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第三年的某个周末,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像极了他早期舞台上的灯光设计。她窝在沙发里,翻看着一本泛黄的相册,里面夹着他刚出道时的剪报、她去看他演唱会时攥皱的门票根,还有两人初遇时,那张被他悄悄藏起来的、她抱着向日葵的拍立得照片。
他刚从工作室回来,身上还带着颜料和松节油的味道,径直走到她身边坐下,自然而然地将头枕在她腿上。“在看什么?”他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伸手去够相册,指尖却先触到了她的发梢。
“看我们是怎么‘修炼’到今天的。”她笑着把相册递给他,指尖点了点其中一张照片——那是他们第一次公开同框,在一个公益晚会上,他作为表演嘉宾,她作为志愿者,在后台匆匆合的影。照片里的他还带着少年人的清瘦,她则因为紧张,笑容有些僵硬,可两人的目光撞在一起时,却藏着连自己都未察觉的柔软。
他指尖摩挲着照片边缘,眼底漾开怀念的笑意:“那时候我总觉得,爱要像舞台上的表演,得够热烈、够夺目,才能被记住。”
“现在呢?”她顺着他的头发,一下下梳理着。
“现在啊,”他侧过脸,鼻尖蹭了蹭她的掌心,像只撒娇的猫,“觉得爱该像这阳光,不声不响,却能把每个褶皱都晒得暖烘烘的。”
他忽然直起身,从身后的画架上取下一幅未完成的画。画布上,是一个寻常的清晨场景:她穿着他的宽大衬衫,站在厨房煎蛋,阳光从窗户洒进来,给她周身镀上一层绒绒的金边,而他自己,则坐在餐桌旁,举着相机偷拍她,镜头里的倒影,是他含笑的眼睛。
“你看,”他把画转过来,献宝似的递给她,“我现在喜欢画这些‘不耀眼’的时刻。舞台上的光再美,也不如你煎蛋时,油星溅起来的光;聚光灯再亮,也不如你看我时,眼睛里的光。”
她看着画布上的细节,眼眶微微发热。煎锅的把手、他相机的品牌、甚至她衬衫上沾的一点面粉,都被他细细描摹出来。那些被时光揉碎在日常里的瞬间,此刻在画布上,成了最动人的风景。
“所以,”他忽然握住她的手,眼神认真得像在舞台上对她告白,“以后我的画展,主题就叫‘人间烟火’好不好?主角只有一个,就是你。”
她没说话,只是俯下身,用力抱住他,把脸埋在他颈窝,闷闷地笑。笑声里,有眼泪的湿热,也有心脏被填满的滚烫。
窗外的阳光依旧静好,屋里的画架旁,爱意在油彩的香气里,和着时光的温柔,静静流淌,回响成一首永不谢幕的歌。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剧情,却在每一个平凡的褶皱里,都藏着独属于彼此的、闪闪发光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