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梦》
我想我大抵是病了
以至于我无法理解
一个人名义上与一个现实的人结婚,但实际上喜欢的仍然是虚拟的角色
我却觉得这大抵是虚伪至极
那些所谓的梦男梦女
估摸着是现实无法接受吧,所以他要找一些虚妄的,填补自己的空虚
所以却愈发的虚妄
于是,我是觉得这平白无故的空虚,到底是他们溺死的地方
有些甚至更加荒诞,以至于要抛弃人类的自身
似乎是有强迫症似的,不完美便是要抛弃了
可虚拟本身其不存在,便是其不完美,他们却丝毫不在意
直直说着现实的规避
是最后借着自己喜爱的虚拟谋杀了自己
确使我大笑,而笑不止了
似乎这虚妄的一切,明天便会毁灭
可他们还紧握着,等待着他们赐下最后一剑
却又认为是神圣的仪式,是超脱于世俗了
我却要大笑,却要继续笑下去
他们似乎放弃了人类本身的实在,如果看上去
我倒是认为这是侮辱人类之名了
估计是没有勇敢的人吧!
他们又以积极的夸大
让避,变逃
他们一些故莫是无罪
却都匿于梦,溺于朦
勇敢的人,却难在梦中
于是,无勇敢的人
却有好的梦
后记:作者写这篇文章实际上更多的是在于批判亚文化。而其视角实质上是明显的:从存在主义视角
前面的语段作者实质上是进行全面批判,所以情绪化是严重的。不过一定要作者自评的话,其实觉得前面那一段的描述其实更贴近于控诉,也是为下文拟定罪名而做起铺垫。最重要的是,注意条件:是“溺”。
也就是将近完全沉迷以至于完全与现实世界隔绝的一类人。
甚至对于后文所描述的一些,“又以积极的扩大”这样类似于矛盾的语句,其实有着别的新意,所以这里需要后继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又以积极的扩大,实质上是省略了“作用”,也就是作者本来是想写“又以积极的作用扩大”。从上文下文来连接,其实就是要描写一类人群的选择性忽视。而,又为后面从一定程度的规避现实,变成彻底逃避现实,做了一个前置条件。
除此之外,这有可能引发争议和矛盾的地方应该在于“他们一些故莫是无罪”这一处。不过实际上“故莫”更偏向于“所以没有”词义。连起来,也就是指这类条件的群体,他们中的一些所以(上文所言述的彻底逃避现实)没有是无罪的。而这个罪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上文所说的:“侮辱人类之名”
如果有读者认为“侮辱人类之名”可能过于夸大,其实并不必然。因为如果从独立的主体,应对现实和面对虚无荒谬的态度也就是(偏向于积极的)存在主义的视角下来看,其实侮辱人类之名这一“名”却往往是面对虚无的崇高姿态。而作者将其进一步具体化为:“勇敢”
所以最后,其实想说的是,这篇文章更偏向于作者通过存在主义对于亚文化的一些批判。毕竟只是文学创作,而非偏向于社会研究。所以目的更多在于讨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