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回到公寓,她迫不及待地给张凌赫打视频电话。
屏幕那头的他似乎还在书房,背后是熟悉的书架。
看到她的脸,他放下手中的文件,眉眼柔和下来。
张凌赫“第一天感觉怎么样?我的大学生。”
他笑着问,语调轻松。
温妤盘腿坐在沙发上,怀里抱着个抱枕,眼睛亮晶晶地跟他分享一天的见闻:
有趣的老师、有挑战的作业、还有课堂上那次小小的“成功”。
她说得有些兴奋,脸颊泛着红晕,比手画脚的样子,像个终于找到糖果的孩子。
张凌赫耐心地听着,不时插话问些细节,或者给出几句鼓励。
张凌赫“看来我们小鱼如鱼得水了。”
他看着她眉飞色舞的样子,眼底是藏不住的欣慰。
温妤“也没有啦…”
温妤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随即又想起什么,小声说。
温妤“就是食堂的饭没有你做的好吃。”
屏幕那头的男人低笑出声,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磁性的共振。
张凌赫“想吃了?周末回来给你做。”
张凌赫“或者…我明天中午让人给你送过去?”
温妤“不用不用。”
温妤连忙摆手。
温妤“太麻烦了,我可以的!”
温妤“就是随口一说。”
她不想让自己显得太娇气,也不想事事依赖他。
张凌赫看穿她的心思,笑了笑,没再坚持,转而问起她公寓的供暖和热水情况,细致周到一如往常。
挂了视频,温妤躺在沙发上,心里暖洋洋的。
独立生活的第一天,比她想象中要顺利,而知道远方有个人在默默支持和牵挂,让这份独立变得更加有底气。
然而,挑战很快接踵而至。
设计专业的作业量远比她想象的大,尤其是需要动手和实践的部分。
一周后,老师布置了一个小型创意模型制作的作业,要求用废弃材料表达一个概念。
温妤构思了一个关于“破碎与重建”的想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胶水粘不牢,结构立不稳,材料切割得歪歪扭扭。
她在公寓的小客厅里折腾到深夜,面对着一桌狼藉和那个怎么看怎么丑陋的半成品,挫败感像潮水般涌来。
她拿起手机,下意识想给张凌赫打电话求助。但手指悬在拨号键上,又停住了。
她想起他说的,“你比你自己想象的,要勇敢得多”。
如果连这点困难都要依赖他,那她的独立岂不是个笑话。
她放下手机,深吸一口气,打开教学视频,一点点研究粘合技巧和结构力学的基础知识。
夜深人静,只有台灯发出温暖的光晕,映照着她专注而倔强的侧脸。
第二天是周五,温妤顶着淡淡的黑眼圈去上课,交上了那个虽然粗糙但总算完成的模型。
老师点评时,指出了许多技术上的不足,但也肯定了她概念的独特性。
下课后,几个同组的同学围过来,好奇地问她是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
温妤有些意外,还是小声地和她们交流起来。这是她第一次真正和同学有了学习上的互动。
——————

·兔谢谢宝宝的支持~
·兔加更(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