海的小姑娘拿着日志本,每两个小时记录一次水温、酸碱度和海水颜色,她的字迹虽然稚嫩,却一笔一画写得格外认真。一个渔民阿姨给她递了一碗热鱼汤:“孩子,快喝了暖暖身子,你这么小就来帮我们,真是辛苦你了!”东海的小姑娘接过鱼汤,喝了一口,觉得心里暖暖的。
经过四天的努力,赤潮终于被控制住了,海水恢复了原本的蓝色,海草重新变得翠绿,鱼苗在池子里游来游去,格外活泼。林晚拿着一筐刚捕捞上来的鲜鱼,非要送给苏先生:“苏先生,这鱼是刚捞的,特别鲜,你们路上煮着吃,要是没有你们,我们今年的收成就全没了!”苏先生收下鱼,说要带着鱼去南疆,和肉粽他们一起分享。
离开东海那天,渔民们划着渔船送了很远,他们手里拿着装满贝壳的竹篮,塞进孩子们手里:“这些贝壳能做装饰品,你们带回去,想我们了就看看。明年夏天你们来,我们带你们去深海捕鱼!”东海的小姑娘挥着油纸伞,对林晚喊:“林晚姐姐,明年我们还来,教你们种更多的海草!”
南疆:山林间的虫灾歼灭战
肉粽带领的南疆队抵达青溪寨时,小柱子正带着寨里的孩子在果园里哭,他们手里拿着树枝,试图把虫子从树上赶下来,可虫子太多了,赶了又来,山楂树、李树的叶子都被啃得只剩下叶脉,草药园里的薄荷、甘草也遭了殃,叶子上满是虫洞。“肉粽姐,你可来了!”小柱子看到肉粽,立刻跑过来,眼泪还挂在脸上,“虫子太多了,我们怎么赶都赶不走,再这样下去,果树和草药就全完了!”
肉粽蹲下身,擦了擦小柱子的眼泪,指着树上的虫子说:“这是卷叶蛾,它们喜欢躲在叶子背面产卵,我们得用除虫灯和生物农药,既能杀死虫子,又不会伤了果树和草药。”孩子们跟着肉粽挂除虫灯,把灯挂在果树中间,到了晚上,灯一亮,无数卷叶蛾飞过来,被灯旁边的电网电死,落在下面的接虫盘里,不一会儿就堆了一层。
肉粽还教孩子们调配生物农药,用辣椒、大蒜、艾草煮水,放凉后过滤,再喷在叶子上:“这农药是用植物做的,不会伤了益虫,还能赶走卷叶蛾,你们以后要是再看到虫子,就自己做这个农药喷。”小柱子跟着学,他拿着小喷壶,仔细地把农药喷在叶子背面,生怕漏了哪个角落:“肉粽姐,我记住了,以后我就能自己除虫了,再也不用哭了!”
寨里的村民们也来帮忙,有的给果树刷营养液,有的给草药园松土,有的帮着捡落在地上的虫尸。一个老阿妈给孩子们煮了南瓜粥,盛在粗瓷碗里,递到他们手里:“孩子们,快喝了暖暖身子,你们这么小就来帮我们,真是好孩子!”孩子们接过粥,喝了一口,觉得甜到了心里。
经过五天的奋战,虫灾终于被消灭了,果树重新长出了新叶,草药园里的薄荷、甘草也恢复了生机,小柱子还在果园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护林除虫,人人有责”,村民们看了都点头,说以后要好好保护果树和草药。
离开南疆那天,村民们送了很远,他们手里拿着装满野山楂、野柿子的竹篮,塞进孩子们手里:“路上吃,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甜着呢。明年秋天你们来,我们给你们做山楂糕!”小柱子抱着一棵自己种的薄荷苗,塞到肉粽手里:“肉粽姐,这棵薄荷苗送给你,等明年夏天,它就会长得很高,能用来煮水喝,解暑!”
总校的重逢与夏泽的荣光
三队人马在总校汇合时,已是夏末,庭院里的荷花还开着,却多了几分秋的凉意。孩子们兴奋地分享着各自的经历,阿古拉讲西域的灌溉车有多厉害,东海的小姑娘讲东海的水质监测牌有多好用,南疆的孩子讲自己调配的生物农药有多管用,院子里满是欢声笑语。
李沉舟把“丝路”牵进马厩,和“追风”放在一起,两匹马可亲近了,时不时互相蹭蹭脖子;苏先生把东海的鲜鱼交给萧开雁,说要煮鱼汤给大家喝;肉粽则把小柱子送的薄荷苗种在“守护苗圃”里,旁边立了一块小牌子,写着“南疆薄荷,互助之苗”。
晚上,总校的人围坐在暖炉旁,喝着鲜鱼汤,吃着萧开雁做的杂粮饼,聊着这个夏天的经历。肉粽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轻声对李沉舟说:“这个夏天,我们不仅救了牧草、治了赤潮、除了虫灾,还让孩子们学会了怎么解决问题,这比什么都重要。”李沉舟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远方:“是啊,每一次夏泽,都是一次成长,未来,我们还要带着孩子们去更多地方,让江湖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互助的温暖。”
暖炉里的火噼啪作响,映着墙上的“江湖共生图”,泛着橘色的光。肉粽知道,“共生五年”的夏泽还没结束,接下来的秋天,他们要去漠北参加牧草丰收宴,去昆仑参加灵草采摘节;冬天要去漠北帮牧民冬藏,去昆仑帮白族长护灵草。而每一次出发,都是对“互助共生”最好的践行,都是江湖新故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