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公诉:重生后,真的变成了姐姐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影视同人 

第六十四章

公诉:重生后,真的变成了姐姐

讲座的主体内容结束后,进入自由提问环节。有同学鼓起勇气,提到了一个许多人内心深处恐惧却不愿直面的问题——对鬼神的畏惧,以及对死亡本身的未知与恐惧。

那位全真龙门派的道长专家听后,淡然一笑,气度从容,仿佛在谈论一件寻常之事。他并未直接回答“鬼是否存在”,而是将问题引向了更本质的层面。

“首先,我道家本就主张‘仙道贵生’,”道长声音平和,却字字清晰,“珍视生命,是修行之本,亦是自然之理。”

他话锋一转,指向了恐惧的根源:“其次,诸位需知,只要是有大脑、有情感的脊椎动物,本能上都会‘怕死’。这种‘怕’,并非简单的贪生怕死,其背后,往往是对生命中那些本不该贪求的‘身外之物’的执着。”

他环视在场学生,目光深邃:“那么,大家为何会如此贪求呢?本质是因为——迷茫。”

“所有人来到这世间,都是带着使命来的。”道长抛出了一个核心观点,“如果不明白自己的使命,心灵便无处安放,自然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对外在的东西产生无尽的贪求。你会以为,拥有了更多,就能填补内心的空洞,找到存在的意义。但这终究是徒劳。”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他举了出人意料的例子:“而所谓的使命,并不一定就是行善积德。像曹操、黄巢这种历史上看似声名狼藉的重量级人物,他们或许并非单纯的作恶。他们很可能明白自己的使命就是扮演那样的角色,去影响甚至扭转历史的走向。所以,他们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但他们的内心是清醒的,如同明镜。这种‘明白使命’的恶,是有节制的,是基于冷静算计的,他们不会去做那些完全失去理智、践踏一切人性的极端之事。”

他顿了顿,强调道:“所以,如果你明白了使命,哪怕是作恶,也都是有界限的。而那种真正的、疯狂的、泯灭人性的恶,往往源于彻底的迷失。”

“反之,如果一个人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他就不会贪得无厌。因为他的心有了方向,有了比积累外物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这时,他引入了道教的主张:“那么,为什么我们道教主张,即使在尚未明白使命之前,也不能放纵贪欲呢?”他自问自答,“除了道教教职人员必须遵守世间国法之外,更因为,贪欲本身就像浓雾,会遮蔽你的灵台,让你心浮气躁,更加无法静下心来,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思考你真正的使命究竟是什么。”

他再次以历史为例:“就像明末的李自成,他本是一介驿丞,因为丢了工作,生计无着,愤而起兵。他并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过自己的使命,只是被时势和自身的困境推着走。所以,当他攻克北京,达到权力顶峰时,他反而迷茫了,空虚了。空虚之下,便开始享受,沉溺于瞬间的繁华。享受之后,便是迅速的失败。李自成客观上固然推动了历史进程,但本质上,他只是一介被欲望和时势裹挟的‘匹夫’。这种人或许可以威风一时,但终将因为内心的空虚与迷失而跌得极惨。”

最后,他将话题引回现实,语气带着一丝警示:“就像我们青岛刚刚倒台的那位李学海一样。他迷失在权力的幻觉和物质的贪欲中,早已忘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初心使命,最终只能在牢狱中度过余生。”

道长总结道,声音恢弘而平和:“是故,不管是选择行善还是作恶,只要你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并为之负责,某种程度上都‘无所谓’。重要的是那份‘明白’之后的清醒与节制,而不是在贪欲的迷雾中迷失自我,做出连自己都无法控制的、毁灭性的行为。”

这番石破天惊的论述,让整个礼堂鸦雀无声,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安旎坐在台下,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道长将个体的行为选择、历史人物的评价,乃至人性的弱点,都提升到了“使命认知”的哲学高度。这让她对前世的周斯越,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前世的周斯越,是否也正是因为彻底迷失了?他不明白自己生命的使命,被童年的创伤、对成功的扭曲渴望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懑所吞噬,在贪求认可、财富和报复快感的迷雾中,一步步滑向了失去理智和人性底线的深渊?如果他能在某个时刻,静下心来,看清自己的执念,找到哪怕一点点真正属于他的、积极的人生使命,结局是否会不同?

而这一世,她安旎的使命,无比清晰——守护李小勇,让他远离迷失,帮助他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平静而充实的人生道路。

这份使命,让她心有所属,行有方向,自然不会再去贪求其他无关的浮华。

道长的这堂课,如同一把钥匙,不仅打开了她对教育和社会问题的思考,更打开了她对生命意义和个人选择的更深层认知。她的救赎之路,也因此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哲学意义。

上一章 第六十三章 公诉:重生后,真的变成了姐姐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