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将军,奴不伺候了!
本书标签: 古代  原创国庆新征文  萌宝     

第69章 镇国长公主?这替身要垂帘听政了!

将军,奴不伺候了!

“册封敬懿长公主为‘镇国长公主’,赐金牌一面,可随时入宫觐见,参议朝政!”

皇帝的这道旨意,如同又一记惊雷,将李荷欢彻底炸懵了!

她跪在地上,捧着那卷沉甸甸的圣旨,感觉像捧着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心惊肉跳!

镇国长公主!参议朝政!这封号何其尊贵!

这权力何其显赫!在大周历史上,唯有在皇帝年幼或国难当头时,才有德高望重的长公主获此殊荣,近乎“垂帘听政”之权!

皇帝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把这样的权力给她这个身份尴尬、危机四伏的“替身”?

是真正的信任和倚重?不可能!

皇帝对她疑心未消,真公主刚死,密信风波才过,他绝不可能真心信任她!

那……就是捧杀!是更高明、更危险的利用!

李荷欢瞬间想通了其中的关窍!

眼下北狄使团覆灭,边境局势骤然紧张;

端亲王联合宗室逼宫立储,朝堂内斗白热化;

皇帝自身可能还背负着那个可怕的身世秘密……

内忧外患之下,皇帝需要一个“靶子”,一个能替他吸引火力、稳定局面的“旗帜”!

而她这个刚刚在宴会上展现了“气节”、又有太后全力支持的“长公主”,无疑是最佳人选!

封她为镇国长公主,让她参政,一方面可以彰显皇帝对“皇妹”的信任和恩宠,安抚太后和部分朝臣;

另一方面,可以将端亲王等反对派的矛头引向她这个突然获得大权的“女流之辈”,减轻皇帝自身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将她放在明处,便于监视和控制!

一旦她有任何异动,或者失去利用价值,皇帝可以随时将她拿下!

这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绝棋!

皇帝把她当成了棋盘上最显眼的那颗棋子,进退皆由他掌控!

想明白这一切,李荷欢后背已被冷汗浸透。

但她知道,自己没有拒绝的余地!

拒绝,就是抗旨不尊,立刻就会被打回原形,甚至更糟!

接受,虽然危险,但至少获得了暂时的权力和喘息之机,

甚至……可能有机会反客为主!

搏!必须搏一把!既然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那就索性乘风破浪!

李荷欢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混合着受宠若惊和惶恐不安的神情,对着宣旨太监深深叩首:

“臣妹……臣妹何德何能,敢受如此重任!

皇兄隆恩,臣妹……惶恐至极!

唯有竭尽所能,为皇兄分忧,死而后已!”

她的反应,既表达了感恩,又显示了谦卑,符合一个骤然获得大权的公主应有的心态。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支持者欢欣鼓舞,认为公主贤德,可辅国政;

反对者(尤其是端亲王一党)则愤懑不已,暗中串联,蠢蠢欲动。

太后更是喜极而泣,觉得女儿终于苦尽甘来,得到了应有的尊荣。

第二天,李荷欢便穿着特制的镇国长公主朝服,手持金牌,

在百官复杂目光的注视下,第一次走进了庄严肃穆的金銮殿,

坐在了皇帝下首特设的珠帘之后(象征性地表示后宫不干政,但实则拥有听政权)。

第一次参与朝会,李荷欢如坐针毡。

她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穿透珠帘射在她身上,有好奇,有审视,有嫉妒,更有端亲王等人毫不掩饰的敌意。

她强迫自己镇定,努力倾听朝臣们的奏对,不发一言,只是默默观察,学习。

朝会上,争论的焦点自然是立储和北狄局势。

端亲王等人步步紧逼,言辞激烈;保皇党则据理力争,双方吵得不可开交。

皇帝高坐龙椅,面色沉静,偶尔开口,也是模棱两可,

将问题抛给众臣讨论,目光却不时扫过珠帘后的李荷欢,带着深意。

李荷欢明白,这是皇帝在考验她,也是在将她架在火上烤。

散朝后,皇帝将李荷欢单独留了下来。

“皇妹初次参政,感觉如何?”皇帝的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

李荷欢恭敬地回答:“回皇兄,朝堂之事,错综复杂,臣妹才疏学浅,还需多多学习。”

她将姿态放得很低。

皇帝微微颔首:“嗯,皇妹聪慧,慢慢来。

如今国事艰难,北狄虎视眈眈,朝中又有人心怀叵测,朕……需要皇妹助我一臂之力。”

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她:“尤其是端亲王等人,拥立幼童,其心可诛!皇妹以为,当如何应对?”

来了!皇帝开始让她表态了!这是逼她站队,也是逼她与端亲王彻底对立!

李荷欢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忧国忧民的神色:

“皇兄,立储乃国本大事,确需慎重,端皇叔所言,虽有其理,但立幼主确易导致权臣当道,社稷动荡。

臣妹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当以稳定朝局、抵御外侮为先。”

她既没有明确反对端亲王,也没有支持皇帝,而是将问题引向了“国家稳定”这个大方向,滴水不漏。

皇帝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未置可否,只是淡淡道:

“皇妹能有此见地,甚好。日后朝中之事,皇妹可多留心,若有建言,可直接向朕奏报。”

“臣妹遵旨。”李荷欢躬身应下。

从御书房出来,李荷欢感觉比打了一仗还累。

与皇帝对话,每一句都要斟酌,如履薄冰。

回到长乐宫(现已更名为镇国公主府,但李荷欢仍习惯旧称),

她屏退左右,独自坐在窗前,沉思良久。

皇帝给她权力,是让她当矛,去攻击端亲王;

但端亲王树大根深,岂是易与之辈?

她必须谨慎行事,既要让皇帝看到她的“价值”,

又不能真的成为众矢之的,被端亲王撕碎。

接下来的日子,李荷欢小心翼翼地行使着她的“参政权”。

她不再沉默,开始在朝会上就一些无关痛痒的民生、礼制问题发表看法,言辞恳切,姿态谦和,逐渐赢得了部分中立官员的好感。

对于立储等敏感话题,她则依旧保持谨慎,多以“还需斟酌”“陛下圣裁”等话搪塞。

同时,她利用可以随时入宫觐见的特权,时常去陪伴太后,嘘寒问暖,尽显“孝心”,进一步巩固了太后对她的支持和信任。

太后如今视她为唯一的依靠和骄傲,在皇帝面前为她说了不少好话。

暗地里,李荷欢通过仅存的、赵晚晴留下的隐秘渠道, 悄悄打探端亲王和北狄的动向。

她得知,端亲王对她在朝堂上的“不作为”十分不满,正在暗中联络更多势力,准备发动更猛烈的攻势。

而北狄边境,气氛日益紧张,小规模冲突不断,大战一触即发。

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天,李荷欢照例去给太后请安,却发现太后脸色苍白,精神不济,偶尔还会咳嗽。

她关切地询问,太后只说是偶感风寒,并无大碍。

但李荷欢却敏锐地察觉到,伺候太后的几个心腹嬷嬷眼神闪烁,似乎有所隐瞒。

她心中起疑,但没有声张。

回到公主府后,她立刻秘密召见了太医院一位曾受过赵晚晴恩惠、口风较紧的太医,询问太后的病情。

太医起初支支吾吾,在李荷欢的威逼利诱下,才战战兢兢地透露:

太后并非普通风寒,而是中了一种极为隐秘的慢性毒素!

毒性虽缓,但长期累积,会逐渐侵蚀身体,最后在看似自然的衰弱中去世!

下毒手法极其高明,若非他机缘巧合发现脉象有异,根本诊断不出!

太后中毒?李荷欢惊骇欲绝!是谁?谁敢对太后下毒?目的是什么?

是端亲王?他想除掉太后来削弱自己?

还是……北狄的阴谋?或者是……皇帝?

不,不可能!皇帝虽有心机,但对太后还算孝顺……

巨大的恐惧和愤怒席卷了李荷欢!

太后是她目前最坚实的靠山,太后若倒,她将独木难支!

必须救太后!必须查出下毒之人!

她严令太医保密,并让他暗中配置解药。

同时,她开始不动声色地调查太后饮食起居的所有环节,寻找下毒的蛛丝马迹。

然而,下毒者极其狡猾,痕迹抹得干干净净,调查陷入了僵局。

就在李荷欢焦头烂额之际,边关八百里加急军报传来——北狄大军突袭边关重镇云州!

守将殉国,云州失守!北狄铁骑,踏破边关,兵锋直指中原!

战争,终于爆发了!

朝野震惊!皇帝连夜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主和派(以端亲王为首)主张遣使议和,割地赔款;

主战派(以刘明宇等武将为首)则力主迎头痛击,收复失地。

朝堂之上,再次吵成一团。

珠帘之后,李荷欢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北狄入侵,国难当头!这既是危机,也是……机会!

一个让她真正站稳脚跟、甚至……报仇雪恨的机会!

她想起了北狄王那封羞辱的信,想起了真公主和自己遭受的苦难,

想起了边境百姓可能面临的涂炭!一股热血涌上心头!

就在主和派声音渐占上风,端亲王等人洋洋得意之际,

李荷欢猛地站起身,一把掀开珠帘,走到了大殿中央!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

李荷欢面向皇帝,躬身一礼,然后转身,目光扫过全场百官,声音清晰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陛下!诸位大人!北狄贼子,背信弃义,悍然入侵,占我疆土,杀我百姓!此乃国仇家恨,不共戴天!

岂有议和之理?

若我大周此时退缩,割地求和,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岂不寒了边境将士的心? 日后北狄必将得寸进尺,国将不国!”

她顿了顿,声音更加高昂:“臣妹虽一介女流,亦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请陛下下旨,整军备战,臣妹愿捐出所有俸禄积蓄,充作军资,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我大周山河,寸土不让!”

这一番慷慨陈词,如同惊雷,炸响在金銮殿!

一个长公主,竟有如此气魄!

主战派官员顿时热血沸腾,纷纷跪地请战!

主和派则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皇帝看着站在大殿中央、气势逼人的李荷欢,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审视,或许……还有一丝忌惮?

但他很快恢复了平静,沉声道:“皇妹所言,甚合朕意!北狄欺人太甚,朕决意迎战!刘明宇听旨!

命你为征北大将军,即刻点兵,驰援边关,收复失地!”

“臣领旨!”刘明宇激动领命。

退朝后,李荷欢的“主战”言论迅速传遍京城,赢得了军民极大的拥戴!

镇国长公主的声望一时无两!

然而,李荷欢却感到一丝不安。

皇帝答应得太过爽快,仿佛……早就等着她站出来说这番话?

当晚,皇帝秘密召见了她。

“皇妹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很好。”

皇帝的语气听不出喜怒,“如今国难当头,正需上下同心,朕有一事,要交予皇妹去办。”

“皇兄请吩咐。”

皇帝目光深邃:“大军出征,粮草辎重乃是重中之重。然户部粮饷调度,盘根错节,朕恐有人从中作梗,延误军机。

朕欲命皇妹……暗中监察户部与兵部粮草调配事宜,若有异常,可直接密报于朕!

朕赐你密折专奏之权!”

监察户部兵部?密折专奏?

这权力,比参议朝政更实、也更危险!

这是让她去当皇帝的密探,去捅马蜂窝!

户部兵部,那可是端亲王经营多年的地盘!

李荷欢心中凛然,知道这是皇帝更进一步的利用和考验!

她若接下,必将与端亲王势力正面冲突;若不接,便是抗旨。

她没有犹豫,立刻躬身:“臣妹……领旨!定不负皇兄重托!”

走出御书房,李荷欢仰望漆黑的夜空,感觉一张无形的大网,正缓缓收紧。

而她,已然深陷网中央,无法挣脱。

前方,是刀光剑影的朝堂争斗,是烽火连天的边境战场,

是太后莫名中毒的深宫谜案,是那个足以颠覆一切的铜盒秘密……

这条路,她只能咬着牙,走下去。

而第一个需要面对的,就是掌管天下钱粮、老奸巨猾的端亲王,和他那遍布朝野的党羽……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开始。

上一章 第68章 赵晚晴顶罪?这替身要丢卒保车了! 将军,奴不伺候了!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70章 查户部粮草?这替身要捅马蜂窝了!