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砚十八岁那年,考上了大楚都城的书院,要离开家去求学。出发前一晚,苏砚和谢临渊陪着她收拾行李,青铜灯盏摆在一旁,泛着柔和的光。
“书院里不比家里,要照顾好自己,”苏砚给念砚叠着衣服,眼眶有些湿润,“要是想我们了,就看看这盏灯,它会帮我们传递牵挂。”
谢临渊则把一本手札递给念砚,里面是他整理的古籍注解和练剑心得:“遇到不懂的就看这个,要是有人欺负你,别忍着,记得你爹教你的剑法,也记得,家里永远是你的后盾。”
念砚接过手札,又看了看青铜灯盏,忽然说:“爹,娘,我想带灯灯一起去书院。”
苏砚和谢临渊对视一眼,笑着点头:“好,带它去吧,有它在,就像我们在你身边一样。”
第二天,谢临渊牵着马,送念砚去都城。念砚坐在马背上,怀里抱着青铜灯盏,回头看向站在院门口的苏砚和爷爷,用力挥手:“娘,爷爷,我会常回来的!”
到了书院,念砚把青铜灯盏摆在书桌一角。每当她读书累了,就会对着灯盏说话,说说书院的趣事,聊聊对家里的思念。而灯盏也总会适时亮起,偶尔浮现出一行小字——有时是“加油”,有时是“家里一切安好”,像是家人在耳边低语。
这年冬天,念砚第一次在书院过年。除夕夜里,她抱着青铜灯盏,正想家时,灯盏忽然亮起,灯芯上浮现出苏砚、谢临渊和爷爷的身影——是苏砚用现代的手机,通过灯灵的力量,给她传来了家里的画面。
画面里,苏砚正在炖羊肉汤,谢临渊在贴春联,爷爷坐在一旁剥栗子,院子里挂满了红灯笼,老槐树上的红绸在风中飘拂。“念念,新年快乐!”苏砚的声音从灯盏里传来,“我们都很好,你在书院要好好照顾自己,开春了我们就去看你。”
念砚看着画面,眼泪掉了下来,却笑着说:“娘,爹,爷爷,新年快乐!我在书院很好,你们放心!”
挂了画面,灯盏上浮现出一行字:“双时空牵挂,永不断联。”念砚摸着灯身,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不管相隔多远,这盏灯都会把家人的爱,传递到她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