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潮声把手机从耳边拿开,随手按掉了那通未接的语音电话。他站了两秒,转身就朝电梯走去。深灰色西装下摆随着脚步轻轻晃动,领带夹上那只小小的海豚,在走廊灯光下一闪一亮。
虚拟演播厅在B2层,监控台前已经围了三个人。凌音坐在最中间的位置,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快得几乎留下残影。一滴汗顺着她的太阳穴滑下来,在下巴尖悬了一瞬,然后“啪”地一声落在黑色卫衣上。
“第一次重启完成,信号通道切换。”她头也没抬,声音冷静,“延迟从0.8秒降到0.6秒,但动作捕捉和面部表情对不上。”
陆潮声走到她身后,目光落在大屏幕上。舞台上,那个银发机械姬正抬起手臂——可现实中的舞者早就做完了动作,中间像是被剪掉了一帧,卡得让人心慌。
“观众反应怎么样?”他问。
“弹幕炸了。”旁边的技术员小声说,“有人说‘这比PPT还卡’,还有人截图发微博,标题写着‘AI翻车现场’。”
凌音咬了咬嘴唇,指尖重重敲下回车键。屏幕一闪,倒计时重新开始:3、2、1——
音乐响起,虚拟角色起舞。这次动作流畅了一些,可当她转头微笑时,嘴角歪到了耳朵边,眼睛却还闭着,像一张拼错的贴图,诡异又滑稽。
“面部错帧。”有人低声嘀咕。
弹幕瞬间刷屏:“这谁顶得住”“退钱”“听潮阁是不是穷到买不起好服务器了”。
凌音猛地摘下头显,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她低头看了眼手表——已经连续工作三十六个小时了,手背上的青筋都凸了起来。
“再试一次。”她说。
“系统警告,再失败会触发平台限流。”另一个技术员提醒,“而且资本方刚发邮件,问今晚能不能收回成本。”
“那就第三次。”她重新戴上头显,声音闷闷的,“我还没跳完。”
陆潮声没说话,只是走到控制台边,拿起笔在平板上记了几行字。他看得出来,凌音的手在抖,不是因为累,是因为紧张。可她还在坚持,一遍遍校准数据,测试传感器反馈。
后台安静极了,只剩下键盘敲击的声音。
第三次倒计时开始前,凌音突然打开了麦克风。
“刚才……不是节目效果。”她的声音透过虚拟形象传出来,带着一丝电流杂音,“是我太紧张了。”
全场一静。
连弹幕也停顿了半秒。
她轻笑了一声:“要不……你们点首慢歌?让我缓口气。”
没人回应。
三秒钟后,一条弹幕飘过:“《夜曲》。”
接着是第二条:“《夜曲》。”
不到十秒,满屏都是这两个字。
钢琴前奏缓缓响起,低沉而温柔。舞台中央,虚拟角色静静站着,没有跳舞,只是微微低下头。
凌音在现实中也放慢了节奏。她知道系统还有延迟,所以她提前半拍抬手,让延迟变成一种朦胧的拖影;脚步踩得很稳,每一个转身都留出缓冲时间,像是故意为之的艺术处理。
“她在适应系统。”陆潮声低声说。
“不是适应。”旁边的技术员摇头,“她是把系统的缺陷变成了风格。”
镜头拉近,虚拟角色抬起头,银发随风扬起,眼神空灵,却又透着温度。当周杰伦唱到“为你弹奏萧邦的夜曲”时,她终于开始移动,动作轻柔得像水底漂浮的丝带。
弹幕变了。
“破防了。”
“她刚才真的在抖吗?”
“这不是科技,是心跳。”
观看人数一路飙升,峰值冲上了三百二十万。
有人开始刷礼物,不是火箭游艇那种炫目的特效,而是小小的蜡烛和音符。评论区有人打字:“我以为AI不会紧张,原来它也会怕。”
凌音没看数据。她闭着眼,靠着肌肉记忆完成整支舞。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她单膝跪地,虚拟形象缓缓鞠躬。
直播结束。
控制室的灯亮了起来。凌音摘下头显,手臂上一圈深红的压痕清晰可见。她扶着桌沿站起来,腿有点软,但她没有坐下。
陆潮声从走廊尽头走来,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好的报告。
“三次重启。”他说。
她点点头,嗓子干哑,说不出完整的句子。
“下次,把服务器升级成航空母舰级。”他把报告递给她,“这是今晚的负载数据,你看看哪里还能优化。”
她接过纸,指尖冰凉。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波形图和延迟记录,最下面一行写着:“建议:增加边缘节点缓存,重构动作捕捉数据流。”
“我不怕重启。”她终于挤出一句话,“只要还能站上去。”
陆潮声从保温杯里倒了杯温水递给她。她喝了一口,热水烫得她皱了皱眉,但还是咽了下去。
“写故障复盘。”他说,“明天上午十点,我要看到初步方案。”
“嗯。”
他转身要走,又停下。
“你知道刚才为什么能赢吗?”
她摇头。
“因为你没装完美。”他看着她,“你让他们看见了你在努力。”
说完,他走了。皮鞋声渐渐远去。
凌音站在原地,手里攥着那张纸,背面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一角。她打开电脑,新建文档,光标一闪一闪。
标题打了两个字:“故—”
门忽然被推开。
“凌音!”一个技术员冲进来,“刚有人剪了你道歉那段发抖音,标题是‘虚拟偶像哭了’,播放量两千万了!”
她愣住。
“评论都在说……”那人喘了口气,“说这才是真正的科技浪漫。”
她没说话,回头看了眼大屏。上面还停留着最后的画面:银发机械姬低头鞠躬,背景是渐暗的星空。
她重新看向文档,删掉那两个字,认真地重新输入:
“故障复盘报告——第7次迭代计划”
敲完回车,她活动了下肩膀,发出轻微的咔响。
鼠标移向“保存”按钮。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