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常山初雪,枪影惊鸿
初平二年的常山,腊月雪裹着寒风,刮得人脸颊生疼。我缩在自家药铺的柜台后,清点刚晒好的草药,忽闻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一个浑身是血的青年跌撞着闯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追杀他的兵痞。
“姑娘,借个地方躲躲!”青年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身着破旧的灰布短打,腰间挎着一柄长枪,枪尖还滴着血,虽狼狈不堪,却难掩周身的英气——眉眼锐利如鹰,鼻梁高挺,下颌线棱角分明,尤其是那双眼睛,在昏暗的药铺里,亮得像寒夜的星。
我心头一紧,连忙掀开柜台后的暗门,将他推了进去:“快躲好,我来应付!”刚掩好暗门,兵痞便踹门而入,凶神恶煞地问:“看到一个带枪的小子没?他杀了我们的人,快交出来!”
我强装镇定,指了指后门:“刚从那边跑了,你们快去追!”兵痞们半信半疑,骂骂咧咧地追了出去。待脚步声远去,我才掀开暗门,见青年正靠在墙角调息,脸色苍白,却依旧挺直着脊背。
“多谢姑娘相救。”他缓过劲来,拱手行礼,“在下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方才那些是黄巾余党,烧杀抢掠,我看不惯,便出手杀了几个。”
原来他就是赵云。此前常听父亲说,真定有个青年,武艺高强,为人正直,一心想找明主,平定这乱世。我递给他一瓶金疮药:“赵壮士快上药吧,这些药是我父亲配的,止血很管用。”
他接过药,却没立刻用,反而从怀里掏出一小块碎银:“姑娘的药,不能白要。”我笑着推回去:“壮士是为百姓除害,这点药算什么。再说,我叫苏绾,不是什么‘姑娘’。”
他愣了愣,随即笑了,露出两颗浅浅的梨涡,竟冲淡了几分英气,多了些温和:“苏绾姑娘,多谢。”那天的药铺,雪光透过窗棂洒进来,他坐在角落里上药,我在一旁煮姜茶,炉火噼啪作响,竟有种难得的安稳。
第二章 公孙帐下,初心未改
赵云在药铺躲了三日,待伤势好转,便要去投奔公孙瓒。临行前,他握着长枪,站在雪地里,对我道:“苏绾姑娘,如今乱世,你一个女子经营药铺,多有不便。若不嫌弃,可随我一同前往公孙将军帐下,至少能保你平安。”
我摇摇头:“父亲临终前让我守好这家药铺,为百姓看病。再说,我去了,反而会成为你的累赘。”他沉默片刻,从腰间解下一块玉佩,是用白玉雕刻的龙胆花,触手温润:“这是我母亲留给我的,你拿着。若有危难,可持此玉佩去寻我,我定不会不管。”
我接过玉佩,攥在手心,看着他翻身上马,长枪一扬,消失在雪巷尽头。从那以后,我便时常在药铺里听到关于赵云的消息——说他在公孙瓒帐下屡立战功,说他枪法如神,说他从不欺压百姓,是个难得的好将军。每当这时,我都会握着那块龙胆玉佩,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可没过多久,便传来公孙瓒骄奢淫逸、不听忠言的消息。我心里担忧,却又无法联系到赵云。直到初平四年,一个从幽州来的商人路过药铺,说赵云因不满公孙瓒的作为,已离开幽州,四处漂泊,寻找真正值得辅佐的明主。
我握着玉佩,心里既担忧又佩服——他虽为武将,却有自己的底线,宁肯漂泊,也不愿屈从于昏庸之主。那天晚上,我收拾好行囊,锁上药铺的门,决定去找他。我不知道他在哪里,却知道,只要朝着有战事的地方去,总能找到他的踪迹。
第三章 长坂惊变,生死相随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下,荆州牧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带着百姓仓皇南逃。我一路辗转,终于在当阳长坂找到了赵云——他已成为刘备麾下的牙门将军,身着白袍银甲,手持亮银枪,正护着百姓撤退。
“子龙!”我隔着人群喊他,他回头看到我,眼中满是惊喜,催马过来:“苏绾,你怎么来了?这里危险,快随我一起走!”我笑着扬了扬手里的药箱:“我是来给你当军医的,你看,我带了好多草药。”
他无奈地摇摇头,却还是让士兵给我牵来一匹马:“跟着我,别乱跑。”长坂坡上,曹军步步紧逼,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幼子刘禅失散在乱军之中。赵云得知后,二话不说,调转马头,手持亮银枪,孤身冲入曹军阵营。
“子龙!”我惊呼着想要跟上,却被士兵拦住。我站在坡上,看着他的白袍在曹军之中穿梭,枪影如梨花纷飞,所到之处,曹军纷纷倒地。可曹军人数众多,他很快便被包围,银甲上染满了鲜血,却依旧没有后退半步。
我心急如焚,从药箱里取出一把飞刀——这是父亲教我的防身术,平日里从未用过。我瞄准一个正要从背后偷袭赵云的曹军,飞刀脱手而出,正中那人的肩膀。赵云察觉到身后的动静,回头看了我一眼,眼神里满是惊讶,随即长枪一挑,将面前的曹军挑落马下,朝着甘夫人和刘禅的方向冲去。
不知过了多久,赵云终于抱着刘禅,护着甘夫人,从曹军之中冲了出来。他的白袍已被鲜血染红,脸上满是尘土,却依旧挺拔如松。他翻身下马,将刘禅递给刘备,拱手道:“主公,甘夫人与公子无恙!”刘备接过刘禅,感动得热泪盈眶:“子龙,辛苦你了!”
赵云回头看向我,笑着说:“苏绾,我没让你失望吧?”我跑过去,为他包扎伤口,眼泪掉在他的银甲上:“你吓死我了,以后不许再这样冒险!”他握住我的手,眼神温柔:“有你在,我不会有事的。”
第四章 汉中定军,情定蜀汉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赵云随诸葛亮一同出征。我作为军医,也跟着大军来到汉中。定军山一战,夏侯渊被黄忠斩杀,曹军大败,刘备占据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封赵云为翊军将军。
庆功宴上,刘备笑着对赵云说:“子龙,你如今已是翊军将军,也该成家了。我看苏绾姑娘温柔贤淑,又与你情深义重,不如我为你们主婚,如何?”
赵云看着我,眼中满是期待。我脸一红,低下头,却点了点头。如何那日,汉中的军营里张灯结彩,将士们纷纷前来道贺。赵云穿着喜服,站在营帐外,笑着向我伸出手:“苏绾,我们回家。”
我握住他的手,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忽然觉得,这些年的颠沛流离,都值得了。这个在常山雪夜闯入药铺的青年,如今成了我的丈夫,他用他的长枪和龙胆,守护了蜀汉,也守护了我。
婚后的日子,虽然依旧随军征战,却充满了温馨。赵云依旧保持着他的习惯,不贪财,不好色,对将士们体恤有加,对百姓们关怀备至。有次,军营里的士兵得了风寒,他亲自来看望,还让我多熬些姜汤给士兵们喝:“将士们都是为了蜀汉拼杀,不能让他们受委屈。”
我看着他,心里满是敬佩。他不仅是个勇猛的将军,更是个有仁心的君子。有时,他会在营帐里教我枪法,他握着我的手,教我如何出枪,如何防守,阳光透过营帐的缝隙洒进来,落在我们身上,温暖而美好。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封赵云为镇东将军。可没过多久,刘备便为了给关羽报仇,率军伐吴。赵云劝谏道:“陛下,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若先灭魏,孙权自会臣服。如今伐吴,恐会两败俱伤。”可刘备不听,执意伐吴。
赵云无奈,只能随军出征。临行前,他握着我的手:“苏绾,我不在你身边,你要照顾好自己。若有危难,可去找丞相,他会帮你的。”我点头:“你放心,我会的。你一定要平安回来,我们还要一起看汉中的油菜花。”
他笑着点头:“好,我答应你。”
第五章 成都遗梦,龙胆长存
章武二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赵云率军前去接应,才将刘备救回白帝城。可刘备经此一役,一病不起,次年便病逝了。赵云辅佐刘禅继位,封为永昌亭侯,继续为蜀汉效力。
建兴七年,赵云在成都病逝,享年七十三岁。消息传来时,我正在庭院里晾晒草药,手里的药篮“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我不信,那个在长坂坡上七进七出的将军,那个在汉中教我枪法的丈夫,那个承诺要陪我看油菜花的人,怎么会就这样离开?
我赶到赵云的营帐,见他安详地躺在床上,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手里还握着那块龙胆玉佩——那是他当年送给我的,后来我又还给了他。我扑在他身上,放声大哭,却再也听不到他的回应。
刘禅为赵云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蜀汉的百姓和将士们无不落泪。我站在他的墓前,手里握着那杆陪伴他一生的亮银枪,轻声说:“子龙,你说过要陪我看汉中的油菜花,你说过要与我共守蜀汉,你怎么能说话不算数……”
后来,我回到了常山,重新开起了那家药铺。每当有人问起我的丈夫,我都会笑着说:“他是蜀汉的赵云,是个很勇猛、很正直的将军。”每年清明,我都会带着一束龙胆花,去成都祭拜他,给他讲常山的变化,讲蜀汉的消息。
常山的雪依旧在下,成都的花依旧在开。可那个曾在雪夜闯入药铺的青年将军,那个手持亮银枪的白袍赵子龙,却永远地留在了蜀汉的土地上,留在了我的心底,成为了我此生最珍贵的回忆。他的龙胆,他的忠勇,也永远流传在世间,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