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招生办的电话几乎是秒接,仿佛一直就在等她的来电。
对方是一位声音温和而不失热情的女老师,确认了简蓁蓁的身份后,语气立刻变得更加亲切:“简蓁蓁同学,恭喜你!我们一直在关注你的成绩,省状元,真是太好了!我们A大诚挚地欢迎你的加入!”
没有过多的寒暄,对方直接切入正题,详细介绍了A大为顶尖生源准备的“致远计划”——全额奖学金,优先选择专业权,本硕博连读机会,配备顶尖导师,提供独立的科研启动资金和海外交流项目……条件优厚得令人咋舌。
简蓁蓁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这些条件,确实极具吸引力,也是她应得的。
“简蓁蓁同学,你的意向是?”老师介绍完毕,充满期待地问。
“老师,谢谢A大的厚爱。”简蓁蓁开口,声音清晰而平稳,“我选择物理学院。”
电话那头似乎松了口气,随即是更加热情洋溢的祝贺与后续安排的通知。
挂断电话,简蓁蓁看着窗外。物理,是她前世未竟的梦想,也是她今生力量的源泉之一。她喜欢那种探索世界本质的纯粹,那种用逻辑和公式构建秩序的确定感。
接下来的几天,她的出租小屋门庭若市。
A大招生办的老师亲自上门,送来了正式的录取通知书和厚厚一叠“致远计划”的协议文件,态度客气得近乎殷勤。校领导和李老师也结伴而来,带着奖金和由衷的祝贺,看着她这个一手创造奇迹的学生,眼神里满是骄傲。
甚至连一向没什么往来的亲戚,也仿佛一夜之间冒了出来,提着水果礼品,说着恭维的话,试图重新建立起联系。
简蓁蓁礼貌而疏离地接待了所有人,收下了该收的,婉拒了不必要的应酬。她始终保持着一种超乎年龄的冷静,仿佛那轰动全省的荣耀,与她并无太大关系。
她将A大的协议仔细阅读后签好,然后将那笔学校颁发的、不算菲薄的状元奖金,连同之前做家教攒下的钱,一起存到了一张新办的银行卡里。这是她未来独立的资本。
期间,王秀兰试图打过一次电话,声音干涩而卑微,支支吾吾地想邀请她回家吃顿饭,被简蓁蓁以“忙”为由直接挂断。简薇薇则彻底沉寂,如同人间蒸发。
简宏宇又来过一次,站在出租屋楼下,踌躇了很久才上来。他看着女儿熟练地烧水泡茶,看着这间虽然简陋却被她收拾得干净整齐的小屋,看着桌上那份刺眼的A大录取通知书,百感交集。
他放下一个更厚的信封,嗫嚅着说了些“以后常联系”、“家里永远是你的后盾”之类苍白无力的话。
简蓁蓁依旧没有推辞,收下了钱,也收下了那些话,如同接收一件与己无关的物品。
简宏宇离开时,背影佝偻,脚步沉重。他知道,这个女儿,他是彻底失去了。不,或许从未真正拥有过。
填报志愿系统开放那天,简蓁蓁在专业栏里,只填了一个——A大,物理学(致远计划)。
鼠标点击确认提交的瞬间,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尘埃落定。
属于简蓁蓁的新生,正式开启。
八月底,盛夏未央。
简蓁蓁拒绝了简宏宇提出的、声势浩大的送行提议,也婉拒了李老师想组织同学送她的好意。她只需要一场安静利落的告别。
火车站台上,人来人往。
林小雨抱着她哭得稀里哗啦,反复叮嘱她要常联系,放假一定要回来。
简蓁蓁拍着她的背,轻声安慰着。对这个高中时代唯一给予她真诚友谊的女孩,她心存感激。
“我会的。你到了大学也要加油。”
周铭也来了。他考上了隔壁B大的经管学院,同样是天之骄子。他站在几步开外,看着简蓁蓁,眼神复杂,最终只是走上前,说了一句:“北京见。”
简蓁蓁对他点了点头,算是回应。没有多余的话语。
火车汽笛长鸣,催促着旅客上车。
简蓁蓁拎起自己那个依旧不算臃肿的行李箱,里面装着她全部的家当和未来。她转身,对着前来送行的李老师和林小雨,深深地鞠了一躬。
“老师,小雨,保重。”
然后,她毫不犹豫地踏上列车。
找到自己的座位,放好行李。车窗外的景象开始缓缓移动。
这座城市,这个承载了她太多痛苦与挣扎,也见证了她涅槃重生的地方,正在一点点后退,缩小。
没有不舍,没有留恋。
火车加速,驶出站台,将过去远远抛在身后。
简蓁蓁靠在窗边,看着外面飞速掠过的田野、村庄和远山。
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她沉静的脸上,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她的目光清澈而坚定,望向那不可知的、却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她知道,前方或许仍有挑战,有风雨。
但她早已无所畏惧。
因为她简蓁蓁的人生,从这一刻起,真正掌握在了她自己手中。
列车呼啸,载着崭新的希望,驶向辽阔的天地。
她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