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空寰的想法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哲学 

12.个人拙见:鹊桥无仙

空寰的想法

他深爱着那个女孩

可是,不再朝朝暮暮

但他从未放弃

当他来到那个女孩的城市,期望着能够朝朝暮暮时

却发现了另一个更完美的“他”出现在他的眼前

只是笑着,就看着他

他好像明白了什么,竟然也只是笑

只是笑的更激烈罢了

眼睛也笑出了眼泪

后记:作者创作这个片段的时候,看了非常多的伤感视频,这里非常感谢这些伤感视频给作者以经验和灵感,得以让此凝聚成一首诗。

不过,在先前给我朋友看时,有人说,这大抵是错误的答案,故像刀子一样要直击内心了。

可在我看来,并不是的。

我似乎还记得一个哲学的故事,大抵,是有关于苏格拉底告诉弟子的一节课。内容好像是要让他们在麦地里找出一只最好的麦穗。

不过现在,我却觉得这个他是幸运的。

因为,他或许只在麦地的一边,亦或者是在中央处吧,至少前方依然是会有很多麦穗的。

然后,我却又想起了柏拉图式恋爱,这一名词在如今却有不少人知道,但是仍然停留在形式上。甚至有些是将其曲解为过度的。

所以,创作这一作品在一定细节上是尝试对于柏拉图式恋爱的一种重申,毕竟这一方面要随着时代做新的诠释,而不能让他异化下去;除此之外,这一作品的内容上面虽然取材于现实,但其实更多的不是讽刺于现实,而是直接面向于一种恶性的主观,或许更应该说的严肃点,严重点应该是阴谋;还有,就是这一作品。实际上对于人物的褒扬应该是鲜明的,所以在主旨方面,作者也是自然设计过了;此外,作者实际上最近在研究虚拟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存在主义,悲观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这些可能有点消极的学说啊,所以作者可能会受到这一部分学说的影响,于是呢,在设计的过程中,做着或多或少的又设计了一些有关他们的意象或者是一些主旨内涵吧,不过这么看来的话,其实刚刚上面提到的似乎是多有的。最后,还是想说的,那就是这个作品不像往常一样,批判的非常具体,更多的应该归类于讽刺去了。尤其需要注意对于人物做法这一方面的分析,哪些人物做法都是具体的,哪些人物做法是作者刻意去抽象的...

那么上述就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至于解读,应该就不会过太过度了。

再次后记:作者跟朋友讨论之后发现,或许作者的意图还是不够明确,仍然出现了过度解读的情况。

所以又打算写一个再次后记。

有人认为,作者对于柏拉图式恋爱的重申与证明就是恢复其本质,这其实确实看起来是没有什么不对的理由的。不过,当他给出理由是因为对方有一个更好的他的时候,我确实也得大笑了。

作者对于柏拉图式恋爱的重申,其实更多的应该在于认清个人的灵魂。这一点解读其实完全就是告诉读者了,甚至有些过于直白,会使之失去艺术的内涵了。但如果不说,就容易被过度解读,要么就是解读不到,所以还是决定说出来。

同时,似乎在后记中,我最后提到的却往往是人们所不注意的地方。

就这么说吧,文章中有两个他,前者是思念朝朝暮暮的,后者却是忽然出现的。如果学过一些哲学的知识,或许应该可以联想,最后者的出现几乎是孤立,几乎是形而上学的,怎么出来的?

所以这个时候我却要说文章的合理了,自然,如果想让文章合理,这一后者如果是形而上学般出现的,那这样的解读我觉得却可以停止了。因为作者本人毕竟还是唯物论的学习者,至于唯心论的解读,作者其实是有些反感的如果一定要解读,那便去解读吧,那可能会往往偏离文章的本意。

从而注意人物,要注意人物的行为,如果直接忽略,或许会错过很多内涵。

所以又要注意人物的行为,那么就应该先判定这个行为被设计的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在明处还是在暗处呢?这或许都值得去考虑。

还有,虽然作者设计了一些存在主义、悲观现实主义等等,也的确承认了这个影响,但是这应该是在上面全都分析完之后再去关注的,如果顺序跌倒,可能还会导致主次不分明:该有的内涵过于肤浅,不该有的内涵,却又过度了。

所以就后记到这里吧。

上一章 3.小说:几篇微小说 空寰的想法最新章节 下一章 10.具体批判:无鹊无桥;谋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