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那场无声的醋意风波与心照不宣的和解后,郑苡橙与何运晨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种更加微妙而稳固的阶段。像一层被雨水洗涤过的玻璃纸,隔在两人之间,透明,温润,清晰地映出彼此的轮廓,却尚未被正式捅破。
他们没有牵手,没有拥抱,更没有亲吻。所有的情愫都融化在无声的细节和恰到好处的关心里。
图书馆里,他们依旧并排而坐。何运晨会提前十分钟到,用保温杯装好温度刚好的热水,放在郑苡橙常坐的位置旁边。当郑苡橙因为长时间看屏幕而揉眼睛时,他会不动声色地将自己那瓶缓解眼疲劳的眼药水推过去。
“滴一下,会舒服点。”他的声音很轻,像羽毛拂过。
郑苡橙接过,低声道谢,心里那片湖便漾开圈圈涟漪。
天气说变就变,一场突如其来的夏雨困住了刚走出教学楼的郑苡橙。她正望着雨幕发愁,一把黑色的伞便稳稳地撑在了她的头顶。
何运晨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边,肩头带着些许湿意,语气依旧平稳:“走吧,送你回去。”
伞不大,他们并肩走在雨里,手臂保持着礼貌的距离,偶尔因为躲避行人或水洼而微微靠近,衣料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又很快分开。雨水敲打着伞面,噼啪作响,却更衬得伞下这一方天地安静得只剩下彼此清浅的呼吸声。他始终将伞倾向她这边,自己的另一侧肩膀淋湿了一片也浑然不觉。
“你肩膀湿了。”郑苡橙忍不住提醒。
“没事,快到了。”他侧过头看她,镜片上也沾了些许雨珠,目光在氤氲的水汽中显得格外温柔。
郑苡橙偶尔直播的时候,何运晨会用一个不显眼的小号进入直播间,安静地挂在那里。他不会发言,不会打赏,只是听着她在游戏里指挥若定,听着她和歪哥刘小怂他们插科打诨。有时郑苡橙在游戏间隙,目光无意间扫过那个熟悉的、沉默的ID,心里会泛起一丝隐秘的甜,仿佛他就在某个角落,静静地陪着她。
线下,他们的聊天内容也愈发广泛。从严肃的学术讨论,到琐碎的生活分享,甚至开始聊起童年趣事和家庭。
“我小时候梦想是当个游戏策划,”郑苡橙在某次散步时笑着说,“没想到最后学了金融。”
“那现在也算是用另一种方式靠近梦想了。”何运晨看着她,意有所指。
郑苡橙自然明白他指的是什么,莞尔一笑,没有接话,心里却因他这份心照不宣的理解而暖暖的。
他也开始叫她“苡橙”,她则叫他“运晨”,称呼的改变自然而熨帖,像呼吸一样理所当然。
有一次,郑苡橙感冒了,声音有些瓮瓮的。何运晨知道后,第二天见面时,递给她一个纸袋,里面是各种口味的润喉糖和一支包装精致的电子体温计。
“多喝水,注意休息。”他叮嘱着,语气是朋友式的关心,眼神里却藏着更深切的担忧。
郑苡橙接过袋子,指尖碰到他微凉的手,那股暖流一直从指尖蔓延到心底。
他们像两颗沿着既定轨道运行的行星,被彼此的引力深深吸引,无限靠近,却始终保持着那份恰到好处的距离。所有的好感、关心、默契,都封装在“朋友”这个安全界限内,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等待着某个最合适的时机。
没有越界的肢体接触,只有目光流转间的在意;没有直白热烈的告白,只有行动细节里的珍视。这份玻璃纸下的暧昧,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清晰,闪耀,指引着方向,却又隔着一段引人遐想的美好距离,让身处其中的人,既享受着当下的悸动,又满怀着对未来的期待。
他们都知道,关系只差临门一脚。但谁也不急着去踢破。此刻这种彼此试探、互相牵挂、心照不宣的状态,本身就如同一杯微醺的酒,甘醇而令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