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的日子定在周五下午。进入最终角逐的只有三支队伍,金融实践社的“迅流科技”项目是其中之一。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在核心小组每个人的心头。
周四晚上,项目小组在活动室做最后的冲刺和演练。所有的部分都已经打磨了无数遍,讲稿、PPT、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答案,都准备得近乎完美。然而,就在顾衍最后一次梳理整体逻辑时,他皱起了眉头。
“这里,”他指着报告里关于“潜在市场规模估算”的一个核心数据,“我们引用的这份行业报告是三个月前的,我刚刚看到一份昨天刚发布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物联网设备的接入量比预期增速快了近5个百分点。如果我们还用旧数据,可能会被评委质疑我们的市场敏锐度和数据时效性。”
活动室里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5个百分点,听起来不多,但对于他们构建的“风口临界点”叙事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新的数据能极大地增强他们论点的说服力。但是,一天之内,去哪里找能够支撑这个新增速的、更细分的市场数据和权威来源?尤其是关于边缘计算节点需求的直接关联数据,本身就属于比较前沿和冷门的领域。
“我试试联系一下我之前实习那家咨询公司的学长,看看有没有内部数据可以参考。”张悦立刻拿起手机。
“我也可以问问我在通信协会的朋友。”李哲也开始翻通讯录。
林薇则迅速打开笔记本电脑,登录各种学术数据库和行业资讯网站,试图寻找相关的蛛丝马迹。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墙上的时钟指针悄然滑向十一点。
张悦和李哲那边反馈回来的消息都不理想。要么是数据不匹配,要么是权限不够无法获取。林薇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搜索结果,眼睛发酸,却依旧一无所获。那种熟悉的、临门一脚却可能功亏一篑的焦虑感,慢慢爬上心头。
难道要在决赛场上,用一个已知过时、可能被戳穿的数据吗?
“实在不行,我们只能弱化这个点的表述,或者换个角度……”顾衍沉吟着,试图寻找替代方案,但谁都听得出来,这会让他们的核心逻辑大打折扣。
就在这时,林薇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提示收到一封新邮件。
她有些烦躁地拿起手机,以为是垃圾邮件准备划掉,但发件人栏那个陌生的、由一串毫无规律的字母和数字组成的邮箱地址,让她动作顿了一下。邮件的标题更是让她瞳孔微缩——
【关于物联网设备增速与边缘计算节点需求关联数据参考】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一种荒谬又熟悉的预感涌上心头。
她点开邮件。
正文是空的。
只有一个附件,是一个整理得极其清晰的PDF文档。
她深吸一口气,下载并打开了附件。
文档内容让她瞬间屏住了呼吸。
里面不仅罗列了最新的官方物联网设备接入统计数据,还整合了多家权威市场研究机构关于边缘计算节点需求的预测模型,甚至附上了几家主流云服务商近期关于边缘侧投入的财报摘要和分析!所有数据都标注了清晰的来源链接和时间戳,最新的一份甚至是24小时内的!
更关键的是,文档后面还附上了一段简洁的分析,将物联网设备增速与边缘计算节点需求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数据和图表清晰地勾勒出来,正好完美地弥补了他们报告中缺失的那一环!
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不,是绝处逢生!
“怎么了林薇?找到什么了吗?”顾衍注意到她异常的表情,凑过来问道。
林薇把手机屏幕转向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你们看这个。”
顾衍、张悦、李哲都围了过来。看清文档内容后,几人脸上都露出了震惊和狂喜的神色。
“卧槽!这哪来的?”李哲忍不住爆了粗口。
“这也太及时了吧!数据好全!来源也靠谱!”张悦推了推眼镜,眼神发亮。
顾衍仔细看着那份分析,眼中也满是惊讶和赞赏:“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这水平……不一般啊。林薇,你从哪儿弄到的?”
林薇看着屏幕上那冰冷的、没有任何署名的文档,扯了扯嘴角,语气带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匿名邮件。”
活动室里安静了一瞬。
匿名?
几人都不是傻子,联想到之前图书馆那本莫名出现的书,还有林薇和某位医学院学神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纠葛”,答案几乎呼之欲出。
赵欣然也在场,她小声嘀咕了一句:“不会又是那个‘田螺小伙’吧……”
顾衍眼神微动,看了林薇一眼,见她脸上没什么表情,便拍了拍手,将大家的注意力拉回正事:“不管是谁,这份资料来得太是时候了。我们抓紧时间,把报告里对应的部分更新一下,特别是林薇,你负责的叙事部分,可以把这个新数据很好地融合进去。”
危机解除,希望重燃。小组立刻投入了紧张的数据替换和讲稿微调中。有了这份精准的“弹药”,他们原本就扎实的报告,更是如虎添翼。
林薇坐在电脑前,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将新的数据和逻辑融入自己的讲稿,内心却远不如表面平静。
沈屹辰。
一定是他。
他怎么会知道他们急需这个数据?他一个学医的,从哪里这么快搞到这些前沿的市场资料?还整理得如此专业?
通宵?她脑海中莫名闪过这个词。想到他可能为了这份资料,在电脑前熬了整个通宵,那双总是冰冷的眼睛里布满血丝……她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蛰了一下,有点酸,有点麻,更多的是难以言喻的烦躁。
他到底想怎么样?
用这种默默付出的方式,来弥补前世的亏欠吗?
可她早已不需要了。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份“鬼鬼祟祟”的帮助,确实在关键时刻,帮了他们大忙。
这种感觉,让她非常……不适。
周五的决赛,毫无悬念。
更新了数据的“迅流科技”项目,以其技术的前瞻性、市场的精准把握、以及极具感染力的“时机与叙事”,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评委。无论是演示环节的流畅清晰,还是答辩环节的机智沉稳,都展现出了远超其他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团队默契。
当主持人宣布金奖得主是“金融实践社——迅流科技项目团队”时,活动室里通过直播观看的社员们爆发出一阵欢呼。舞台上,聚光灯下,林薇、顾衍、张悦、李哲站成一排,从评委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奖杯和证书。
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瞬间淹没了林薇。几个月来的辛苦付出,无数个日夜的头脑风暴和修改打磨,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她的眼眶有些发热,嘴角却不受控制地向上扬起。
发表获奖感言时,顾衍作为队长,首先感谢了学校、评委、指导老师和社团的支持。轮到林薇时,她接过话筒,目光扫过台下激动的人群,心情慢慢平复下来。
她微笑着,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报告厅:
“感谢所有明里暗里帮助过我们的人,尤其是我们的指导老师,还有一直支持我们的社团伙伴们。”
她顿了顿,目光似乎无意地扫过报告厅后方那个空着的、她并不知道曾有人坐过的角落,语气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
“另外,也要特别感谢一位……或者几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田螺姑娘’?或者‘田螺小伙’?”
台下响起一阵善意的低笑声和窃窃私语。
林薇脸上的笑容加深了些,继续说道:
“虽然方式有点……鬼鬼祟祟。”
更大的笑声传来。
“但是,”她的语气变得认真,“数据确实好用,帮了我们大忙。所以,谢了。”
她没有点破名字,但知道的人自然懂。这番看似随意实则意有所指的感谢,带着她特有的清醒和一点点揶揄,巧妙地化解了那份“匿名帮助”带来的尴尬,也将功劳主要归于了团队的共同努力。
站在她旁边的顾衍,侧头看着她灯光下明媚自信的侧脸,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欣赏和了然。
颁奖典礼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队员们抱着奖杯和证书,兴奋地合影留念,商量着晚上去哪里庆祝。
林薇被簇拥在人群中,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这是属于她的时刻,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赢得的荣光。
然而,在心底某个角落,那个“鬼鬼祟祟”的“田螺小伙”的影子,却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迅速被成功的喜悦淹没,但那荡开的涟漪,却悄无声息地,在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心湖深处,留下了一道极浅极淡的痕迹。
方式虽然依旧让她不喜,但那份在关键时刻雪中送炭的“用处”,却是实实在在,无法抹杀的。
而此刻,在医学院某间彻夜亮灯的实验室里,沈屹辰看着手机上论坛里流传出来的、林薇团队夺冠和她发表获奖感言的照片,看着她脸上那灿烂的、他从未给予过的笑容,听着旁人转述的她那句“田螺小伙……方式鬼鬼祟祟……但数据确实好用,谢了”……
他靠在冰冷的实验台上,疲惫地闭上眼,嘴角却几不可查地,向上弯了一下。
带着苦涩,带着卑微的满足。
她用了他的数据。
她……说了“谢了”。
虽然,是以这样一种带着调侃和距离的方式。
但对他来说,足够了。
至少这一次,他的笨拙,没有给她带来麻烦,反而……帮到了她。
这算不算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
窗外的天,已经蒙蒙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