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药香扑鼻笑满堂
本书标签: 轻小说 

第十三章年关将至的“药债”与暖心账

药香扑鼻笑满堂

离过年越来越近,胡同里的年味也越来越浓。张大爷的糖葫芦摊前挂起了红灯笼,托尼老师的理发店里挤满了烫头的大妈,刘主任天天在广播里念叨“禁放烟花爆竹,文明过大年”。

百草堂也忙了起来,不少人来抓滋补的药材,想过年回家给老人带点。二舅姥爷特意准备了些包装精美的药礼盒,里面装着枸杞、红枣、当归、黄芪,看着既喜庆又实用。

这天下午,一个穿着旧棉袄的中年男人走进药铺,手里攥着个布包,犹豫了半天,才开口:“周老先生,我……我想抓点药。”

二舅姥爷认出他是胡同口收废品的老陈,前阵子他媳妇生了场大病,在百草堂抓过几次药,还欠着点药钱。

“老陈啊,你媳妇好点了吗?”二舅姥爷问。

老陈红着眼圈:“好多了,就是还得再吃几副巩固巩固。这是我攒的钱,您看看够不够。”他打开布包,里面全是零钱,还有几张皱巴巴的十块、二十块。

二舅姥爷没看钱,直接给他抓了药:“钱的事不急,先给你媳妇抓药要紧。”

“不行不行,”老陈赶紧说,“欠着钱我心里不踏实,过年都过不好。您数数,这些够不够。”

二舅姥爷只好接过钱,数了数,一共八十七块。他记得老陈还欠一百二十块,就说:“够了够了,还多了呢,找你十五块。”

老陈愣住了:“不可能啊,我这钱都是一点点攒的,顶多也就八十多……”

“我说够了就够了,”二舅姥爷把找的钱塞给他,“你媳妇刚生完病,得买点好东西补补,这钱你拿着。”

老陈眼圈一红,攥着钱半天说不出话,最后对着二舅姥爷鞠了一躬:“周老先生,您的大恩大德,我记一辈子!”

看着老陈的背影,李狗蛋纳闷道:“二舅姥爷,他明明还欠着钱呢,您咋说够了?”

二舅姥爷叹了口气:“老陈家不容易,收废品本来就赚不了几个钱,媳妇又生了场大病,哪还有闲钱?这几十块钱,对咱来说不算啥,对他来说可能就是一家人的过年钱。”

王大锤点点头:“我懂了,这就叫‘药债’好还,人情难还。您这是给他留着面子呢。”

林晓梅笑着说:“二舅姥爷这是在算‘暖心账’呢,钱少点没关系,心里暖和比啥都强。”

可不是所有人都像老陈这样讲良心。前阵子有个穿西装的男人来抓药,说钱没带够,先欠着,过两天就来还,结果再也没来过。李狗蛋气得直骂:“这孙子,肯定是故意赖账!早知道就不给他抓药了!”

二舅姥爷却没生气:“算了,几副药而已,就当是行善了。说不定他是真有难处,不然谁愿意欠着药钱过年呢?”

话虽如此,可到了年三十那天,药铺的账本上还是有几笔没还清的药债。李狗蛋拿着账本念叨:“刘家村的王老五,欠五十;菜市场的张屠户,欠八十;还有那个穿西装的,欠一百五……加起来一共三百多呢。”

“别念叨了,”二舅姥爷说,“把账本收起来吧,过年不提这些。”

王大锤看着窗外的烟花,突然说:“其实咱也不亏。你看老陈刚才送来了一捆自己种的白菜,说给咱过年吃;张大爷送了两串最大的糖葫芦;托尼老师说年后免费给咱剪头发……这些不都是钱买不来的吗?”

李狗蛋一想,还真是。他掏出手机,翻出相册:“你们看,我给这些‘暖心账’都拍了照。这是老陈送的白菜,这是张大爷的糖葫芦,还有林晓梅给咱织的围巾……”

林晓梅脸一红:“就随便织的,不好看。”

“好看!”二舅姥爷笑着说,“比那些欠账的数字好看多了。”

正说着,药铺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闯了进来,正是那个欠了一百五十块药钱的西装男,手里还拎着个果篮。

“周老先生,对不起,我来晚了!”西装男一脸愧疚,“前阵子公司出了点事,被债主追得到处跑,实在没脸来见您。这是欠您的药钱,还有点水果,您别嫌弃。”

二舅姥爷赶紧让他坐下:“没事没事,来了就好。过年了,啥都过去了。”

西装男把钱递过来,又说了半天道歉的话,才不好意思地走了。

李狗蛋看着手里的钱,嘿嘿笑了:“没想到他还真来了。看来好人还是多啊。”

“那是,”王大锤说,“二舅姥爷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人家好,人家心里有数。”

除夕夜,四人在药铺里吃了顿简单的年夜饭。桌上有林晓梅做的茯苓糕,有李狗蛋买的酱牛肉,还有二舅姥爷炖的当归羊肉汤,虽然简单,却吃得热热闹闹。

窗外烟花绽放,照亮了“百草堂”的招牌。二舅姥爷举起酒杯(里面是酸梅汤):“新的一年,咱百草堂不求赚多少钱,只求平平安安,能多帮几个人,多让几个人知道中药的好。”

“干杯!”王大锤、李狗蛋和林晓梅一起举起杯子,清脆的碰撞声在药铺里回荡,像一首温暖的歌。

王大锤看着身边的人,心里突然觉得,这百草堂早就不只是个药铺了,更是一个家,一个充满药香和温暖的家。而那些来来往往的病人,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药债,都变成了这个家里最珍贵的记忆,像这中药一样,初尝有点苦,回味却甘甜。

上一章 第十二章冬至的“药香饺子”与意外来客 药香扑鼻笑满堂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四章春节庙会的“中药盲盒”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