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捻着佛珠,见弘晏对答如流,少有的被考教而无怯意,童声朗朗,便笑着逗他:“倒是聪慧,见了朕也不害怕,是为何?”
弘晏小手攥着衣角,仰起脸来,眉眼间尽是父母的有点,粉雕玉琢的。
他脆生生回道:“孙儿是皇祖父的亲孙子,又没做坏事,为何要怕?”
这话逗得康熙抚掌大笑,指腹轻轻点了点他的额头:“说得好!那方才怎么要偷偷看朕?”
“回皇祖父,阿玛常跟孙儿说您的事迹,说您是大清的巴图鲁,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孙儿心里敬着您,就看看英雄长什么样。”
到底是出生的晚,等他能在宫宴上活跃时,康熙已经不怎么在年幼的孙儿了,多是远望着看不真切。
康熙目光落向胤禛,带着几分探究的笑意,小四素来内敛,倒是不知是这么教导孩子的。
胤禛此刻耳尖却微微泛红,垂眸低声道:“让皇阿玛见笑了。儿的嫡子来的晚,幼时宠的顽劣了些,总缠着要听故事。儿臣想着,史书上的事迹,也不及皇阿玛……”
诚恳的叙述,让康熙眼底的笑意更浓,对于父子两很是满意,尤其是弘晏,以他的阅历一眼便能看透。
小孙儿方才眼里的孺慕与崇拜,那般纯粹热烈,绝不是能装出来的。
虽年幼,透着股未经世事的赤子气,却能看出是被精心教养着长大的,聪慧机灵大气。
方才考教时,即便观点带着孩童的稚嫩,却也有几分自己的想法,不由得有了点想法:这孩子,养得好。
“不错!”康熙赞了一声,在瞥见闪躲松了口气的弘时,两相对比,高下立判。“不过你年岁也不小,子嗣还是有些少了!”
宜修款款请罪,胤禛不好意思的认错,大多是忙于公务,福晋管家极好,并且几个月前才来了个小儿子。
康熙眉头微微舒缓,是否为真查查就知道了,抬手道:“起来吧!”
之后的相处,一家人陪着老爷子,有弘晏活跃氛围,让他心情极好的享受天伦之乐。
之后依依不舍的回畅春园,还交代胤禛好好教导,等小家伙去了上书房,约好以课业掩藏书信交流。
这么迂回,也是担心其他人盯上弘晏,使手段让他半路夭折……帝王也有顾虑,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数月后小选,内务府往雍亲王府又送进两位格格,胤禛自然是要体察圣意,但也没忘了安抚爱妻和宠妾。
"可惜小宜身子不好,若是你我夫妻还能添个嫡子..."他晚间歇在正院时轻叹,映得他神色添了几分怅然,终是轻叹出声,"到底可惜了。"
宜修唇畔的笑意凝了凝,旋即又绽开更柔和的弧度:“爷不必叹惋,能有弘晏这么个聪慧懂事的孩子在膝下,已是上天垂怜。”
想着宜修的身体,胤禛也没那么可惜了,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也松快起来:“小宜说得在理!有弘晏便够了。”
等去外院忙碌政务,宜修气的账本也不想看了,让心腹安排去玉颜阁做美容放松。
老登说话不好听,自有回将好听话的来哄,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