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房玄龄与杜如晦被“军队指挥权移交宰相”这一条震得心神摇曳、难以决断之际,雷毅火深知,必须立刻提供一个更具体、更能消除“军队沦为私器”恐惧的制度设计。他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另一个平行宇宙中,一个古老国度在现代重生的成功范例。
他立刻开口,语气沉稳而充满说服力:“房公,杜公,且慢忧心。关于军队归属与调动,毅火尚有更周密之设计,绝非简单交由宰相个人!”
他刻意停顿,吸引二人全部的注意力,然后清晰阐述:
“吾等可效法……嗯,可效法一种确保军队永属国家、绝不变质的良制。具体而言:在宰相之下,设立‘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
“此‘军委’非同小可,”雷毅火重点强调,“它并非直接隶属于宰相,其实际上,由完全由百姓代表组成的‘议会’领导! 议会负责制定国防大政,监督军队建设,而‘军委’则负责具体执掌军队的日常管理、训练和战备。”
他进一步细化权力流程:“即便是宰相,想要调动军队,也必须在取得议会多数同意后,通过‘军委’来执行! 宰相个人,无权直接对军队下达任何命令!”
说到这里,雷毅火抛出了最关键的制度稳定器:
“而且,最为紧要的是,议会的成员是随时补选、改选部分人员,并非随内阁一同起落。 它是最稳定、最持续的国家机构,不会因宰相的更换而频繁更迭。如此一来,”他目光扫过房、杜二人,一字一顿道,“执掌军队的‘议会’与‘军委’,就绝无可能变成任何一任宰相的私人武装! 军队,将永远是属于大唐、属于全体百姓的军队,而非任何个人的工具!”
这一套环环相扣的设计,如同给担忧的房、杜二人服下了一颗定心丸。
房玄龄眼中精光一闪,迅速理解了其中的奥妙。军队的最终控制权不在宰相,而在那个相对稳定、由民意代表的“议会”手中。宰相想要用兵,必须经过议会,这就形成了有效的制约。而议会本身的稳定性,又防止了权力因人事变动而剧烈波动。这确实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军队私属化的风险。
杜如晦紧绷的脸色也缓和了不少。他细细品味着“议会领导军委”、“宰相调兵需议会同意”、“议会稳定不倒”这几个关键点,不得不承认,雷毅火此设计,确实思虑周详,几乎堵死了军队沦为个人野心工具的所有主要路径。虽然依旧是从皇帝手中分走了军权,但这份权力被安置在了一个由“民意”代表的、相对稳定的集体机构之中,其危险性远比交给某个权相要小得多。
“……若真能如此架构,使军权独立于相权之外,受制于民意代表,确……确能免去诸多隐患。”房玄龄缓缓点头,算是最终认可了这个最关键、也最敏感环节的设计。
杜如晦也长吁一口气,沉声道:“但愿此制真能如你所言,护国佑民,而非滋生新的祸端。”
至此,雷毅火提出的“大唐特色君主立宪制”蓝图,在理论上已经彻底完善。它融合了:
1. 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外壳(虚君、民选议会、责任内阁)。
2. 对皇权的极大妥协(保留除内阁外全部官员的任免权)。
3. 借鉴自现代中国的军队国家化、国家指挥枪原则(议会领导军委,防止军权私用)。
这套制度既包含了超越时代的核心价值(限制皇权、主权在民),又充分考虑了唐朝的现实政治土壤和既得利益者(李世民、保皇派)的接受度,通过精妙的权力制衡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推行阻力。
所有的理论准备都已就绪。雷毅火知道,是时候将他与房玄龄、杜如晦共同完善的这份注定将惊世骇俗的《大唐立宪国体草案》,呈送至甘露殿,去面对那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千古一帝——李世民了。
一场将决定这个平行宇宙大唐最终命运的风暴,即将在帝国的权力中心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