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青囊映寒甲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言情  妙手神医   

风雨兼程路

青囊映寒甲

翌日天未亮,苏清欢便背着行囊出了医馆。军营派来的马车已候在门口,车夫是个面生的亲兵,腰间佩着刀,神情肃穆。赵武站在车旁,见她出来,递过一个食盒:“苏姑娘,这里面是些干粮和伤药,将军说路上用得上。”

“替我谢过将军。”苏清欢接过食盒,指尖触到盒壁的温热,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回头望了眼“回春堂”的牌匾,又看了看军营的方向,深吸一口气,上了马车。

马车稳稳驶离长安城,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规律的声响。苏清欢撩开窗帘,看着熟悉的街景渐渐远去,心里既有对家乡的牵挂,又有几分莫名的怅然。她摸出发间的玉兰玉簪,莹白的玉面映出自己的影子,耳边仿佛又响起萧彻那句“防身用”,指尖不由得收紧了些。

一路向南,风光渐异。长安的繁华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田野与村落。起初还算平顺,可进入江淮地界后,天色渐渐阴沉下来,淅淅沥沥下起了雨。

“苏姑娘,前面怕是要下大雨,咱们得找个地方避避。”车夫勒住马,语气带着担忧。

苏清欢探头一看,远处乌云密布,雨丝已变得密集。她点头:“那就麻烦大哥找个近处的村镇落脚。”

车夫应着,催马加快了速度。可没等他们找到村镇,瓢泼大雨便倾盆而下,伴随着隆隆雷声,道路瞬间泥泞难行。马车在一处山坡下陷住了车轮,任凭车夫怎么吆喝,马匹也纹丝不动。

“这可怎么办?”苏清欢看着窗外的暴雨,眉头紧锁。雨势太大, visibility极差,四周荒无人烟,只有风吹过树林的呼啸声。

两个亲兵对视一眼,其中一人道:“苏姑娘,您在车里等着,我们去附近看看有没有人家,顺便找些枯枝垫路。”

“我跟你们一起去。”苏清欢推开车门,“我也认识些草药,万一有什么情况也好应对。”

她披上蓑衣,跟着亲兵走进雨幕。雨水打在脸上生疼,脚下的泥路湿滑难行,没走几步,裙摆便沾满了泥浆。走了约莫半里地,前方隐约出现一处破庙的轮廓。

“那边有庙!”亲兵喜道。

三人连忙奔过去,推开吱呀作响的庙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庙里空荡荡的,只有几尊残破的神像,墙角堆着些干草。他们生起一堆火,总算驱散了些寒意。

“先烤烤火吧,等雨小些再回去弄马车。”苏清欢拧了拧湿透的衣袖,火苗跳跃着,映得她脸颊泛红。

亲兵拿出干粮分了,苏清欢咬着饼,忽然想起萧彻。若是在长安,这个时辰他该在演武场了吧?或是在帐内看兵书?她甩了甩头,暗笑自己胡思乱想,将玉簪从发髻上取下,放在火边烘干水汽,玉面在火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雨下了整整一日,直到傍晚才渐渐小了。三人回到马车旁,合力将车轮从泥里抬出来,又用枯枝垫了路,总算重新上路。

一路颠簸,几日后抵达渡口。江水浑浊汹涌,渡船在浪里摇晃,看着就让人揪心。护送的亲兵去打听,回来时脸色凝重:“苏姑娘,船家说这几日水势太急,不敢开船,至少要等两三天。”

苏清欢心里着急,家乡疫病正急,多耽搁一日就可能多添几分危险。她走到江边,望着奔腾的江水,眉头紧锁。正在这时,一艘挂着“镇北军”旗号的快船从上游驶来,在渡口稳稳停下。

船头立着个熟悉的身影,竟是赵武。他跳上岸,快步走到苏清欢面前:“苏姑娘,将军担心你路上受阻,让我带船来接你。”

“赵副将?”苏清欢又惊又喜,“将军怎么会……”

“将军说南边水情复杂,怕寻常渡船不安全。”赵武指了指快船,“这船是军中的巡逻船,速度快,也稳妥,我亲自送你过江。”

苏清欢望着那艘在浊浪中稳如磐石的快船,又看了看赵武身上未干的风尘,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又酸又暖。那位冷面将军,看似不闻不问,却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帖帖。

登上快船,舱内干净整洁,竟还备着热水和干净的布巾。赵武指挥着士兵扬帆起航,快船劈开浪涛,朝着南岸驶去。站在船头,江风猎猎,吹起苏清欢的发丝,她望着北岸越来越远的身影,忽然觉得,这场风雨兼程的路,似乎也没那么难走了。

两日后,船抵南岸。赵武将她送到通往家乡的官道上,递过一封书信:“苏姑娘,这是将军给你的,说遇到难处,可凭此信找当地官府相助。”

苏清欢接过信,信封上是萧彻苍劲有力的字迹,只写了一个“萧”字。她小心翼翼地收好,对着赵武深深一揖:“多谢赵副将一路护送,也请务必替我转告将军,此恩清欢铭记在心。”

赵武拱手:“苏姑娘保重,属下告辞。”

看着快船消失在江面上,苏清欢转身踏上回乡的路。道路两旁的村庄一片萧索,偶有衣衫褴褛的百姓走过,脸上带着病容。她握紧了药箱的背带,加快了脚步。

家乡的景象比她想象的更糟。洪水退去后,留下满目疮痍,田地被淹,房屋倒塌,疫病在灾民中蔓延,到处都能听到咳嗽声与哭喊声。表哥正带着几个郎中在临时搭建的棚屋里忙碌,见她回来,又惊又喜:“清欢,你可算回来了!”

“表哥,别说这些了,快带我去看看病人。”苏清欢放下行囊,立刻投入救治。她一边为病人诊脉、施针、配药,一边教村民们用艾草消毒,喝煮沸的热水,防止疫病扩散。

忙到深夜,她才在棚屋的角落里找到一块空地坐下,累得几乎直不起腰。月光透过棚顶的破洞照下来,落在她发间的玉兰玉簪上。她摩挲着玉簪,想起长安的军营,想起那个冷面将军,心里忽然生出一股力量。

她从怀里掏出萧彻给的那封信,犹豫了一下,终究没有拆开。她知道,自己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渡过难关。只是,每当夜深人静时,那支玉簪的温润,总能让她在疲惫中感受到一丝遥远的暖意,支撑着她在这片苦难的土地上,继续前行。

而此时的长安军营,萧彻正站在地图前,指尖划过江淮一带。赵武的回信刚送到他手上,上面写着“苏姑娘已平安抵达,当地疫病严重,需药材支援”。

他沉默片刻,对亲兵道:“传我令,调一批防治疫病的药材,连夜送往南边,交由苏清欢姑娘处置。”

“是!”

亲兵退下后,帐内只剩下他一人。萧彻拿起案几上的砚台,磨了墨,却久久没有下笔。烛光摇曳,映着他冷峻的侧脸,不知过了多久,他才在一张纸上,写下一个“欢”字,笔力深沉,仿佛要刻进纸里。

上一章 意外的馈赠 青囊映寒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疫区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