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寒锋映月
本书标签: 古代  男女双强  相爱相杀 

急智应对,旧伤示人

寒锋映月

萧寒的问题,如同冰冷的刀锋,紧贴着冷凝(陈默)喉咙划过。帐内刚刚因策略被采纳而产生的些许缓和气氛,瞬间荡然无存。

她的大脑飞速运转,冷汗几乎要浸透内衫。对一个“南郡流民”而言,如此深入的戎族情报,确实无法用“道听途说”或“饱读兵书”来搪塞。

电光火石间,一个大胆而凄惨的借口在她心中成形。她脸上适时地浮现出巨大的挣扎、痛苦,以及一丝被触及伤疤的屈辱,眼神都黯淡了几分,垂在身侧的手微微握紧,指节泛白。

“大将军明察……”她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难以启齿的艰涩,“陈某……并非有意隐瞒。只是……此事关乎陈某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

她抬起头,眼中带着真实的痛楚(这痛楚源于真实的国仇家恨与自身遭遇,此刻恰好利用),迎上萧寒探究的目光:“陈某……并非一直流落南郡。幼时,家乡遭戎族流寇洗劫,父母皆亡,陈某……曾被掳至戎族部落为奴,长达数年。”

她语速缓慢,每一个字都像是从齿缝间挤出,营造出极强的真实感。

“在那段日子里,每日所见,皆是戎族的抢掠、厮杀,以及……各部族之间的倾轧与龃龉。为了活下去,不得不仔细观察,拼命记住他们的习性、弱点、乃至内部纷争。那些记忆……如同烙印……”她适时地停顿,深吸一口气,仿佛在平复翻涌的情绪,“离开后,陈某辗转至南郡,那段经历……实不愿再提,故而此前未曾禀明大将军。至于兵书,确是后来偷学,只为将那些零碎的记忆,梳理成有用的东西。”

她这番说辞,半真半假。真的部分是她对戎族的了解确实源自深入的“观察”(作为宁国北境统帅),假的是她的身份和经历。但将了解途径归结于“为奴”的悲惨遭遇,既能解释情报来源,又能博取同情,降低进一步探究的可能,可谓险中求稳。

萧寒凝视着她,目光锐利如鹰,似乎在判断她话语中的真伪。帐内陷入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

良久,就在冷凝感觉心脏快要跳出胸腔时,萧寒终于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原来如此。”他没有说信,也没有说不信。

他站起身,走到她面前,高大的身影带来无形的压迫感。“过去的经历,是耻辱,也是财富。”他淡淡道,“你能从中汲取力量,化为己用,是你的本事。本王不问过往,只看今朝。你既熟悉戎族,日后有关戎族的事务,你需多费心。”

“属下……遵命。”冷凝低头应道,心中暗暗松了口气,这一关,似乎暂时过去了。

“昨夜之事,”萧寒话题一转,回到刺杀事件上,“尚无头绪。军营重地,竟混入如此宵小,是本王疏忽。你近日出入,多加小心。本王会加派人手护卫你帐外。”

“谢大将军。”冷凝感激道,心中却明镜似的。这护卫,名为保护,实为监视。萧寒对她的疑心,并未因方才的解释而完全消除。

接下来的几日,风平浪静。刺杀事件仿佛石沉大海,再无线索。陈默在赵冉手下兢兢业业地处理着粮草文书,偶尔就戎族动向提出一些谨慎的建议,逐渐在军中站稳了脚跟,至少表面上,无人再敢轻易挑衅。

然而,冷凝深知,平静之下必有暗涌。她通过“影阁”得知,宁国那边,王崇明对她的“清算”正在加剧,她的几名铁杆旧部已被下狱。而越国大营内,赵冉对她的态度依旧不阴不阳,那幕后黑手也绝不可能就此罢休。

这日,她奉命将一批核对好的粮草调度文书送往赵冉的书房。赵冉不在,她将文书放在桌案上,正欲离开,眼角余光却瞥见桌案一角,压着一封只露出一角的信函,那信函的右下角,有一个极其隐晦的、以朱砂绘制的飞鸟标记!

冷凝瞳孔猛地一缩!这个标记,她认得!这是宁国太师府圈养的死士——“夜枭”联络时使用的暗记!

太师!竟然是太师!

王崇明是太傅的人,而“绝影”听命于皇帝,如今又出现了太师的“夜枭”标记!构陷她“通敌叛国”的,难道是一个由皇帝默许、太傅出面、太师暗中协助的联合阵营?!

他们为何要如此不惜代价地除去她“凌云”?仅仅因为功高震主?

巨大的震惊与寒意瞬间席卷了她。她强迫自己移开目光,不动声色地退出书房,心中却已掀起滔天巨浪。

原来,她的敌人,远不止在宁国朝堂,更渗透到了这越国军营!赵冉……他与宁国太师,又是什么关系?

那惊鸿一瞥的“夜枭”标记,如同拼图上最关键的一块,将分散的线索串联起来,指向一个更庞大、更可怕的阴谋。

冷凝感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从四面八方收紧。她孤身深陷敌营,外有戎族虎视,内有赵冉等不明敌友者,朝堂有联合阵营欲置她于死地,身边还有萧寒这头捉摸不透的雄狮。

她的下一步,该如何走?这“夜枭”标记的出现,是偶然,还是有人故意让她看到?

作者说:

“夜枭”标记的出现揭示了怎样的惊天阴谋?赵冉是否已投靠宁国太师?萧寒对这一切是否有所察觉?冷凝要如何利用这条意外获得的线索,在绝境中反击?

上一章 暗夜惊魂,将计就计 寒锋映月最新章节 下一章 蛛丝马迹,将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