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公诉:重生后,真的变成了姐姐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影视同人 

第四十一章

公诉:重生后,真的变成了姐姐

李学海或许曾以为,这本《唐诗三百首》的风波再怎么闹,也终究是青岛市、甚至只是市南区内部的“家务事”,总能在可控范围内压下去。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人口的流动性,以及信息在亲缘网络中的传播力量。

青岛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和旅游目的地,人口构成并非铁板一块。无数家庭来自五湖四海,通过工作、婚姻等方式在此扎根。安旎这样祖籍莱芜的孩子并非个例。

当这些在本地上学的孩子,周末与远在莱芜、潍坊、济南,甚至更远省份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通电话时,当放寒暑假他们回到老家,与昔日的玩伴、亲戚相聚时,发生在青岛学校的这件“奇闻”——“我们区长自己出了本书,非要我们全班都买,书还印得可差了”——就成了孩子们分享城市生活时一个新鲜又略带不满的谈资。

“爷爷,我们青岛有个区长可坏了,逼我们买他写的烂书!”

“妈,我跟你说,我们学校最近……”

孩子们天真烂漫,往往口无遮拦,他们会把自己听到的(包括安旎散播的“小道消息”)、感受到的不满,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家人。

于是,李学海的这股“臭气”,就通过成千上万条无形的亲情电话线、探亲旅程,悄无声息地飘出了青岛市。

在莱芜,安旎的奶奶可能和邻居闲聊时提起:“唉,俺孙女在青岛上学,说那边有个区长不像话,逼孩子买他写的书,这叫什么官嘛!”

在济南,某个孩子的舅舅是省报的记者,听到外甥的抱怨,职业敏感让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在某个省直机关工作的家长,听到孩子带回的“趣闻”,眉头紧皱,或许会在工作交流中,不经意地向来自青岛的同事求证……

这种跨地域、通过私人社交网络的传播,其公信力和感染力有时甚至超过正规媒体。因为它源自亲历者的直接感受,带着孩子特有的真实感,更容易引发听者的共鸣和信任。

“青岛那个区长吃相太难看了!”

“这种事都有?没人管管吗?”

“真是丢我们山东干部的脸!”

类似的议论开始在一些外地城市的小范围圈子里悄然出现。虽然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公开舆论,但种子已经播下。这意味着,对李学海的不满和质疑,不再仅仅局限于青岛市的官僚系统内部消化,而是开始进入更广阔的社会视野,甚至可能引起省级层面某些部门或领导的注意。

李学海亲手扔出的回旋镖,在划伤了青岛市的教育净土后,正带着更大的势能,跨越地域界限,朝着他自己的后背飞来。

安旎或许并未直接推动这一切,但她最初播下的种子,借助着现代社会的人际网络和人口流动,正在自发地、不可遏制地生长、蔓延。

她站在教室的窗口,望着南来北往的云,知道这场因她而起的风暴,其影响早已超越了最初的设想。李学海这把“保护伞”,正在从边缘开始,被来自四面八方的、细微却坚定的力量,悄然侵蚀。

这对于深处风暴眼却尚不自知的周斯越而言,意味着他未来的生存环境,可能正在一点点地被净化。每一个关于李学海的负面消息,都是砸向囚禁他命运枷锁的一记重锤。

上一章 第四十章 公诉:重生后,真的变成了姐姐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