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像一层薄薄的金箔,贴在银杏叶上,透过窗帘缝洒进宿舍,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季宁醒得很早,躺在床上,想起昨晚写的文章,心里有点期待,又有点紧张。
她拿起手机,翻到和许安舟的聊天框,想问问他有没有时间看自己写的开头,却又觉得不好意思,只好关掉对话框,起身洗漱。
季宁背着包,沿着银杏路慢慢走。
她把昨晚修改好的文章存在 U 盘里,又发了一份到自己的邮箱 —— 她没有急着把文章交给周清老师,想再读一遍,看看有没有可以再精简的地方,也想等许安舟有空的时候,让他帮忙看看。
走到银杏路 29 号的路牌下,她停了一下。昨晚的雨把地面洗得很干净,路边的草叶上还挂着细小的水珠,阳光洒在上面,像一颗颗小钻石。
季宁拿出手机,对着路牌拍了张照片,想了想,又把照片发给许安舟,附了一句:“今天的银杏路 29 号,阳光很好。”
很快,对面回复:“是很好,我刚才路过的时候,也看到很多人在拍照。你今天有课吗?要是没课,下午可以来图书馆,我帮你看看你写的文章。”
“好,我下午没课,两点左右去图书馆找你。” 季宁回复,心里有点发烫。
她到教学楼的时候,教室里还没几个人。把电脑打开,从邮箱里下载好文章,季宁没有立刻读,而是先把窗户推开了一条缝。
风从外面吹进来,带着一点点银杏叶的清香,她吸了一口气,才开始认真读起来。
这一次,她读得很慢,把每一句话都放在舌尖上滚了一遍,像在品尝一块刚出炉的面包,感受它的温度和香气。
读到描写新生拍照的细节时,她停了下来,把 “男生帮女生调整手机角度” 改成了 “男生手指捏着手机边缘,一点一点调整角度,女生凑在旁边,眼睛盯着屏幕,嘴角一直笑着”—— 她觉得这样更有画面感。
教室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周清老师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叠讲义,把讲义放在讲台上,抬头看了一眼大家:“上次课结束的时候,我让你们做了一个小练习,写一篇观察式报道。今天我们不点名收,但如果有人愿意分享,我很欢迎,也会给大家提一些建议。”
教室里有几个人举手。周清老师点了一个男生,他站起来,讲了自己写的关于食堂阿姨的报道,细节很丰富,语气也很真诚。周清老师点点头,补充道:“你的细节很好,但可以在结构上再调整一下,把最打动你的那个瞬间放在开头,更能吸引读者。”
分享持续了大约二十分钟。季宁没有举手,她把文章又读了一遍,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 —— 她不知道自己写的东西是不是足够好,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准备好了被评价。
这时,手机震了一下,是许安舟发来的消息:“下午我在图书馆三楼的自习区等你,要是你提前结束课,也可以早点过来,我帮你看看文章。”
“好,我尽量早点过去。” 季宁回复,心里踏实了些。
下课后,教室里的人很快散去。
季宁把电脑合上,刚走到门口,就看到许安舟站在走廊里,手里拿着一本《新闻写作技巧》,看到她,笑着走过来:“你下课了?我刚跟同事换了班,过来接你,怕你找不到自习区。”
“会不会麻烦你?你不用特意过来的。” 季宁问,有点不好意思。
“不麻烦,我正好也想出来透透气。” 许安舟笑了笑,“我们先去食堂吃午饭,然后再去图书馆?我知道一家新开的窗口,他们家的番茄鸡蛋面很好吃。”
“好。” 季宁点点头,跟着许安舟往食堂走。路上,风把银杏叶吹得轻轻作响,阳光落在他们身上,很温暖。季宁看着许安舟的侧脸,想起昨晚他发来的消息,心里有点发烫。
食堂里人不多,许安舟带着季宁走到那家新开的窗口,点了两碗番茄鸡蛋面,又加了两个卤蛋。
“他们家的卤蛋很入味,你试试。” 他把卤蛋推到季宁面前,自己拿起筷子,轻轻搅拌着面条。
“谢谢你帮我看文章。” 季宁小声说,夹起一点面条放进嘴里,味道确实很好。
“不客气,我们互相学习。” 许安舟笑了笑,“你写的是银杏路 29 号,对吗?我很期待看你的文章,毕竟那里对我们来说,都算是特别的地方。”
季宁点点头,没有说话,只是加快了吃面的速度,怕耽误许安舟的时间。许安舟看出了她的心思,笑着说:“别着急,慢慢吃,我下午没什么事,不用赶时间。”
吃完午饭,两人一起走向图书馆。
许安舟把季宁带到三楼的自习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你在这里等我一下,我去把书放好,马上就回来。”
“嗯。” 季宁点点头,打开电脑,把文章调出来,心里有点紧张。
她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又修改了几个细节,直到许安舟拿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走过来,才关掉文档。
“可以给我看看了吗?” 许安舟坐在她对面,眼神里带着一点期待。
“嗯,你看看吧,有不好的地方,你直接说就好。” 季宁把电脑转向他,手指攥着衣角。
许安舟认真地读起来,眉头偶尔会皱一下,又很快舒展开。他读得很慢,遇到喜欢的句子,会用指尖在屏幕上轻轻点一下。
季宁坐在对面,看着他的表情,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跳个不停。
大约十分钟后,许安舟抬起头,笑着说:“写得很好,细节很真实,画面感也很强。你写的那个男生调整手机角度的细节,还有女生嘴角的笑容,都很打动我,让我想起自己第一次来学校的时候,也和朋友在路牌下拍过照。”
“真的吗?我还以为写得不好。” 季宁松了口气,心里很开心。
“真的很好。” 许安舟点点头,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了几点建议,“只有几个小问题,比如开头可以再简洁一点,把最核心的画面直接放出来;还有结尾,你可以加一点自己的感受,让文章更有温度。其他的都很好,比我第一次写的观察报道好多了。”
他把笔记本递给季宁,上面的字迹很工整:“你可以参考一下,要是有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季宁接过笔记本,认真看着他写的建议,心里暖暖的:“谢谢你,这些建议很有用,我晚上回去修改一下。”
“不用客气。” 许安舟笑了笑,“你要是想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跟我说,我帮你练一练,就像上次你卡壳的时候一样,我帮你找感觉。”
“好,要是我决定分享,一定找你帮忙。” 季宁点点头,把笔记本放进包里,心里忽然有了勇气 —— 她想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也想让周清老师看看自己的进步。
两人没有立刻离开,许安舟又跟季宁分享了一些写观察报道的技巧,还拿出自己以前写的文章给她看:“你看,我第一次写的时候,也有很多问题,后来改了很多遍,才慢慢找到感觉。你不用着急,慢慢改,写文章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季宁认真看着他的文章,发现他的文字很细腻,和他的人一样,温暖又沉稳。“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很有温度。” 她抬头看许安舟,眼神里带着一点崇拜。
许安舟的耳尖悄悄红了:“谢谢你,我也是慢慢学的。以后我们可以一起写,互相提建议,进步会更快。”
“好。” 季宁点点头,心里有点发烫。她拿出手机,翻到和许安舟的聊天框,想问问他要不要一起去看周末的电影,却又觉得不好意思,只好关掉对话框,拿起电脑开始修改文章。
许安舟没有打扰她,只是坐在对面,拿出自己的书认真看起来。
偶尔,他会抬头看一眼季宁,看到她认真的样子,嘴角会不自觉地微微上扬。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他们身上,很温暖,也很安静。
下午四点左右,季宁把文章修改好了。她把电脑转向许安舟:“你再帮我看看,这样是不是更好了?”
许安舟认真读了一遍,点点头:“很好,比之前更流畅了,结尾的感受也加得很合适,不突兀,还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你要是想在课堂上分享,现在这个版本已经很好了。”
“真的吗?那我明天试试分享。” 季宁鼓起勇气说,心里有点期待。
“当然是真的,你一定可以的。” 许安舟笑了笑,“要是你想练一练,我们现在就可以,我当你的听众,给你提建议。”
“好。” 季宁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开始朗读自己的文章。她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语气也很真诚,把文章里的细节和情感都表达了出来。
许安舟坐在对面,认真听着,偶尔会点头,眼神里带着鼓励。
读完之后,季宁看着许安舟,有点紧张:“怎么样?有没有哪里需要改的?”
“很好,比我想象中还要好。” 许安舟笑着说,“你只要保持这个状态,明天在课堂上分享,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谢谢你,要是没有你的帮助,我肯定写不出这么好的文章。” 季宁真诚地说,心里很感激。
“不用客气,你自己也很努力。” 许安舟笑了笑,“时间不早了,我送你回宿舍吧,明天还要上课。”
“好。” 季宁点点头,收拾好东西,跟着许安舟走出图书馆。
路上,风把银杏叶吹得轻轻作响,夕阳落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
“你明天分享的时候,要是紧张,就看我,我会给你加油。” 许安舟忽然说,声音很轻。
“好。”
季宁点点头,心里暖暖的,抬头看了一眼许安舟,正好对上他的目光,他的眼神里带着一点认真,还有点温柔。
到了宿舍楼下,季宁停下脚步:“今天谢谢你,帮我看文章,还陪我练习。”
“不客气,我很开心能帮到你。” 许安舟笑了笑,“明天加油,我相信你。”
“嗯,我会的。” 季宁点点头,转身走进宿舍楼,直到进了电梯,才敢拿出手机,给许安舟发了一条消息:“今天真的很谢谢你,你早点休息,明天见。”
很快,对面回复:“明天见,晚安。”
季宁看着回复,笑了笑,心里像被阳光晒过一样,温暖又踏实。
她知道,明天的分享一定会很顺利,因为她不是一个人,还有许安舟在支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