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热浪如蒸。书房空调全力运转,季云深仍感到胸闷气短。沈墨不时为他测量血氧饱和度,药盒里新添了缓解呼吸困难的喷雾剂。
"所有书屋都配备了防暑物资。"沈墨汇报时,眉宇间带着疲惫。他刚与西部书屋通完视频,那里的气温已达45度。
季云深望向窗外,数学林的树叶在烈日下耷拉着,那个自闭症少年却仍坚持每天来作画。孩子坐在特制的降温垫上,母亲撑着遮阳伞,画板上记录着书屋在酷暑中的坚守。
午后,周宁发来紧急消息:工地书屋的空调坏了。视频里,工友们轮流用湿毛巾擦拭书架,防止书籍受潮发霉。
"我已经联系了维修工。"沈墨快速敲击键盘,"但天气太热,要傍晚才能到。"
季云深沉默片刻,让沈墨从基金会紧急拨款,给每个书屋配备备用空调。
令人意外的是,消息传出后,最先伸出援手的是那些曾被帮助过的人。西部女孩组织同学们编织草帘为书屋遮阳;养老院的老人们捐出退休金购买电扇;甚至那个自闭症少年也画了一幅"清凉图"义卖。
"您看,"沈墨展示着义卖记录,"这幅画被一位企业家以十万元拍下。"
大暑第三日,季云深出现轻微中暑症状。沈墨立即给他服用藿香正气水,用湿毛巾为他物理降温。书房里的工作暂时停止,所有邮件由沈墨代为处理。
"周宁说工友们想来看您。"沈墨轻声转达,"我婉拒了。"
季云深却摇头:"请他们...傍晚来..."
夕阳西下时,周宁带着几位工友代表来到庭院。工人们特意洗过澡,换上最整洁的衣服,手里捧着集体制作的礼物——用废弃电缆编织的油灯模型,灯芯处装着个小风扇。
"教授,"工班长粗糙的手掌轻抚礼物,"我们知道您不缺什么,但这个能扇风..."
季云深让沈墨把礼物放在床头。晚风穿过窗纱,小风扇轻轻转动,带来一丝凉意。
当晚,暴雨再次降临。季云深在雨声中审阅各地书屋的防暑报告,发现最让人动容的细节:在极端高温下,没有一间书屋关闭。西部女孩在报告里写道:"如果连我们都放弃,孩子们要去哪里寻找清凉?"
夜深时,季云深的呼吸再次急促。沈墨为他戴上氧气面罩,轻声读着各地读者的来信分散他的注意力。在一封盲文来信的翻译件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炎热让世界变得模糊,但指尖触摸的文字依然清晰。谢谢你们让我在黑暗中找到方向。"
黎明时分,热度稍退。沈墨推开窗,发现数学林经过夜雨的洗礼,反而更加青翠。那株窗台银杏的嫩叶已经触到窗框顶端,最新抽出的枝条上,竟然结出了一簇浅绿色的花穗。
"是银杏花。"沈墨轻声说,"很少能见到。"
季云深让沈墨推他到窗前。晨光中,细小的花穗带着夜雨的湿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看似柔弱的生命,却熬过了最严酷的考验。
大暑终将过去,而他们守护的每一盏灯,都会继续照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