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如墨,月光如银,洒在“归墟居”那片嵌于屋顶的太阳能玻璃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如同星辰坠落人间。别墅静谧,唯有后院风铃轻响,像是某种古老算法在低语。
东厢房内,沈清璃伏在书桌前,笔尖在纸上沙沙游走。她没有开灯,只凭窗外微光作画——一幅抽象的星轨图,线条精密如几何,却又流淌着某种难以言喻的诗意。画中,无数光点被无形的线连接,构成一个巨大的分形结构,仿佛宇宙的神经网络。
她不仅是池䂀妍的徒弟,更是被保送至顶尖学府的数学天才,曾以一篇《混沌系统中的视觉映射》震惊学术圈。而她的画,从不打草稿,全凭直觉——仿佛她的大脑,能直接“看见”世界的底层代码。
“你又在画‘它’了?”池䂀妍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手中端着一杯热茶。
沈清璃抬头,有些局促:“抱歉,我睡不着。这房子……太安静了,安静得像在等待什么。”
池䂀妍走进来,目光落在画上,瞳孔微缩:“这是……曼德博集合的变体?但你加入了光的衰减函数。”
“嗯。”沈清璃轻声,“我总觉得,这栋房子的结构,和这个图形有关。每条走廊的长度,每个房间的角度……都像被精心计算过。”
池䂀妍沉默片刻,将茶杯放在桌上,指尖轻点画纸:“你比我想象的还要敏锐。难怪……我能感知到你。”
“感知?”
“艺术家的直觉。”她笑了笑,却未达眼底,“但我知道,你不是靠直觉。你是用‘算’的,对吧?你算出了这栋房子的‘节奏’。”
沈清璃点头。她确实算过——从进门那一刻起,她就在记录:步数、角度、光影变化的频率。她发现,归墟居的建筑结构,竟完美契合一个非欧几里得空间模型,像是被某种高维逻辑重塑过。
“我收你为徒,不仅因为你画得好。”池䂀妍低声道,“更因为你能‘解构’美。而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创造,而是‘发现’——发现那些藏在现实裂缝里的秩序。”
她顿了顿,忽然问:“你相信吗?有些画,不是人画的,而是‘世界自己显形’的。”
沈清璃心头一震。
就在这时,客厅传来一声轻响——像是玻璃碎裂,又像是某种仪器启动。
两人快步走出,只见苒馨悦站在那幅《双生》油画前,脸色苍白。画中那道地缝的光,竟在流动,而裂缝边缘,浮现出一串极其细微的符号——像是数学公式,又像是某种古老文字。
“这……这不是颜料。”苒馨悦声音发颤,“我刚才用紫外线照了,这些符号是‘活’的,它们在重组。”
沈清璃走近,凝视那串符号,瞳孔骤然收缩:“这是……黎曼ζ函数的变体!但它被嵌入了一个非线性投影系统——像是在模拟‘另一个维度’的物理法则。”
池䂀妍看着她,眼神复杂:“你真的看见了。”
“这不是‘看见’。”沈清璃声音轻得像梦呓,“这是……我大脑的‘自然反应’。就像听到一首歌,能立刻写出它的乐谱。”
“所以你不是天才。”池䂀妍低语,“你是‘媒介’。”
“什么媒介?”
“连接现实与‘异象’的媒介。”池䂀妍走向那面模糊的落地镜,轻声道,“这面镜,我叫它‘观测之镜’。它不反射光,而是反射‘可能性’。我曾看见镜中的我,在另一个世界,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
她转向沈清璃:“而你,是唯一一个能用‘数学’解读它的人。”
苒馨悦忽然开口:“䂀妍,你当年闭关创作《暗夜回响》时,曾昏迷三天。醒来后,你说你‘见到了另一个自己’。你从没告诉我们,那三天里,你到底去了哪里。”
池䂀妍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我去了‘镜中世界’。那里,时间是螺旋的,空间是折叠的,而艺术……是唯一的语言。我看到一座城市,由无数未完成的画作构成,而中心,是一幅巨大的《双生》。”
她看向沈清璃:“而你,清璃,你画的星轨图,和那座城市的结构……一模一样。”
空气凝固。
沈清璃低头看向自己的画,手微微发抖。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从未“创造”过任何东西——她只是……“接收”了什么。
“明天。”池䂀妍说,“我带你去后院的工作室。那里有我从未展出的‘禁忌之作’——一件能与镜中世界共鸣的装置。但你要答应我,如果它开始‘运算’,别试图用数学去解它。”
“为什么?”
“因为。”池䂀妍声音低沉,“上一个试图解它的人……是我。而我,差点没能回来。”
夜更深了。
沈清璃回到房间,再次看向那面镜。镜中,她的倒影缓缓抬手,指尖轻触镜面,仿佛在书写什么。
她凑近,看清了那行字:
“你终于来了,我等了好久——另一个我。”
而这一次,镜中人,露出了与她截然不同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