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6续写:翱翔九天,驰骋大地
掌握了稳定且日益增长的石油供应后,苏晓彤脑海中那个来自未来的知识宝库,终于找到了最关键的“燃料”。她立刻着手,将理论与大唐现有的、已被她反复锤炼提升的工业能力相结合,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大爆发。
一、征服天空
· “青鸾”型客运飞机: 借鉴莱特兄弟的基本原理,但采用了更坚固的改良合金作为骨架,蒙皮则使用了特制的、坚韧的丝绸与防水漆。发动机是关键,苏晓彤指导匠作监设计了粗糙但能工作的活塞式发动机,以提炼后的轻质油(汽油)为燃料。经过无数次失败的滑跑和短暂的离地跳跃,第一架双翼的“青鸾”号终于摇摇晃晃地冲上蓝天,实现了载人短途飞行。虽然航程短、舒适度差,但它标志着大唐正式进入了航空时代!
· “金雕”型军用飞机: 在“青鸾”的基础上,强化结构,尝试在机首加装由机械原理驱动的机枪(协调器尚未解决,风险极高),并设计了可投掷小型炸弹的挂架。大唐的空军,在蹒跚中迈出了第一步。
二、重塑陆地交通
· “黑龙”型柴油铁路机车: 利用柴油机技术,制造出了比蒸汽机车更强劲、效率更高的内燃机车头,用于重载货运和次要干线。
· “风驰”型电力高速列车: 这是苏晓彤的得意之作。她将流线型(子弹头)设计理念引入,制造出空气阻力极小的车头。依托遍布全国的高压电网,这些“风驰”列车在专门加固的轨道上疾驰,速度远超之前的“电驭”机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极大地缩短了核心城市圈之间的时空距离。
· “麒麟”型汽车: 设计制造了最初级的四轮汽车,同样使用汽油发动机。虽然产量极少,可靠性堪忧,且只能在长安、洛阳等少数铺设了沥青路面(利用石油残渣提炼)的平坦道路上行驶,但它代表着个人机动化交通工具的萌芽。
三、材料与化工的延伸
· 沥青的应用: 石油提炼的副产品——沥青,被大规模用于铺设高质量的道路,改善了全国的交通基础设施。
· 琉璃(玻璃)的深化: 汉朝已有、大唐改良的琉璃技术,被用于制造飞机的舷窗、汽车的挡风玻璃、以及各种仪表的罩子,透明材料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
尽管受限于基础材料科学和精密加工能力,苏晓彤记忆中更先进的磁悬浮列车、手机、计算机等还遥不可及,但此刻的大唐,已经实实在在地踏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门槛,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动力(内燃机、电力)、交通(航空、高速铁路、汽车)、材料(石油化工产品)等领域取得了爆炸性的发展。
天空不再是飞鸟的专属,大地因更快的速度而缩小。帝国的血脉(铁路、公路)和神经(电网、电话线)前所未有的强健和敏锐。
当“青鸾”客机掠过长安城上空,当“风驰”高铁在田野间化作一道银色的闪电,当汽车(哪怕是极少数的)行驶在平坦的沥青路上……所有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唐子民,都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
而这一切的总工程师,便是那位已连任多届,争议与荣耀并存的内阁首相——苏晓彤。她以一人之力,撬动了整个文明的进程,将立宪大唐推上了一个连开创者雷毅火都未曾想象过的科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