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天还蒙着层灰蓝色,四人就攥着密封袋里的“三样见证”往旧教学楼赶。刚走到广播室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细碎的电流声——那台黑白电视机亮着,屏幕上没有画面,只有一行绿色的字在缓慢滚动:“‘会说话的银杏叶’藏在‘有温度的地方’,提示:火的反面是‘生’,林的反面是‘叶’。”
“有温度的地方?”吴依伊盯着屏幕,突然想起昨天报纸上的照片,“林老师举着银杏叶,会不会和她有关?可我们连她的全名都不知道。”凌苒却没说话,指尖摩挲着口袋里那片带“火”字的新鲜银杏叶,叶片不知何时变得温热,像是揣了颗小小的暖炉。
林晓希突然翻开叶秋水的日记,快速往后翻——倒数第二页夹着张皱巴巴的课程表,化学课那栏写着“林晴”三个字,旁边画着片银杏叶。“林晴!这应该是林老师的名字!”她指着名字,“‘林的反面是叶’,说不定要找和‘林晴’和‘叶’相关的地方。”
吴依伊立刻拿出笔记本,把线索串起来:“火的反面是生,那会不会是‘生物实验室’?那里有培养皿,也算‘有温度的地方’!”四人往二楼生物实验室跑,刚推开门,就看见实验台上摆着个透明的玻璃罐,罐里装着半罐银杏叶,最上面那片新鲜的叶片上,用红色颜料写着“37℃”——正是人体的正常体温。
“37℃?”凌苒伸手碰了碰玻璃罐,罐壁果然是温热的。林晓希突然想起叶秋水的钢笔,忙从密封袋里拿出来,笔尖对着银杏叶轻轻一点——钢笔断墨的地方竟流出了淡蓝色的墨水,在叶片上晕开一行字:“10月24日,我在生物实验室藏了‘真相’。”
乔羽立刻蹲下身翻找实验柜,第三个柜子里放着个铁盒,盒盖上刻着“林晚晴”的名字。打开铁盒,里面没有别的,只有一张泛黄的化验单和一片压得平整的银杏叶。化验单上写着“报告:叶知秋,酒精过敏”,日期正是10月24日。
“酒精过敏!”吴依伊突然反应过来,“叶秋水的日记里说帮叶知秋守着酒精瓶,原来知秋对酒精过敏,所以那天才导致实验失误!根本不是意外——是有人故意让她碰酒精!”凌苒拿起那片银杏叶,叶片背面用钢笔写着:“会说话的不是叶,是‘藏在叶里的话’。”
就在这时,广播室的方向突然传来电子音,透过走廊飘过来:“第二日任务进度1/2,找到‘故意纵火的人’,即可解锁最后线索。”苏晓攥着化验单,突然想起报纸上的照片——林晚晴站在叶秋水和叶知秋身后,手里的银杏叶正好挡住了胸前的校牌,而校牌边缘,隐约能看到和铁盒上一样的划痕。
“难道是林老师?”吴依伊的声音发颤,“可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凌苒盯着银杏叶上的字,突然指着叶片的叶脉:“你们看,叶脉的纹路像不像‘实验室编号’?”顺着叶脉的走向数过去,正好是“302”——正是三楼化学实验室的编号。
四人往三楼跑时,化学实验室的门已经开了条缝,里面传来轻微的“滴答”声,像是水滴落在地上。推开门一看,水槽上方的水龙头正滴着水,而水槽里,漂着片新鲜的银杏叶,叶片上用墨水写着:“林晴怕叶秋水代替她去市里参赛,所以故意打翻酒精,但我看见了。”
字迹还没干,显然是刚写上去的。林晓希赶紧掏出手机,屏幕上突然弹出新消息:“第二日谜题关键线索已找到,明日携带‘证人的话’,前往广播室开启最终任务。”这时,凌苒口袋里的那片带“火”字的银杏叶突然飘落,落在水槽里,和漂着的叶片叠在一起——两片叶子的叶脉,正好拼成了“真相”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