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褂与暖阳
九月的风带着夏末最后的余温,拂过医科大学郁郁葱葱的香樟道。张泽禹抱着一摞沉甸甸的解剖学教材,脚步匆匆地赶往实验楼,白大褂的衣角在身后轻轻翻飞,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饱满的额头上。
“同学,等一下!”
清脆的喊声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急促的喘息。张泽禹下意识回头,就见一个穿着同款白大褂的男生正快步追来,怀里的笔记本散了几本在地上,纸张被风吹得微微作响。男生眉眼清秀,睫毛很长,跑动时眼底闪着细碎的光,像盛了揉碎的星星。
张泽禹立刻停下脚步,弯腰帮忙捡拾散落的笔记本。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对方的手背,两人同时一顿,都感受到了彼此掌心的微凉。
“谢谢你,”男生直起身,脸上带着歉意的笑,露出一对浅浅的梨涡,“刚才急着赶实验,没看路。”他的声音温温柔柔的,像春风拂过湖面,泛起圈圈涟漪。
“没事,”张泽禹把捡好的笔记本递给他,目光落在封面上的名字上——邓佳鑫,“你也是去三楼解剖实验室?”
“对呀,你也是?”邓佳鑫眼睛一亮,像是遇到了同道中人,“我是临床医学院大二的邓佳鑫,你呢?”
“张泽禹,和你同级,也是临床。”
两人并肩往实验楼走,一路闲聊起来。原来他们不仅是同专业同级,还被分在了同一个实验小组。医科大学的临床专业课业繁重,解剖学更是让无数人望而生畏的“拦路虎”,但聊起这些时,两人却有着莫名的默契。
邓佳鑫看似温柔,谈起专业知识却格外认真,说自己从小就想当医生,想成为能守护别人健康的人;张泽禹则沉稳内敛,逻辑清晰,说起解剖结构时条理分明,眼底藏着对医学的敬畏与热爱。
实验课上,第一次面对解剖标本时,不少同学面露难色,甚至有人悄悄别过脸去。邓佳鑫虽然也有些紧张,指尖微微发颤,但还是强作镇定地拿起解剖器械。张泽禹注意到他的小动作,没有多言,只是在他操作时,不动声色地扶稳标本托盘,低声提醒:“持刀角度再偏一点,避开血管神经束。”
邓佳鑫侧头看他,张泽禹正专注地盯着标本,神情严肃,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玻璃窗落在他身上,勾勒出清晰的侧脸轮廓,鼻梁高挺,下颌线流畅。那一刻,邓佳鑫忽然觉得,身边这个男生的身影格外可靠。
实验结束后,两人一起收拾器械。邓佳鑫不小心被酒精棉球烫到了手指,疼得轻轻“嘶”了一声。张泽禹立刻拉过他的手查看,指尖泛红,没有起泡,但看得出来很疼。
“怎么这么不小心?”张泽禹的语气带着几分责备,却动作轻柔地从口袋里掏出创可贴——他习惯随身带这些小物件,“先用冷水冲一下,再贴上这个。”
邓佳鑫乖乖照做,看着张泽禹认真为自己处理伤口的样子,心里泛起一丝暖意。医学生的日子忙碌而枯燥,每天不是在教室上课,就是在实验室、图书馆之间奔波,但自从认识了张泽禹,邓佳鑫觉得那些难熬的时光似乎都变得明媚起来。
他们开始一起去图书馆自习,张泽禹总能精准地找到考点,耐心给邓佳鑫讲解难懂的病理机制;邓佳鑫则会提前准备好温水和小零食,在张泽禹埋头刷题时,悄悄放在他手边。图书馆靠窗的位置成了他们的专属角落,阳光洒在摊开的书本上,墨香混合着淡淡的消毒水味(那是他们白大褂上独有的味道),构成了最安心的陪伴。
大二下学期,医院见习开始了。第一次走进病房,面对真实的患者,两人都有些手足无措。有一次,一位老奶奶因为病情反复情绪激动,拒绝配合治疗,家属也急得团团转。年轻的医生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邓佳鑫却轻轻坐在老奶奶床边,握着她的手,温声细语地安抚着,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他耐心听老奶奶倾诉内心的不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一点点化解着老人的抵触情绪。张泽禹站在一旁,看着邓佳鑫温柔而坚定的样子,忽然明白了他说“想守护别人健康”时的真心。那一刻,邓佳鑫的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柔和的光,让人心生暖意。
等老奶奶终于愿意配合治疗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两人走出病房,走廊里的灯光映着彼此疲惫却满足的脸庞。
“你刚才真厉害,”张泽禹由衷地赞叹,“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劝。”
邓佳鑫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实我也很紧张,就是觉得老奶奶挺可怜的,她只是害怕而已。”他顿了顿,看向张泽禹,“你也很棒啊,刚才一直在旁边帮我递东西,还悄悄提醒我注意老人的血压变化。”
晚风从走廊尽头的窗户吹进来,带着些许凉意。张泽禹看着邓佳鑫被灯光照亮的眉眼,心跳忽然漏了一拍。他忽然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个温柔认真的男生,已经悄悄住进了自己心里。
见习的日子里,这样的默契越来越多。他们会在凌晨一起赶去医院值夜班,在休息室里分享同一杯热咖啡;会在遇到疑难病例时,一起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直到找到突破口;会在看到患者康复出院时,相视一笑,分享彼此的喜悦。
有一次值夜班,医院接收了一位突发脑出血的患者,情况危急,需要立刻进行手术。作为见习医生,他们虽然不能参与手术,但要在术前协助准备工作,术后观察患者情况。整整一夜,两人都守在监护室外面,不敢有丝毫松懈。
天快亮时,手术终于成功结束,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两人靠在走廊的墙壁上,疲惫地闭上眼。邓佳鑫的头不自觉地靠向张泽禹的肩膀,张泽禹身体一僵,随即轻轻侧过身,让他靠得更舒服些。
“张泽禹,”邓佳鑫的声音带着浓浓的倦意,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当医生真的好难啊,有时候觉得自己好无力。”
“是很难,”张泽禹轻声回应,声音低沉而温柔,“但你看,我们又救回了一个人,不是吗?”他转头看向邓佳鑫,月光透过窗户落在他脸上,“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帮到更多人。”
邓佳鑫睁开眼,对上张泽禹坚定的目光。那一刻,所有的疲惫和不安似乎都烟消云散了。他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身边都有一个人会和自己并肩同行。
大三那年,学校组织医学技能大赛,两人组队报名参加。为了备战比赛,他们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训练上。从体格检查到急救操作,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练习,力求做到精准无误。
训练过程中,难免会有摩擦和争执。有一次,因为对一个急救流程的操作规范有不同意见,两人吵了起来。邓佳鑫觉得应该优先保证操作速度,争取抢救时间;张泽禹却坚持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来,不能有丝毫马虎,否则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吵到最后,两人都有些疲惫。邓佳鑫红着眼眶,转身跑出了训练室。张泽禹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刚才的语气有些重,但他真的不想因为一时疏忽而留下隐患。
过了半个小时,张泽禹拿着两瓶冰可乐,找到了坐在操场看台上的邓佳鑫。他把可乐递过去,轻声说:“对不起,刚才我语气不好。”
邓佳鑫接过可乐,没有说话,低头拧开瓶盖喝了一口。
“其实你说得对,速度很重要,但规范更重要,”张泽禹在他身边坐下,望着远处的跑道,“我只是太怕出错了,我们是医生,每一个操作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不能有半点侥幸。”
邓佳鑫侧头看他,看到他眼底的认真和担忧,心里的委屈渐渐消散了。“我知道,”他轻声说,“我刚才也太冲动了,没有考虑到规范的重要性。”
两人相视一笑,所有的矛盾都烟消云散。那天晚上,他们在操场上聊了很久,聊未来的梦想,聊当医生的初心,聊彼此心中的不安与期待。月光温柔,晚风轻拂,空气中弥漫着青春的悸动与纯粹的情谊。
技能大赛上,他们凭借默契的配合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到了一等奖。站在领奖台上,接过证书的那一刻,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对方,眼里满是喜悦和骄傲。台下的掌声雷动,而他们的世界里,仿佛只剩下彼此的身影。
比赛结束后,张泽禹约邓佳鑫去学校附近的公园散步。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两人沿着湖边的小路慢慢走着,沉默却并不尴尬。
“邓佳鑫,”张泽禹忽然停下脚步,转身看向他,眼神认真而坚定,“有句话,我想对你说很久了。”
邓佳鑫的心跳骤然加快,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脸颊在发烫,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
“从第一次在实验楼遇到你,到后来一起上课、见习、备战比赛,”张泽禹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却无比清晰,“我发现,我的生活里好像不能没有你了。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很安心,很快乐。我喜欢你,不是同学之间的那种喜欢,是想和你一起走下去,一起成为更好的医生,一起守护更多人的那种喜欢。”
邓佳鑫抬起头,撞进张泽禹深邃而真诚的眼眸里。眼眶忽然一热,鼻尖发酸,无数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有惊喜,有感动,还有一种“原来你也是这样”的释然。
他想起无数个一起奋斗的日夜,想起张泽禹为他讲解题目时的认真,想起他为自己处理伤口时的温柔,想起值夜班时靠在他肩膀上的安心,想起吵架后他主动道歉时的诚恳。原来,这份喜欢,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
“张泽禹,”邓佳鑫的声音带着哽咽,却无比坚定,“我也是。”
简单的三个字,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两人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张泽禹愣住了,随即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像冲破乌云的阳光,耀眼而温暖。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握住了邓佳鑫的手。两人的掌心紧紧相扣,温暖的触感传递着彼此的心意,再也不愿松开。
夕阳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紧紧依偎在一起。白大褂的衣角轻轻缠绕,像是在诉说着这段始于医学、忠于真心的纯粹爱恋。
大四那年,他们一起申请了医院的实习名额,幸运地被分到了同一家三甲医院。实习的日子比见习更加忙碌,也更加辛苦。每天要面对大量的患者,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经常加班到深夜,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很紧张。
但无论多忙多累,他们都会互相支持,彼此鼓励。张泽禹会提前帮邓佳鑫占好食堂的位置,把他喜欢吃的菜留好;邓佳鑫会在张泽禹值完夜班后,给他带一份温热的早餐,提醒他好好休息。
有时候,遇到难缠的患者或家属,受了委屈,他们会在休息室里互相倾诉,给对方一个拥抱,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没有惊天动地的浪漫,却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坚守中,变得越来越深厚、越来越坚定。
有一次,邓佳鑫负责的一位患者因为术后并发症,情况突然恶化。他忙前忙后,一整天都没顾上吃饭喝水,心里充满了焦虑和自责。下班时,天已经黑了,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病房,就看到张泽禹站在走廊尽头等他,手里拿着保温桶。
“先吃点东西吧,”张泽禹把保温桶递给他,语气温柔,“我炖了你喜欢的排骨汤。”
邓佳鑫接过保温桶,打开盖子,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温热的汤顺着喉咙滑下,温暖了身体,也抚慰了疲惫的心灵。他靠在张泽禹怀里,忍不住红了眼眶:“我好怕,怕自己救不了他。”
“别担心,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张泽禹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安抚着他的情绪,“我们是医生,不是神,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没有遗憾。我会一直陪着你,一起想办法。”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那位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出院那天,患者和家属特意送来锦旗,对着他们连连道谢。看着患者康复的笑容,邓佳鑫转头看向张泽禹,两人相视一笑,眼里满是欣慰与默契。他们知道,这份职业的意义,不仅在于治愈病痛,更在于这份并肩作战的坚守与温暖。
毕业季来临,校园里到处都是离别的气息。但对于张泽禹和邓佳鑫来说,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他们都顺利通过了医院的考核,拿到了正式的录用通知,即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
毕业典礼那天,两人穿着学士服,并肩站在操场上,拍照留念。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与对未来的憧憬。
“张医生,以后请多指教啦。”邓佳鑫笑着对张泽禹说,眼底满是温柔。
“邓医生,彼此彼此。”张泽禹握住他的手,笑容灿烂,“我们一起加油,守护更多人的健康。”
他们的爱情,始于医科大学的白大褂之下,源于对医学的共同热爱,忠于彼此的真心与坚守。没有狗血的误会,没有激烈的冲突,只有细水长流的陪伴、互相扶持的温暖和纯粹坚定的爱恋。
未来的路还很长,作为医生,他们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考验,但他们知道,只要身边有彼此,就有了勇往直前的勇气。白大褂是他们的铠甲,也是他们爱情的见证,而那份纯粹的爱恋,会像暖阳一样,照亮他们前行的每一步,让他们在守护他人健康的道路上,也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