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素言回到「汇通天下」,惊魂未定,立刻召来周文。
「热河!立刻去查,热河到底发生了什么新的变故?!」她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微颤。
周文领命而去,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渠道,甚至不惜启用了几条埋藏极深的暗线。然而,热河行宫如同铁桶一般,消息封锁得极其严密,传来的尽是些“皇上尚未苏醒”、“众阿哥日夜侍疾”等模糊信息。
就在年素言焦灼不安,几乎要被胤禵那三个苛刻条件和未知的变局压垮时,郭络罗·常保再次秘密来访。这一次,他的脸色比上次更加凝重,甚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
「年姑娘,」他甚至来不及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声音沙哑,「情况有变。皇上……皇上昨夜醒了一次!」
醒了?!年素言心头猛地一跳!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但对于某些人来说,恐怕未必!
「皇上醒后,召见了随扈的几位内阁大臣和张廷玉。」郭先生语速极快,「虽只是片刻清醒,问了问朝中日常,但……据说,皇上特意问起了四爷这些日子的表现,对四爷衣不解带、亲尝汤药之举,颇有慰勉之词。而对八爷……只是淡淡问了句安好。」
年素言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康熙这一问一勉,其中蕴含的意味,不言自明!在帝王心中,此刻的天平,恐怕已微微向胤禛倾斜了!
「那……十四爷那边?」年素言立刻联想到胤禵今日反常的态度转变。
「十四弟……」郭先生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皇上也问起了他,说他‘知兵事,晓大义’,让他好生看顾京畿,勿负朕望。」
「知兵事,晓大义」!这六个字,在此刻听来,简直是给胤禵的一道护身符,也是悬在胤禩和胤禛头上的一把利剑!康熙这是在明确告诉所有人,京城的兵权,他交给胤禵了!这既是对胤禵的信任,也未尝不是一种制衡,让两位争夺储位的哥哥,都不敢轻易动他,甚至要反过来拉拢他!
难怪胤禵的态度会突然转变!他不再那么急切地逼迫年素言表态,因为他手中握着的筹码,比之前更重了!他现在是稳坐钓鱼台,等着两位哥哥来求他!
「八爷……有何示下?」年素言强迫自己冷静,问道。
「八爷的意思,一切以皇阿玛龙体为重。」郭先生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但年素言听出了其中的无奈与焦灼,「京中局面,仍需稳定。尤其是……经济民生,绝不能出乱子。年姑娘,你明白吗?」
年素言瞬间懂了。胤禩这是要她利用商业网络和资金,稳住京城的物价,安抚民心,营造出一种在他“影响”下京城井井有条的局面,以此来向康熙证明他的治国能力!同时,这也是在向胤禵展示肌肉——看,我能掌控经济命脉,与你掌控的兵马相辅相成!
「素言明白!」年素言郑重点头,「请八爷和先生放心,京城米粮布帛价格,绝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互助会将全力保障民生供给!」
「好!如此甚好!」郭先生稍稍松了口气,又低声道,「另外,十四弟那边……还需姑娘多加周旋。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法,有些条件……未必不能谈。」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年素言一眼。
年素言心中苦涩,知道这是要她不惜代价稳住胤禵。那三个苛刻的条件,恐怕最终还是要答应一部分。
送走郭先生,年素言立刻开始了行动。
她首先以「汇通天下」和互助会的名义,发布了平抑物价的公告,承诺所有生活必需品绝不涨价,并联合几家大粮商、布商,向市场投放了大量储备物资,迅速稳定了因皇帝病重而有些恐慌的市场情绪。
同时,她亲自写信给胤禵,信中绝口不提他之前的三个条件,而是以汇报京西大营后续合作事宜为由,附上了一份精心准备的、关于如何利用互助会渠道,进一步“优化”军中物资供应、为将士谋福利的详细计划书,其中隐含的利润空间,比之前胤禵索要的七成只多不少。这既是对他的一种变相妥协,也是一种展示能力和价值的姿态。
信送出后,便是漫长的等待。每一刻都如同在油锅中煎熬。
期间,热河又有零星消息传来,康熙病情反复,时好时坏,但清醒的时间似乎越来越长。朝中暗流更加汹涌,依附胤禩和胤禛的官员们走动愈发频繁,各种小道消息、攻讦奏章也开始悄然出现。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中,胤禵的回信终于到了。没有只言片语,只有被他朱笔划掉了一大半的那份“优化”计划书,旁边批了四个字:「依此办理。」
年素言看着那被划掉后,利润比例恰好降到五成的方案,以及那四个字,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
胤禵接受了她的“进贡”,但将比例降到了五成,这是一种表态:他收下了她的诚意和“保护费”,但并没有完全答应她之前的请求,依然保持着超然的、待价而沽的姿态。他没有提另外两个更过分的要求,似乎暂时将那事搁置了。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年素言立刻吩咐张管事,严格按照修改后的方案,与京西大营对接,将第一批“优化”后的利润,迅速而隐秘地输送过去。
稳住胤禵,只是第一步。年素言知道,真正的风暴核心,依然在热河。她让周文不惜一切代价,继续打探热河的消息,尤其是关于康熙对胤禛和胤禩态度的任何细微变化。
几天后,一个极其隐秘的消息,通过层层渠道,终于传到了年素言耳中。
据说康熙在一次短暂的清醒中,对身边近侍感叹了一句:「朕观诸子,四阿哥沉静,八阿哥宽和,然……治国需刚柔并济,朕心难决啊……」
「沉静」与「宽和」,「刚柔并济」,「朕心难决」!
年素言反复咀嚼着这几个词,心中波澜再起。康熙这话,透露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权衡。胤禛的“沉静”(隐忍狠辣)与胤禩的“宽和”(结交广泛)各有优劣,他尚未最终下定决心!
这说明,局势还未彻底明朗!他们还有机会!
然而,没等她将这消息和分析传递给郭先生,另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般炸响——一直表现“宽和”的八阿哥胤禩,竟在热河上了一份言辞恳切的奏折,不仅深切问候父皇病情,还主动举荐四阿哥胤禛代理部分朝政,称四哥“沉稳干练,足可托付”!
举荐胤禛?!
年素言听到这个消息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胤禩这是做什么?以退为进?还是……他真的在巨大的压力下,选择了退缩?
没等她理清头绪,郭先生的信使再次深夜到访,带来的却是一封密信,信中只有郭先生潦草而急促的笔迹:「八爷之举,实为不得已之韬晦!京中诸事,托付姑娘,万望谨慎,切莫妄动!一切,待皇上回銮再说!」
韬晦?年素言瞬间明白了!胤禩此举,并非退缩,而是以退为进!在康熙明显对结党有所忌惮的时候,主动举荐竞争对手,既能彰显自己的“公心”和“兄弟友爱”,洗刷结党的嫌疑,又能将胤禛推到前台,成为众矢之的!毕竟,代理朝政,看似风光,实则处处是陷阱,一步走错,便万劫不复!
好一招漂亮的以退为进!
年素言心中豁然开朗,同时对胤禩的城府和决断力有了新的认识。这位“八贤王”,绝非浪得虚名!
然而,胤禛会接招吗?他会甘心被架上火炉吗?
京城的夜空,乌云密布,星月无光。年素言知道,这场围绕至高权力的博弈,已进入了最复杂、最凶险的中盘。每一步,都关乎生死。
而她,必须在这激荡的暗流中,握紧手中的筹码,看清方向,为自己,也为了那未知的未来,寻得一线生机。
她铺开纸笔,开始重新调整布局。无论是胤禩的韬晦,还是胤禛的隐忍,亦或是胤禵的待价而沽,她都需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风暴,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