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糖的蛋糕,口感清甜不腻,松软的胚体裹着轻盈的奶油和新鲜芒果粒,味道恰到好处。他们坐在餐桌两边,安静地分食着那一小块蛋糕,气氛不再紧绷,却也没有立刻恢复到从前的亲昵,像是一首中断后重新开始的乐曲,需要时间找回最初的和谐韵律。
唐禹吃得有些心不在焉,目光总是忍不住飘向宋予珊,带着小心翼翼的观察,像是在确认这一切不是梦境。每次宋予珊抬眼,他又会迅速低下头,耳根微红,用叉子戳着盘子里的蛋糕屑。
“很好吃。”宋予珊放下叉子,打破了沉默。
唐禹立刻抬头,眼睛亮了起来,像是被夸奖的小朋友:“真的吗?糖度合适吗?水果会不会酸?”
“合适,不酸。”宋予珊看着他瞬间鲜活起来的神情,心底最后那点冰碴似乎也融化成了温水。他还是那个他,会因为一句简单的肯定而欢欣鼓舞。
吃完蛋糕,唐禹主动收拾了餐具,在厨房清洗干净,动作利落。做完这一切,他擦干手,站在客厅中央,又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我……我该走了。”他看了一眼时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留恋。
宋予珊的脚踝还不方便移动,她坐在沙发上,点了点头:“路上小心。”
唐禹走到门口,手握住门把,却又停下。他转过身,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目光沉静而认真地看向宋予珊:“姐姐,我知道说再多道歉都显得苍白。以后……你看我行动,可以吗?”
他没有祈求立刻恢复关系,没有得寸进尺,只是给出了一个承诺,一个将评判权完全交到她手中的姿态。
宋予珊迎着他的目光,片刻后,轻轻“嗯”了一声。
这一个简单的音节,让唐禹的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弯起,勾勒出一个干净又温柔的弧度。他打开门,再次道别:“姐姐再见,记得按时用药。”
门轻轻合上。
公寓里再次安静下来,但这一次,宋予珊没有感到之前的冰冷和空寂。空气里残留着蛋糕的甜香,和他身上淡淡的、令人安心的气息。她靠在沙发里,看着自己受伤的脚踝,上面细致的绷带提醒着他沉默的守护。那些被怀疑和愤怒掩盖的细节,此刻清晰地浮现出来——他记得她所有喜好,并非只是为了讨好,而是真正融入了照顾她的日常;他的眼泪和慌张,也并非全是表演,更多的是害怕失去她的无措。
或许,真心与方式,本就是一首复杂的复调音乐。主旋律是真实的情感,而那些看似“算计”的行为,不过是青涩笨拙的伴奏声部。她之前只听到了伴奏里的不和谐音,却忽略了主旋律的赤诚。
接下来的日子,唐禹严格遵循着他的“行动”准则。
他不再每天发来密集的信息,但会在天气突变时,发来简短的提醒:“姐姐,下午有雨,记得带伞。”附上一张乌云压境的天空照片,是他自己拍的。
他会在宋予珊脚伤需要复查时,提前查好医院附近停车难的信息,和预约流程的注意事项,整理成简洁的文字发给她,末尾加上一句:“如果需要,我可以当司机,随叫随到。”(但他没有主动提出陪同,将选择权留给了她。)
他偶尔会分享一些照片,不再是刻意迎合她喜好的风景,而是他生活中的碎片——晨跑时遇到的粘人流浪猫,学校图书馆窗外如火如荼的晚霞,甚至是他失败了好几次才做成功的、造型有点丑的卡通饼干,配文:“看来在烘焙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小猫挠头.jpg)”
这些分享,不再带有任何目的性,更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倾诉,一种将他自己的生活,缓慢而真诚地铺陈给她看的姿态。
宋予珊很少回复,但每条都会看。她看着这些点点滴滴,仿佛能看到那个高大清冷的男孩,在努力剥去之前那些笨拙的伪装后,更加真实、也更加生动的生活轨迹。他不再只是一个“完美”的追求者,而是一个会失败、会分享琐碎、会默默关心她的、活生生的人。
她的心防,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行动”中,进一步软化。
一天晚上,宋予珊因为一个合作案子的细节问题,心情有些烦躁。她习惯性地想找人聊聊,手指在通讯录滑动,最终却停在了那个已经被她移出黑名单的名字上。
她犹豫了很久,发过去一条信息:「在忙吗?」
几乎是信息送达的瞬间,她的手机就响了起来。是唐禹打来的。
她接起。
“姐姐?”他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背景音很安静,带着一点小心翼翼的询问,“我刚从图书馆出来,不忙。你怎么了?”他甚至没有寒暄,就直接捕捉到了她情绪的不对。
这份敏锐的洞察,依旧存在,但不再让她感到被窥视,反而生出一种被懂得的慰藉。
宋予珊没有具体说什么事,只是含糊地说:“有点烦。”
“那我唱首歌给你听?”他自然地接话,就像上次那样。
“嗯。”
电话那头传来衣物窸窣的声音,他似乎找了个地方坐下。然后,清冽的吉他前奏响起,不是上次那首民谣,而是一首旋律更轻快、带着些许释然意味的外文歌曲。他的嗓音低柔地吟唱着,像夜晚的微风,轻轻拂过心头的焦躁。
他没有问为什么烦,没有给任何建议,只是用他最好的方式,提供着一处情绪的避风港。
歌声停止时,宋予珊心里的那点烦闷已经散了大半。
“谢谢。”她说。
“姐姐开心一点就好。”他声音里带着笑意,顿了顿,又补充道,“不管发生什么,我……我都在的。”
这句承诺,比任何华丽的誓言都更有力量。
挂了电话,宋予珊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内心一片宁静。那首中断的乐曲,似乎正在重新谱写出更丰富、更真实的复调旋律。主旋律依旧是他赤诚的喜欢,而伴奏,不再是他笨拙的算计,而是他沉默的守护、细心的关怀和此刻“我在”的坚定。
破碎的信任,在时间和行动的滋养下,如同被细心粘合的瓷器,虽然裂痕或许依稀可见,但本身,已经重新变得坚固,甚至因为这段修复的过程,拥有了更独特的纹理。
她知道,他们之间,快要和好了。不是回到过去那个由他单方面构筑的、看似完美的关系,而是走向一个更加真实、更加成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