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展当天,中国美术馆门口排起了长队。疏月穿着简单的白色连衣裙,站在展厅一角,看着观众在她的画作前驻足。每一道专注的目光,每一次认可的点头,都让她心跳加速。
江天昊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忙前忙后,却始终留意着她的状态。趁着一个空档,他走到她身边,往她手里塞了颗水果糖。
“补充点能量。”他眨眨眼,“你看起来比观众还紧张。”
疏月剥开糖纸,甜味在舌尖化开,稍稍平复了心情。这时,她注意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墟上月光》前站了很久。老人穿着中式褂子,气质不凡。
“那位是林晏清先生,”江天昊低声说,“国宝级的艺术评论家。我试着发了邀请函,没想到他真的来了。”
疏月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林晏清的名字在艺术界如雷贯耳,他的评价足以改变一个艺术家的命运。
老人终于转过身,目光在展厅里搜寻,最后定格在疏月身上。他缓步走来,周围的记者和观众都屏住了呼吸。
“年轻人,”林晏清的声音温和却有力,“这幅画里,我看到了两种光的对话。”
疏月紧张得说不出话,只能恭敬地聆听。
“月光是温柔的抚慰,是包容。而花蕊处那一点几乎看不见的钛白,”老人睿智的目光仿佛能看透人心,“那是你自己的光,倔强,不屈。”
他顿了顿,环顾四周的其他作品:“这个系列,记录的不是废墟,而是重建。很好,真的很好。”
说完,他对疏月微微一笑,转身离去。整个展厅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议论声。记者们蜂拥而至,闪光灯将疏月包围。
透过人群的缝隙,她看见江天昊站在不远处,对她竖起大拇指,笑得比谁都开心。
画展进行到下午,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出现了。
江天昊的父亲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展厅。这位向来严肃的企业家,此刻正认真地欣赏着每一幅作品。
“爸,你怎么来了?”江天昊有些意外。
“我儿媳妇的首个个展,怎么能缺席。”江父语气平静,却让旁边的疏月瞬间红了脸。
他在《墟上月光》前停下:“这幅画,我要了。”
疏月愣住了:“叔叔,这幅画已经有人预定了...”
“是我预定的。”江父转头看她,眼中带着难得的温和,“早上开展前就让人办好了手续。这么好的作品,应该挂在咱们集团总部的大厅里。”
他走到下一幅画前——那是疏月画的玻璃画室系列之一,晨光中的江天昊正在泡咖啡,背影温柔。
“这幅我也要了,挂在我办公室。”
接着是林荫道系列、摩天轮系列...江父几乎要把整个展厅包场。
“爸,”江天昊忍不住提醒,“你这也太夸张了。”
“怎么?”江父挑眉,“我收藏我看好的艺术家的作品,有问题吗?”
疏月看着这对父子斗嘴,心里涌上一股暖流。她知道,这不只是收藏,更是最坚定的支持与认可。
闭展时,统计结果出来:《墟上月光》系列作品全部售出,创下了青年画家首展的销售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