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寒江渡影:墨染疏怀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二章 舟中夜话诉旧年

寒江渡影:墨染疏怀

乌篷船行至暮色四合时,风雪终于停了。铅灰色的云层裂开一道细缝,漏下几缕昏黄的天光,洒在结了薄冰的江面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老张头将船泊在一处避风的浅滩旁,生起了一小炉炭火,船舱里顿时暖意融融,驱散了一路的寒气。

宋疏影拢了拢斗篷,将怀里的药包小心翼翼地放在膝上。方才那场劫匪闹剧过后,她与顾允墨之间便再无交谈,只余船桨划水的轻响和火噼啪的声息,在狭小的船舱里交织。她偷偷抬眼,见顾允墨正倚着船壁翻看一卷书,玄色锦袍的下摆垂落在船板上,沾着的雪水早已干透,只留下几处淡淡的水渍。

“姑娘若是饿了,这里有干粮。”顾允墨忽然开口,目光并未从书页上移开,语气却比白日里温和了几分。他身旁的小几上放着一个食盒,想来是侍卫提前备好的。

宋疏影愣了愣,才轻声应道:“多谢顾大人,我不饿。”她怀里的药包还带着余温,那是兄长的念想,让她此刻并无半分食欲。

顾允墨闻言,终于合上书卷,抬眸看向她。昏黄的炭火光照在他脸上,柔和了他平日里锐利的轮廓,那双深邃的眼眸里,竟隐约透出几分探究:“姑娘既认得我,可知我此行南下的目的?”

宋疏影心里一紧,指尖下意识地攥紧了斗篷的边缘。她在苍梧山小镇隐居三年,虽不问朝堂事,却也听闻近来京城不太平,有人说顾允墨南下是为了查三年前宋疏怀的旧案,也有人说他是为了追缴贪腐官员的赃款。她不敢妄下定论,只含糊道:“小女子久居乡野,不知朝堂之事。”

顾允墨盯着她看了片刻,见她神色坦然,不似作伪,便也不再追问,转而提起了别的话题:“苍梧山脚下的小镇民风淳朴,姑娘在那里住了三年,想必过得安稳?”

“嗯,镇上的人都很好,药庐的掌柜更是多有照拂。”提及小镇的生活,宋疏影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语气里也多了几分暖意,“只是兄长在京城,我终究放心不下。”

“你兄长是?”顾允墨追问,目光落在她怀里的药包上,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家兄宋疏怀,曾在吏部任职。”宋疏影声音微低,三年前兄长因“通敌”罪名被革职入狱,虽后来因证据不足被释放,却也从此一蹶不振,远走他乡。她此次回京城,便是要找到兄长,带他离开这是非之地。

顾允墨的瞳孔微微一缩,握着书卷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宋疏怀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三年前那场朝堂风波,正是他亲手审理的案子,虽最终因“证据不足”结案,可他心里清楚,这案子背后藏着太多猫腻,绝非表面那般简单。他没想到,眼前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竟是宋疏怀的妹妹。

“三年前的事,是场冤案。”顾允墨忽然说道,声音低沉而坚定,“我此次南下,便是为了重查此案。”

宋疏影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她从未想过,当年审理兄长案子的顾允墨,竟会主动提及重查旧案。她张了张嘴,想问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眼眶竟有些发热。

“姑娘不必多言,”顾允墨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缓缓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当年之事,牵扯甚广,我虽有心查明真相,却也需步步为营。你此次回京城,务必小心,切不可暴露身份。”

“为何?”宋疏影不解,兄长本是清白之人,为何连身份都不能暴露。

顾允墨叹了口气,目光变得凝重:“三年前陷害你兄长的人,如今仍在朝堂身居高位,势力庞大。你若以‘宋疏怀之妹’的身份出现,必会引来杀身之祸。”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已让人在京城为你安排了一处住处,对外只称是我的远房表妹,你且先在那里住下,等我查明真相,再还你兄长清白。”

宋疏影怔怔地看着顾允墨,心中百感交集。她与他不过是萍水相逢,他却愿意为她提供庇护,甚至承诺重查兄长的旧案。这份恩情,让她不知该如何报答。

“多谢顾大人,”她起身朝顾允墨深深一揖,“此恩此德,宋疏影没齿难忘。”

顾允墨连忙抬手扶住她,指尖不经意间触到她的衣袖,只觉一片冰凉,便皱眉道:“姑娘的手怎的如此凉?快到炭火旁来暖暖。”说着,他将自己身旁的位置让了出来。

宋疏影有些局促,却也知道推辞不得,只好挪到炭火旁坐下。温暖的炭火烘烤着双手,也驱散了她心底的寒意。她抬眼看向顾允墨,见他正望着窗外的夜色,神色复杂,不知在想些什么。

“顾大人,三年前你为何会审理兄长的案子?”宋疏影犹豫了许久,还是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她曾听说,顾允墨与兄长当年在朝堂上并无交集,甚至立场不同。

顾允墨收回目光,看向她,缓缓道:“当年我刚任御史大夫,恰逢你兄长的案子爆发,陛下命我主审。我虽知此案有疑点,却因证据不足,无法为他翻案。这些年,我一直暗中调查,终于找到了一些线索,此次南下,便是为了寻找关键证据。”

“关键证据在苍梧山?”宋疏影追问。

顾允墨点了点头:“当年陷害你兄长的人,曾将一份罪证藏在苍梧山的一座古寺里。我此次南下,便是为了取回那份罪证。可惜古寺早已荒废,罪证也不知去向。”他语气里带着几分惋惜,显然此次南下的收获并不理想。

宋疏影心里一沉,兄长的案子难道又要陷入僵局?她正欲开口,却听见船头传来侍卫的声音:“大人,外面有动静。”

顾允墨脸色微变,立刻起身朝船头走去,宋疏影也连忙跟上。只见夜色中,一艘快船正朝着乌篷船驶来,船上挂着一盏红色的灯笼,在夜色中格外显眼。

“是京城来的人?”宋疏影轻声问道,心中有些不安。

顾允墨摇了摇头,目光锐利地盯着驶来的快船:“不一定,小心为妙。”他对身旁的侍卫使了个眼色,侍卫立刻拔出佩剑,警惕地盯着快船。

很快,快船便驶到了乌篷船旁。船上下来一个身穿青色长衫的男子,手里拿着一个信封,朝着顾允墨拱手道:“顾大人,小人是丞相府的人,奉唐小姐之命,送一封信给您。”

丞相府?唐小姐?宋疏影心里咯噔一下,她在京城时曾听说,丞相唐渊的女儿唐云舒,与顾允墨早有婚约,两人是京城里人人羡慕的一对璧人。

顾允墨接过信封,并未立刻拆开,只是淡淡问道:“唐小姐有何要事?”

“小人不知,只知唐小姐嘱咐,务必将信亲手交给大人。”青色长衫的男子说完,便躬身行礼,转身回到了快船上。快船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那盏红色的灯笼,在江面上渐行渐远。

顾允墨拿着信封,站在船头,神色不明。宋疏影站在他身后,看着他的背影,心里竟莫名有些酸涩。她知道自己不该有这样的情绪,却控制不住地想起方才男子口中的“唐小姐”,想起京城里那些关于顾允墨与唐云舒的传闻。

“大人,夜深了,该歇息了。”侍卫轻声提醒,打断了宋疏影的思绪。

顾允墨点了点头,转身回到船舱,将信封放在小几上,并未拆开。他对宋疏影道:“姑娘也早些歇息吧,明日一早还要赶路。”

“嗯。”宋疏影应了一声,便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船舱里再次陷入寂静,只有炭火噼啪的声息,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她望着顾允墨的背影,心里乱糟糟的,不知过了多久,才渐渐睡去。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乌篷船便再次启程。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丹青。宋疏影醒来时,顾允墨已经站在船头,望着江面的薄雾,神色平静。

“姑娘醒了?”顾允墨回头,见她醒来,便递过一块热乎的糕点,“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宋疏影接过糕点,轻声道谢。糕点是枣泥馅的,甜而不腻,让她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做的糕点,眼眶又有些发热。

“再有两日,便能到京城了。”顾允墨望着江面,语气平淡,“到了京城,我会让人送你去住处,你切记不要外出,等我消息。”

“我知道了,多谢顾大人。”宋疏影点头,心里却有些不安。京城是是非之地,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怎样的命运。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伴随着清脆的铃铛响,打破了江面的宁静。宋疏影抬头望去,只见薄雾中,一队人马正朝着渡口疾驰而来,为首的那匹马毛色雪白,马上坐着一个身穿白色锦袍的男子,身姿挺拔,气质温润,正是周观澜。

“是周公子!”宋疏影惊喜地喊道,她没想到竟会在这里遇到周观澜。周观澜是兄长的挚友,当年兄长出事时,他也曾多方奔走,试图为兄长洗清冤屈。

顾允墨听到“周公子”三个字,眉头微微一皱,目光落在疾驰而来的人马身上。他与周观澜素有往来,知道他是京城有名的才子,也是宋疏怀的挚友。如今周观澜出现在这里,难道是为了宋疏影?

周观澜很快便到了渡口,看到乌篷船上的宋疏影,眼中满是惊喜:“疏影,真的是你!我终于找到你了!”他翻身下马,快步朝着乌篷船走来。

宋疏影连忙起身,走到船头,眼眶泛红:“观澜兄,好久不见。”

“你这些年去哪里了?我找了你好久。”周观澜看着宋疏影,语气里满是关切,“疏怀兄还好吗?”

“兄长还好,我此次回京城,便是为了找兄长。”宋疏影说着,便将顾允墨为自己安排住处的事告诉了周观澜。

周观澜闻言,看向顾允墨,眼中带着几分感激:“多谢顾大人照顾疏影。”

顾允墨淡淡点头:“举手之劳罢了。”他看着周观澜与宋疏影之间熟悉的互动,心里竟莫名有些不是滋味,却也并未多说什么。

周观澜与宋疏影寒暄了片刻,便提出要与他们一同回京城。顾允墨没有反对,只是让侍卫将周观澜的马匹牵到渡口的驿站寄养,待到了京城再取回。

乌篷船再次启程,船舱里多了周观澜,气氛也热闹了许多。周观澜与宋疏影聊起了这些年的经历,也说起了京城的近况。宋疏影从他口中得知,如今丞相唐渊权势滔天,朝堂上许多官员都依附于他,而顾允墨则是少数几个敢于与唐渊抗衡的官员。

“疏影,你回京城后一定要小心,唐渊老奸巨猾,他不会放过任何与疏怀兄有关的人。”周观澜语气凝重,“我会暗中保护你,你若有任何困难,随时找我。”

“多谢观澜兄。”宋疏影心中感激,有周观澜在,她在京城也多了一份保障。

顾允墨坐在一旁,听着两人的交谈,神色平静,却在心里默默记下了周观澜的话。唐渊是他此次重查宋疏怀旧案的关键人物,也是他在朝堂上最大的对手。他知道,此次回京城,必将掀起一场风波。

船行至午后,江面的薄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船舱的窗户洒进来,温暖而明亮。宋疏影靠在船壁上,听着周观澜讲述京城的趣事,偶尔抬头看向顾允墨,见他正闭目养神,嘴角竟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她心里忽然觉得,或许此次回京城,也并非全是凶险。

而此时的京城丞相府,唐云舒正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庭院。她昨日派去送信的人已经回来,说顾允墨并未拆开信封,只是将信收了起来。她心里有些不安,不知道顾允墨此次南下,是否遇到了什么变故。

“小姐,顾大人的船明日就能到京城了。”侍女走进来,轻声说道。

唐云舒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知道了,你去准备一下,明日我要去渡口接他。”

“是,小姐。”侍女退下后,唐云舒走到梳妆台前,拿起一支金步摇,轻轻插在发髻上。她望着镜中的自己,嘴角露出一抹温柔的笑容,心里默念着:允墨,我等你回来。

乌篷船在江面上缓缓行驶,朝着京城的方向而去。船舱里的三人各怀心事,却都知道,一场围绕着他们的命运纠葛,即将在京城拉开序幕。

上一章 第一章 寒江渡雪遇故人 寒江渡影:墨染疏怀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 京城风云初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