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玉轩的烛火彻夜未熄。
次日清晨,天光微亮,甄嬛与沈眉庄已端坐于协理六宫的偏殿。
殿内陈设简单,一叠叠待阅的宫务卷宗堆在案头,散发着陈旧的墨香。
“这是各宫冬日份例的炭火用度单子。”
沈眉庄将一本册子推到甄嬛面前,眉尖轻蹙,“内务府报上来,说今年木炭短缺,各宫份例都要削减三成。
可翊坤宫和延禧宫的用度,反倒比往年还多。”
甄嬛翻开册子,指尖划过那几个刺目的数字。
她未说话,只抬眼看向眉庄。
二人心照不宣。这是华妃上任后的第一个下马威。
削减旁人,独厚自己和安陵容。
“这事若依着规矩办,势必得罪华妃。若依着华妃,又会惹得各宫怨声载道。”
沈眉庄的声音里透着一股为难,但眼神却清明冷静,“妹妹看,该如何是好?”
甄嬛合上册子,嘴角噙着一抹极淡的笑意。
“姐姐说得是,此事棘手,凭你我二人,怕是担待不起。华妃娘娘如今总揽六宫,这等大事,理应由她定夺。”
她起身,理了理衣袖。“走吧,姐姐。我们去翊坤宫,向华妃娘娘请示。”
沈眉庄会意,也站起身。“妹妹说的是,理当如此。”
她们故意将这个烫手山芋,亲手奉上。
翊坤宫内,暖香浮动,奢华更胜往昔。
华妃斜倚在铺着金丝软垫的榻上,任由宫女为她新制的凤仙花汁染着指甲,一旁的安陵容正低眉顺眼地为她剥着橘子。
“什么事值得你们二人一大早联袂而来?”华妃掀起眼皮,语气懒散中带着一丝傲慢。
甄嬛将炭火的册子呈上,由颂芝递了过去。
“回娘娘,这是今年冬日各宫的炭火份例。内务府说用度紧张,需做裁减。
只是这裁减的法子,嫔妾与眉姐姐不敢擅专,特来请娘娘示下。”
华妃随意翻了两页,便将册子扔在了一边,发出一声轻响。
“这点小事也来烦本宫?”
她挑眉,目光扫过甄嬛和沈眉庄,“皇后病着,本宫代掌凤印,自然要为皇上分忧,为后宫立好规矩。
既然木炭短缺,那就从那些份位低的开始减。”
她顿了顿,眼神变得刻薄。
“至于那些常年见不着皇上的人,身子骨想来康健得很,用不着那么多炭火取暖。
份例减半吧,也好为宫里省些开支。”
此言一出,殿内鸦雀无声。
份位低的、不得宠的,几乎涵盖了后宫大半的嫔妃。
份例减半,这个冬天要如何熬过去?
“娘娘英明。”安陵容适时地递上一瓣橘子,柔声道,“娘娘勤俭持家,事事为皇上考量,实乃六宫之福。
不像有些人,只会拿着鸡毛蒜皮的小事来烦扰娘娘。”
她的话像一根针,刺向甄嬛二人。
甄嬛垂下眼帘,掩去眸中的冷光。“娘娘说的是。只是……此事涉及各宫,若无明文懿旨,怕是底下人执行起来会有异议。”
“怎么?你是质疑本宫的决定?”
华妃坐直了身子,凤眼一眯,威压顿生。
“嫔妾不敢。”甄嬛福了福身,“嫔妾是想,娘娘的懿旨金口玉言,不若直接行文,加盖凤印,昭告六宫。
如此一来,既能彰显娘娘协理六宫的威严,也能让众人心服口服,不敢再生事端。”
她这是在“捧杀”。将华妃的苛政,用“威严”二字包装起来,逼着她落在实处,留下白纸黑字的证据。
华妃果然受用,她最在乎的便是威严与体面。
“莞贵人说的有理。”她扬起下巴,对颂芝吩咐道,“就照莞贵人说的办。
拟旨,盖印,让所有人都知道,如今这后宫,是谁在当家。”
“是。”颂芝领命而去。
甄嬛与沈眉庄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躬身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