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十五章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

雷毅火深知,民怨虽如干柴,但若无人巧妙引燃并控制火势,要么无法燎原,要么可能烧过头,反伤自身。尤其是在官场盘根错节的扬州,仅仅依靠底层纤户和普通百姓,力量仍显单薄,且容易被打上“煽动民变”的帽子。

因此,他并没有直接去鼓动纤户冲击官府,而是采取了更为精巧的策略。他利用自己年轻、面孔生的优势,稍作易容,扮作一位来自北方、见识广博、意图在扬州投资新兴行商的商人“雷掌柜”。

他出入于扬州城中下层级官员、吏员常去的茶楼、酒肆,并不急于打探盐案,而是以一种闲聊、分享见闻的方式,绘声绘色地描述起长安、洛阳等地的“新奇景象”。

“诸位你是不知道啊,”他压低声音,仿佛在分享什么了不得的秘密,“在长安城,那叫一个方便!有一种叫‘地铁’的,在地下跑的铁车,从城东到城西,喝杯茶的功夫就到了!地上还有冒着白烟的‘火车’,拉着山一样的货物,日行千里不在话下!过那黄河,都不用等渡船,直接就从河底的石隧道过去了,又稳当又快捷!”

他观察到一些年轻吏员眼中闪烁的好奇与向往,便继续加码:“还有那‘黄包车’,两个轮子,人拉着跑,坐上去又快又稳,价钱还便宜。听说啊,不少北边的老乡,农闲时就靠拉这个,家里多了好些进项,日子宽裕多了!”

他描绘的愿景,与扬州当下因崔亮等人保守政策而显得沉闷、停滞的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中下层官员吏员,他们或许也属于旧有体系的一份子,甚至可能间接从旧秩序中获益,但他们并非铁板一块,其中不乏有抱负、想做事、或者单纯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的年轻人。雷毅火的话,像一颗种子,在他们心中发芽。

接着,他话锋微妙一转,带着惋惜的语气:“可惜啊,咱们扬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若是也能通了铁路,建了隧道,引入那黄包车,何愁商贸不更兴隆?百姓不更富足?你我之辈,岂不也能有更多施展才干、为民谋福的机会?总好过如今这般……唉。”他适可而止地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叹息。

他没有直接指责崔亮,但他的惋惜,却清晰地指向了阻碍这一切实现的现任当权者。他巧妙地利用了这些中下层官员内心对政绩的渴望、对更高效治理模式的认同,以及对现状潜藏的不满。

同时,他通过“闲聊”,不动声色地透露了朝廷对扬州盐案的关注,以及杜如晦钦差即将到来的消息。他暗示,这或许是一个改变的契机。

“听说杜相为人刚正,最是看重实绩和民心。”雷毅火若有若无地点拨,“若是此时,能有人明辨是非,襄助杜相查明真相,肃清吏治,让扬州焕然一新,那便是于国于民有功,更是于自身前程……大有裨益啊。”

这番组合拳下来,效果显著。一些本就对崔亮等人专横跋扈、阻碍发展心存不满的官员,开始暗自思量。他们或许不敢直接站出来对抗,但至少,在杜如晦到来后,他们选择了沉默观望,或者在暗中提供一些无关紧要却关键的信息,在需要他们站队时,保持了中立,甚至在某些不触及自身核心利益的情况下,给予了有限的、隐秘的配合。

当杜如晦抵达扬州,开始明察暗访时,他敏锐地察觉到,虽然表面上官场依旧在崔亮等人的掌控下显得铁板一块,但暗地里,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帮助他。一些关键的账目副本会“意外”出现在他随行人员的视线内,一些知情的低级吏员会在“恰巧”的时候被他“偶遇”并愿意透露只言片语,调查的阻力比预想中要小得多。

杜如晦心中了然,这必然是雷毅火在暗中运作的结果。他不得不再次惊叹于此子手段的老辣——不直接对抗,而是分化瓦解,争取中间派,营造出有利于己方的“势”。

就这样,杜如晦凭借朝廷威权和明面上的查案,雷毅火则在暗处发动民心和撬动官场边缘力量,一明一暗,形成合力。一张无形的大网,开始缓缓收紧,目标直指颍王元齐、刺史崔亮、长史吴文登和漕运使杨九成。扬州的天空,风云突变,一场由盐案引爆,实则关乎大唐未来走向的变革风暴,即将降临。

上一章 第十四章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