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校园/纯爱
年少的情愫肆意疯长,故事永不落幕,爱意永垂不朽
年少的情愫在夏天绽放,如夏花般绚烂
雨淅淅沥沥的落下,雨丝模糊了视线,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在不知不觉间为校园增添了几分诗意。
雨声滴滴答滴,似每一滴雨水都想加入这场演出,却阴差阳错的演奏出少年之间的故事,路边的水洼映照出少年青涩的脸庞。
此刻,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们之间的故事也在此刻拉开序幕。
盛夏的雨总是突如其来,总是令人措手不及,包括张桂源也一样张桂源坐在学校的长椅上,带着耳机安静的听歌,脸上并没有过多的表情。
可突如其来的细雨确实令他十分意外,这是他没想到的,因为天气预报上显示今天没有雨。张桂源病不讨厌下雨天,但也说不上喜欢。
杨博文刚刚打完卫生,恰巧从边上路过看着张桂源的背影,想必他一定是忘了带伞,他便低头在包里翻找着另一把伞。
张桂源心里暗暗想着对策,他刚准备起身,却不料身后传来一道人声,这个声音他似乎在哪里听到过,声音既熟悉又陌生,他不免感到有些诧异。
“同学,你没带伞吗?”
张桂源回头望去,发现来者是杨博文便回答道
“是啊,怎么了”
杨博文伸出手把自己手中的雨伞递到张桂源面前“我的这把伞先借你”张桂源犹豫了许久才接过伞“谢谢你,那你怎么办”“没事啊,我带了两把伞”
但话说回来,杨博文和张桂源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杨博文是在上学期开学的时候转来的,他性格乐观开朗,善于与人交流。而张桂源恰恰与他相反,内向,敏感,玻璃心……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可偏偏他的长相和性格可谓是是相差甚远。
虽然他们在一个班里,但他们都对对方并不了解,也没什么交集,可以说是形同陌路。张桂源回去想了又想,自己该怎么感谢杨博文,但这些对于杨博文来说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他为了避免尴尬,晚上趁着家里人都睡着了,借着微弱的着月色偷偷的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着微笑。
镜子映照出嘴角轻轻翘起的弧度,眼睛像是天上的月牙一般,皎洁的月光洒在脸颊上,镜中的少年好似比天上的星星还耀眼。
铃声响起,下课了,同学们一个个的都飞奔出去。唯独张桂源穿梭在学校的走廊里寻找着杨博文的身影。
终于,他看到了杨博文,他清了清嗓子,挂上对着镜子练习了一遍又一遍的微笑,拍了拍杨博文的肩,在杨博文回头的时候顺势递上那把借给他的伞。
“同学,这是你借我的伞”
“谢谢你,你不去吃饭吗?”
“要不我请你?”
“我请你吧,就算是还你昨天借我伞的人情了”
张桂源带着杨博文走在小路上,阳光透过层层树叶,阳光照射在小路上,绿化带里草丛里的一颗颗水珠,不难看出一场雨在不久之前来过。阳光透过层层树叶,在小路上撒下斑驳的影子,与少年的影子交织。
“这个马路过了就到了”
张桂源又装出一个甜甜的笑,朝着对面的面馆指了指。杨博文的视线朝着张桂源指的方向看去,店面不是很大,20平左右。
小店的生意并不火热,只有零星几个顾客。杨博文看着眼前被雨水洗涤过富有诗意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晰。
杨博文其实一直热爱写作,但是因为他实在拗不过家里,所以只能顺着他们的意选了理科。
其实他在理科班也并不算差,只是他觉得写作更能去体会这个世界的一切,世间万物在他笔下像是有了属于自己的灵魂一般,在笔尖翩翩起舞。
“发什么呆呢?”
张桂源轻拍了一下杨博文的肩,杨博文回过神来表示并没有什么
“小伙子又过来吃饭啊”张桂源经常过来吃饭,自然而然就和老板熟悉了起来。“这是你朋友?”“同学”
两人都保持沉默,杨博文率先开口打破僵局“你想去哪个大学?”“暂时没想好,所211吧”场面又一度陷入尴尬,这次他们默契的都没有开口,这顿饭就这么潦草的结束了。
杨博文也许是觉得第一次和张桂源出来就这样,似乎有点冷漠,毕竟是张桂源请他吃的饭。张桂源也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别人借了他伞。两人都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和对方说两句。
说来也巧,明明对对方一点都不了解,也没有过任何交集,两人却不约而同的问
“一起回去吗?”
两人相视一笑,沿着来时的小路往回走。一路上他们聊了很多,喜欢什么电影,喜欢听什么类型的歌,喜欢看什么书……
此时此刻的张桂源和杨博文印象里的判若两人。在杨博文的印象里,张桂源应该是一个性格孤僻且不好相处的学霸,身边没什么朋友,天天与枯燥的数学大题相伴,毕竟这很符合他对学霸的刻板印象。
其实张桂源的身边的确没有什么朋友,可能是因为遭受的背叛多了,但他本人给出的见解是:朋友会欺骗你,但是分数不会。
但这些话他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因为只要没有交流别人就永远不会知道他的一切想法。
对于爱情,他听到的每一句情话几乎都和永远,永恒等等有关,他觉得所谓的永远,只不过是他们对于当下炽热爱情的形容词。
张桂源始终不能理解杨博文为什么要交那么多朋友,还有他不怕被背刺吗……反正关于人际关系的事他总会以各种理由回避,也不愿提起。
但杨博文不这么觉得,世界那么多人,总有一个人是为你付出真心的,无论是家人,朋友,友情、亲情,还是爱情……
杨博文就是这样无所顾忌,所以他经常主动找别人聊天,来带新的环境也能很快就融入集体,人缘是公认的好,几乎所有人都能和他成为朋友。
但是与张桂源这样的人对话是第一次,他有写日记的习惯,便把这些写进了日记,成为了他和张桂源故事的开篇。
日历一天天的翻,日子也一天天的过。时间随着日历上数字流逝,虽然已经入秋,但是烈日依旧高高的悬挂在天上,空调因为燥热的天气始终打不下来,只剩天花板上四个可怜的电风扇吱吱呀呀的转着,同学们也不免得有些烦躁。
“哎呀,为什么要换位置”
“卧槽,烦死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高中的午休本该是安静的,但是换位置的消息打破了原本的平静,引爆了整个班级,讨论声不绝于耳。
可谓说几家欢喜几家愁,张桂源还是和平日里没有什么区别,对他来说班里没有关系特别好的,也没有特别聊得来的,所以不怎么在意。但一般在这个时候杨博文往往契机和别人搞好关系。
张桂源唯一的愿望就是新同桌不要太吵,毕竟没人想引起老师注意。嘈杂的教室渐渐平静了下来,张桂源也到了他的新位置——窗边,实话说,这是个不错的位置。
叶书,他的新同桌,在班里出了名人缘好,不管是谁都能聊起来。张桂源对这些并不感兴趣,只是一味地想着怎么准确的记住每一个单词,虽然他总成绩还可以,但英语成绩总达不到理想分数。
虽然已经入秋了,天气却依旧不见转凉。在一片哀嚎声中,迎来了体育课,张桂源敢保证没有人喜欢跑800,1000米,至少他们班没有。
就连平时无论干什么都十分积极的杨博文都显得不情不愿,他明显的放慢了脚下的步伐,目光游离不定。
杨博文和他的那群好兄弟朝着操场慢悠悠的走过来,每个人似乎都在说些什么,无非是有关天气太热,又要跑步的怨言。
班里的女生都成群结队的,男生普遍和他们的好兄弟一起走,只有张桂源一个人落单,他不愿被别人当做怪胎,躲避着所有人的视线快步向操场走去。
哨声响起,所有人都冲了出去,为了少跑几步,大家拼了命的抢占内道。跑完了第一圈后,同学们逐渐拉开了距离,一小部分的同学已经开始体力不支,很不幸,张桂源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体育一直不好,和他的成绩成反比,在他眼里,自己的运动细胞几乎没有,就算有,也只能称作“运动细菌”。
此时他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我再也不要跑1000了。但脚下的步伐并没有减慢,他想过要不要直接放弃,走向终点。但嘴里的腥甜不免令人清醒,但步伐却越来越慢,双腿像灌了铅一样,一步比一步沉重。
最终他还是停了下来,大口喘着粗气,总之他的体育真的算不上好。
最终还是没及格,在他看来这是意料之中的,毕竟中间走了那么久,能及格算见鬼了。
而杨博文和他相反,全班第一,这是理所应当的,他的体育和他的人缘一样,出了名的好。
“你还好吗?”
这个熟悉的声音,好像是那个雨天借给他伞的人。张桂源抬头朝着声音的源头看去,果然,不出意外的声音的源头的确是杨博文,但是杨博文的帮助令他感到无比意外。
“我……我没事”
张桂源嘴硬的回答道,他把头低下,直到完全避开杨博文的视线。他不希望被别人发现自己狼狈的一面。
从小到大他就是家长口中“别人的孩子”。他其实并不喜欢这些夸赞,他喜欢音乐,他向往自由。
但每当他向父母提出想学音乐的时候,父母总是用“好好读书才是你的职责,别一天到晚想着些有的没的”来反驳他,一旦他表达出一丝不满,他们总是用“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经典的话作为回应。
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张桂源在平日里表现出彻底对学音乐这条路死心的时候。
“真的吗?”
可是杨博文不觉得张桂源真的没事,听到这句话的张桂源几乎是下意识的抬起头来给了杨博文一个微笑,但飘忽的眼神还是出卖了他。
杨博文还是坚持要送他去医务室,张桂源又找了几句话回避他,经过一番纠缠,张桂源的体力也恢复了不少,便朝他摆了手,表示自己没事,杨博文也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