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默了几秒,就在江夏以为他会拒绝时,他伸手接过了她的习题集和草稿纸。
“这里。”他用笔尖在图上轻轻一圈,声音依旧是平淡的,却没有不耐烦,“把滑块和斜面看作一个系统,再列方程。”
“啊……原来是这样!”江夏恍然大悟,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那光芒纯粹而欣喜,驱散了她方才所有的紧张和不安,“谢谢你!”
俞时安看着她的笑容,动作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才将东西递还给她,淡淡地“嗯”了一声,重新埋首于自己的书本。
然而,几分钟后,一张折叠整齐的小纸条被推到了江夏手边。
她疑惑地打开,上面是俞时安干净利落的字迹:
“你上次月考语文作文,引用的那句古诗,出处是哪里?”
江夏的心猛地一跳,抬头看向他。他依旧目不斜视地看着自己的书,仿佛那张纸条不是他递过来的一般。但她分明“听”到了他内心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和期待。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脑中形成。
她拿起笔,在纸条下方工整地写下回复,然后轻轻推了回去。
“是《诗经·郑风》里的《风雨》。如果你需要,我有整理好的作文素材和经典诗句赏析,可以借给你。”
这一次,俞时安看完纸条后,终于侧过头,正式地看向她。
阳光在他清澈的眼底跳跃,似乎融化了一丝惯常的清冷。
他点了点头,用口型无声地说:“谢谢。”
于是,从那个阳光温暖的午后开始,图书馆的这个角落,一场无声的“攻守同盟”悄然建立——他帮她梳理复杂的物理逻辑,她帮他润色略显干瘪的作文辞藻。
在纸笔和细微的声响之间,某种笨拙而真诚的默契,正在悄然生根发芽。
随着时间的流逝,图书馆里的人也开始收拾东西,窸窸窣窣的声音打破了之前的静谧。
江夏和俞时安几乎同时合上了面前的书本,两人察觉身旁对方的动作也是一愣,抬头正好对上了眼神。
“去食堂吗?”俞时安一边将笔袋收进书包,一边装作随意地问道。
【这个时间点,她应该也是去吃饭吧。】
江夏的心轻轻一跳,他的心声就这么直溜溜钻进她脑袋里。
“嗯。”江夏点点头,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
他们一前一后走出图书馆,汇入涌向食堂的人流。
俞时安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使自己不至于离江夏太远,却也保持着恰到好处的、不会引人注目的距离。
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在他们身前投下忽长忽短的影子,偶尔会短暂地交叠在一起。
江夏能“听”到他此刻内心的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微小的、连他自己可能都未察觉的放松。这与周围同学们赶去抢饭的急切形成了鲜明对比。
走进人声鼎沸的食堂,热浪和饭菜的香气混杂着扑面而来。
俞时安侧头看向江夏:“你想吃什么?”
“我…都可以,那个窗口怎么样?”江夏指着其中一侧人少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